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香城瑛禪師贊》
全文:
黃龍三關,初豈拒人。
見者佇思,剩卻法身。
祐公掉臂直去,悅公追之絕塵。
維瑛實兩公之後,觀其滿腹精神。
木床足折,續之以薪。
則三十年後,當令天下聞之甚富,見之甚貧也。
參考注釋
佇思
沉思;凝思。 唐 黃滔 《課虛責有賦》:“推含毫佇思之道,得散朴成形之理。”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敏捷》:“ 公權 略不佇思,而成一絶。”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袁柳莊》:“ 太宗 在潛邸遣使召見, 珙 凝神佇思,稽首而言。”
法身
(1).佛教語。梵語意譯。謂證得清淨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滅,無形而隨處現形,也稱為佛身。各乘諸宗所說不一。《大般泥洹經·如來性品》:“知如來法身,長存不變易。”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兩義: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名為法身;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為法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劫比他國》:“嘗聞佛説,知諸法空,體諸法性,是則以慧眼觀法身也。”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法身者,聖人成道之神明耳。”
(2).指高僧之身。 唐 盧簡求 《杭州鹽官縣海昌院禪門大師塔碑》:“法身魁岸,相好莊嚴,眉毛紺垂,顱骨圓聳。”
(3).舊指修煉得道之身。 明 張綸 《林泉隨筆》:“ 俞氏 則謂跨火不焦,入水不濡,道成之後,法身則然,豈可以血肉之軀投畀水火乎?”《西遊補》第十六回:“ 行者 一時難忍,現出大鬧天宮三頭六臂法身,空中亂打。”
釋德洪名句,香城瑛禪師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