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怨

作者:杜漺 朝代:清代

寒夜怨原文

凍草不可結,樹寒枝相依。

蛾眉夜分明,愁思不得歧。

漏遠耳轉親,月落心欲危。

孤衾光明滅,照見雙鳳絲。

雙鳳何熠熠,羽毛立離離。

回眸斂精魄,悲來還自持。

寢興忽晻曖,息定意旋移。

殷勤結良夢,為寄心相知。

詩詞問答

問:寒夜怨的作者是誰?答:杜漺
問:寒夜怨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杜漺的名句有哪些?答:杜漺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凍草

(1).使草受凍。 唐 陸龜蒙 《早春雪中作吳體寄襲美》詩:“迎春避臘不肯下,欺花凍草還飄然。”

(2).指經冬未死的草。 清 唐孫華 《癸未元日三迭隨庵韻》:“蟄久寒蟲將出戶,臘過凍草漸逢辰。”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相依

互相靠對方生存或立足

相依為命

蛾眉

美人的秀眉。也喻指美女;美好的姿色

後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璫滿身,綃縠參差。——唐· 李朝威《柳毅傳》

夜分

夜半

愁思

(1).憂慮。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嘆息垂淚。”《漢書·伍被傳》:“於是百姓悲痛愁思,欲為亂者十室而六。”

(2).憂愁的思緒。 唐 柳宗元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詩:“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宋 陳策 《摸魚兒·仲宣樓賦》詞:“江城望極多愁思,前事惱人方寸。”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夜深人靜,燈光黯黯的籠罩著人的愁思。”

不得

用在動詞後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吾不得而見之矣。——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孤衾

一床被子。常喻獨宿。 南朝 梁 柳惲 《搗衣》詩:“孤衾引思緒,獨枕愴憂端。” 宋 蘇軾 《次韻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至今歸計負雲山,未免孤衾眠客舍。” 宋 陸游 《社前一夕未昏輒寢中夜乃得寐》詩:“祠事當行懼不任,未昏強臥擁孤衾。” 明 洪瀛 《烏夜啼》詩:“烏啼無聲霜月泣,一夜孤衾淚如織。”

明滅

指時隱時現,忽明忽暗

星光明滅

明滅可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雲霞明滅或可睹。——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照見

(1).從光照或反光物中映現。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盧江水》:“山東有石鏡照水之所出,有一圓石懸崖,明浄照見人形。” 唐 岑參 《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詩:“月出 潘陵 尖,照見十六峰。” 茅盾 《子夜》十三:“閃電瞥過長空,照見滿天的烏雲。”

(2).詳察;明了。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 先主 臨終謂之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然,君可自取。’非 先主 照見 孔明 肝膽,其肯發此言?” 明 李贄 《心經提綱》:“彼其智慧行深,既到自在彼岸矣,斯時也,自然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藴皆空,本無生死可得。” 魯迅 《集外集·<奔流>編校後記(七)》:“說得非常分明,這才可以照見 托爾斯泰 ,而且也照見那以 托爾斯泰 為‘卑污的說教者’的 中國 創造社舊旗下的‘文化批判’者。”

雙鳳

(1).一對鳳凰。 唐 蘇頲 《侍宴安樂公主山莊應制詩》:“簫鼓宸游陪宴日,和鳴雙鳳喜來儀。”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鳳炭》:“ 楊國忠 家以炭屑用蜜捏塑成雙鳳,至冬月則燃於爐中。” 宋 蘇軾 《南鄉子·同子野各賦一首》詞:“願作龍香雙鳳撥,輕攏,長在 環兒 白雪胸。” 傅榦 注引《楊妃外傳》:“妃子琵琶,乃寺人 白季貞 使 蜀 還所進,用邏逤檀為之,木溫潤如玉,光耀可鑑,有金縷紅文,蹙成雙鳳。”

(2).比喻兩位才德出眾的人。《北史·魏蘭根傳》:“ 景義 、 景禮 並有才行,鄉人呼為雙鳳。” 明 楊慎 《雙鳳二龍》:“ 蔡邕 、 崔實 號雙鳳, 崔晏 、 許受 號二龍。”《花月痕》第二八回:“無奈 太原 城裡,將 韋 韓 稱做海內二龍,就把 劉 杜 稱做 并州 雙鳳。”

熠熠

閃爍的樣子

光彩熠熠

羽毛

(1) 鳥類的毛

(2) 鳥羽和獸毛,比喻人的名譽

離離

(1).盛多貌。《詩·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實離離。” 毛 傳:“離離,垂也。” 鄭玄 箋:“其實離離,喻其薦俎禮物多於諸侯也。” 孔穎達 疏:“言二樹當秋成之時,其子實離離然垂而蕃多,以興其 杞 也其 宋 也二君於王燕之時,其薦俎眾多。”《文選·張衡<西京賦>》:“神木靈草,朱實離離。” 薛綜 註:“離離,實垂之貌。” 前蜀 貫休 《經弟妹墳》詩:“淚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塚離離。” 宋 葉適 《哀鞏仲至》詩:“君文蚤貴重, 蜀 錦載胡車,離離三千首,雅正排淫哇。”

(2).濃密貌。 三國 魏 曹操 《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唐 陳昌言 《白日麗江皋》詩:“鬱鬱長堤土,離離淺渚毛。” 明 高啟 《與杜進士寅登白蓮閣對雨》詩:“遠愁高樹共離離,風逆潮聲上浦遲。” 清 陳夢雷 《青青河畔草》詩:“離離萬丈松,青青河畔草。” 李瑛 《戰鬥的城》詩:“如今,我看見當年簽約的樓閣,早埋進離離的荒草。”

(3).井然有序貌。《尚書大傳》卷三:“《書》之論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若參辰之錯行。”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皎皎白間,離離列錢。” 隋 虞世基 《講武賦》:“始軒軒而鶴舉,遂離離以雁行。” 宋 蘇軾 《寄蘄簟與蒲傳正》詩:“ 蘭溪 美箭不成笛,離離玉筯排霜脊。”

(4).曠遠貌;空貌。 宋 蘇軾 《郭熙畫秋山平遠》詩:“離離短幅開平遠,漠漠疎林寄秋晚。”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賦》:“碧瑣離離, * 窺月中之影;白榆歷歷,青龍伏天上之形。”

(5).明亮貌;光鮮貌。 五代 齊己 《還人卷》詩:“金梭札札文離離, 吳 姬 越 女羞上機。” 明 唐寅 《七夕贈織女》詩:“神雲矯矯月離離,帝子飃颻即故期。” 孫世偉 《克庵寄示蒞閩以來詩稿哀時感物憂讒畏譏賦此以志同聲之感並呈朴庵》:“西維星象離離變,南海秋潮暗暗沉。”

(6).引申為光彩、光榮。 清 曾國藩 《彭母曾孺人墓志銘》:“離離令問,匪邇伊遙。”

(7).清晰貌;分明貌。 唐 李白 《扶風豪士歌》:“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 王琦 註:“即水清石見之意。” 明 李東陽 《赤壁圖歌》:“姦雄僭竊何足數,青史離離後人看。”

(8).隱約貌。 唐 盧綸 《奉和戶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諸公並見示》:“亂螢光熠熠,行樹影離離。” 唐 李賀 《長歌續短歌》:“夜峯何離離,月明落石底。” 明 張居正 《人日對雪贈朱鎮山》詩:“九逵密如繡,雙闕影離離。”

(9).若斷若續貌;相連貌。 隋 盧思道 《孤鴻賦》:“行離離而高逝,響噰噰而相續。” 唐 元稹 《善歌如貫珠賦》:“吟斷章而離離若間,引妙囀而一一皆圓。” 宋 蘇軾 《文與可飛白贊》:“離離乎其遠而相屬,縮縮乎其近而不隘也。” 元 楊謙 《不礙雲山樓歌》:“海之山兮離離,障我流兮東之。”

(10).懶散疲沓貌。《荀子·非十二子》:“勞苦事業之中,則儢儢然,離離然。” 楊倞 註:“離離,不親事之貌。” 王先謙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儢儢離離,謂不耐煩苦勞頓,嬾散疏脫之容也。”

(11).飄動貌;搖盪貌。《文選·張衡<思玄賦>》:“拽雲旗之離離兮,鳴玉鸞之譻譻。” 張銑 註:“離離,飛貌。” 唐 白居易 《雜興》詩之一:“東風二月天,春雁正離離。” 明 方孝孺 《游石鏡山》詩:“離離莫雲合,矯矯孤鴈鳴。” 清 洪亮吉 《游幕府山十二洞及泛舟江口記》:“隨波離離,影界水陸,下拂魚尾,上憇鳥足者,名曰葑田。”

(12).輕細貌。 唐 謝偃 《樂府新歌應教》詩:“細細輕裙全漏影,離離薄扇詎障塵。”

(13).悲痛貌;憂傷貌。《楚辭·劉向<九嘆·思古>》:“曾哀悽欷,心離離兮。” 王逸 註:“離離,剝裂貌。”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五:“離離掛空悲,慼慼抱虛警。” 清 孫枝蔚 《寄懷方爾止》詩:“離離怕見花枝動,藹藹長教酒盞親。”

(14).獨特貌;孤獨貌。 唐 盧照鄰 《病梨樹賦》:“愍茲珍木,離離幽獨。” 唐 常建 《客有自燕而歸哀其老而贈之》詩:“離離一寒騎,嫋嫋馳白天。” 清 劉火炤 《泗州道上》詩:“極目離離土一丘, 漢 皇陵廟此山頭。”

(15).象聲詞。 唐 李德裕 《唐故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劉公神道碑銘》:“落槭槭之霜葉,叫離離之晚鴻。” 唐 溫庭筠 《罩魚歌》:“風颸颸,雨離離,菱茭刺,鸂鶒飛。” 清 金人瑞 《境智二童子》詩:“滿口離離含黑墨,杏花壇上讀書回。”

回眸

向後看,轉頭看

回眸兩相視,一笑百媚生

精魄

(1).精神魂魄。 漢 徐幹 《中論·夭壽》:“夫形體者人之精魄也,德義令聞者人之榮華也。”《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受詔之日,精魄飛散,靡所投死。” 宋 蘇舜欽 《哭曼卿》詩:“唯君顏色不復見,精魄飄忽隨朝霞。” 清 朱仕琇 《與林穆庵書》:“更念大兄磊磊自將,年齒尚縮,而識量德守何裕也,志氣精魄何長也。”

(2).精神氣魄。 明 宋濂 《見山樓記》:“ 濂 之學識繆悠,立言無精魄,難以傳遠。” 明 宋濂 《元故奉訓大夫江西等處儒學提舉楊君墓志銘》:“初君為童子時,屬文輒有精魄。”

來還

歸來;回來。《史記·陳杞世家》:“﹝ 楚莊王 ﹞已誅 徵舒 ( 夏徵舒 ),因縣 陳 而有之,羣臣畢賀。 申叔時 使於 齊 來還,獨不賀。” 唐 元稹 《酬樂天待漏入閣見贈》詩:“謫仙名籍在,何不重來還?”《宋史·樂志十一》:“南溟浮天,旁通百蠻,風檣迅疾,琛舶來還。”

自持

自我克制和把持

不能自持

寢興

睡下和起床。泛指日夜或起居。 晉 潘岳 《悼亡詩》之二:“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舊唐書·王承宗傳》:“朕念此方,亦猶赤子,一物失所,寢興靡寧。” 明 屠隆 《綵毫記·為國薦賢》:“問萬乘之寢興,有懷捧日;司六宮之扃鑰,無夢行雲。” 清 顧炎武 《夏日》詩:“深居廢寢興,無計離人寰。”

晻曖

(1).昏暗貌。《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遂排金扉而北入,宵藹藹而晻曖。” 張銑 註:“晻曖,暝色。” 唐 溫庭筠 《苦楝花》詩:“晻曖迷青瑣,氤氳向畫圖。” 郁達夫 《杭州小曆紀程》:“午後五時,趕到 三郎廟 江邊,正夕陽晻曖,蕭條垂暮的時候。”

(2).盛貌。 南朝 梁武帝 《朝雲曲》:“張樂陽臺歌上謁,如寢如興芳晻曖。” 宋 蘇轍 《次韻和人詠酴醿》:“已憐正發香晻曖,猶愛未開光的皪。” 明 張煌言 《梅岑山居詩引》:“振錫名山,玄風晻曖。”

掩映。 唐 張懷瓘 《書斷·王獻之》:“ 子敬 出戲,見北館新白土壁,白浄可愛。 子敬 令取掃帚沾泥汁中以書壁,為方丈一字,晻曖斐亹,極有妙勢。”

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養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2) 熱情周到

殷勤的服務員

(3) 勤奮

殷勤小心

(4) 禮物

日後致殷勤

寄心

寄託心意。 漢 劉向 《說苑·談叢》:“枝無忘其根,德無忘其報,見利必念害身,故君子留精神寄心於三者,吉祥及子孫矣。”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 晉 陶潛 《扇上畫贊》:“美哉 周子 ,稱疾閒居,寄心清尚,悠然自娛。” 唐 崔曙 《對雨送鄭陵》詩:“寄心海上雲,千里常相見。”《雲笈七籤》卷一○五:“或有棲遁冥契而不獲登山者,寄心啟願,精意向真,亦與身詣名山者無異。”

相知

(1) 互相了解,知心

(2) 互相知心的朋友

與三四個相知方才吃得數杯,則聽得街上鬧炒炒。——《京本通俗小說》

詩詞推薦

寒夜怨原文_寒夜怨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