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九首·其六

作者:釋契嵩 朝代:宋代

感遇九首·其六原文

冠蓋何處客,凌雲意氣驕。

旦旦趨雙闕,沖衝過渭橋。

金珂雲外響,畫燭月中燒。

縹緲行天路,升騰在玉霄。

如何區宇內,頓與人間遙。

長拂羅裳去,明光殿下朝。

一俯復一仰,榮多憂亦饒。

白髮領邊長,朱顏鏡里凋。

豈知松檜下,幽人長寂寥。

萬事淡無慮,恣臥時長謠。

浩蕩天地間,孰問犧黃堯。

臨風一清嘯,胡為王子喬。

詩詞問答

問:感遇九首·其六的作者是誰?答:釋契嵩
問:感遇九首·其六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契嵩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契嵩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蕭韻

參考注釋

冠蓋

(1).泛指官員的冠服和車乘。冠,禮帽;蓋,車蓋。《史記·魏公子列傳》:“ 平原君 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 。” 南朝 梁 沉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自顧雖悴薄,冠蓋曜城隅。”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書劍 洛陽 城,決崢嶸一朝冠蓋 長安 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 數輩,捧一麗人出,僕從煊赫,冠蓋甚都。”

(2).指仕宦,貴官。 漢 班固 《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謝絶了這些冠蓋,他雖是小官,也懶和他相見。” 葉楚傖 《陶然亭》詩:“瘡痍滿 京 洛 ,冠蓋自翩翩。”

(3).特指使者。《後漢書·章帝紀》:“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韻》:“開夷逾 漢武 ,平叛跨 周宣 。冠蓋通窮域,車書過古埏。” 陳毅 《感事》詩:“國慶十五周,萬國冠蓋來。”

(4).猶冠族。官宦之家。《後漢書·酷吏傳·陽球》:“ 陽球 字 方正 , 漁陽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蓋。”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於賓榻中,選士嫁之。”

(5).象帽子樣蓋著。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凌雲

高聳入雲

壯志凌雲

意氣

(1) 志向與氣概

意氣風發

意氣揚揚。——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精神;神色

意氣自若。——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意氣之盛。——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3) 志趣

意氣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緒

意氣用事

旦旦

(1) 天天

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誠懇

信誓旦旦。——《詩·衛風·氓》

雙闕

(1).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台上的樓觀。《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 唐 吳融 《送僧歸破山寺》詩:“別來雙闕老,歸去片雲閒。” 明 王寵 《入消夏灣》詩:“千山翫迴轉,雙闕開嶙峋。”

(2).借指宮門。 唐 廣宣 《駕幸天長寺應制》詩:“宸游雙闕外,僧引百花間。”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過於雙闕,未嘗一對於清光。”

(3).借指京都。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幹》詩:“聊且夜行游,游彼雙闕間。” 唐 杜甫 《承間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之十:“意氣即歸雙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鰲 註:“雙闕,謂都中。” 明 戴縉 《楚江旅懷》詩:“客夢懸雙闕,鄉心逐五羊。”

沖沖

情緒激動、高漲的樣子

興沖沖

怒氣沖沖

渭橋

(1). 漢 唐 時代 長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橋樑。東、中、西共有三座。 中渭橋 。 秦 時始置,本名 橫橋 。 秦 都 鹹陽 , 渭 南有 興樂宮 , 渭 北有 鹹陽宮 ,建此橋以通二宮。 漢 更名 渭橋 。《史記·孝文帝本紀》:“ 昌 至 渭橋 ,丞相以下皆迎。” 司馬貞 索隱引《三輔故事》:“ 鹹陽宮 在 渭 北, 興樂宮 在 渭 南, 秦昭王 通兩宮之間,作 渭橋 ,長三百八十步。”《水經注·渭水》引《三輔黃圖》作“橫橋”。

(2). 漢 唐 時代 長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橋樑。東、中、西共有三座。 東渭橋 。 漢景帝 五年建置,故址在今 西安市 東北 灞水 、 涇水 合 渭水 處東側。 唐 劉希夷 《採桑》詩:“盈盈 灞水 曲,步步春水緑……回道 渭橋 東,遙憐樹色同。”

(3). 漢 唐 時代 長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橋樑。東、中、西共有三座。 西渭橋 。 漢 建元 三年建置,因與 長安城 便門 相對,也叫 便橋 或 便門橋 。 唐 名 鹹陽橋 ,其時 長安 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別。

金珂

(1).馬勒上的金屬飾物。 唐 獨孤申叔 《漢文帝卻千里馬賦》:“噴玉勒而沫素,鳴金珂而響清。” 唐 李元紘 《綠墀怨》詩:“征馬噪金珂,嫖姚向北河。”

(2).借指馬。 唐 韓愈 《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詩:“橫飛玉盞家山曉,遠蹀金珂塞草春。”

雲外

(1).指高空。 隋 李播 《天象賦》:“動則飛躍於雲外,止則盤縈於 漢 沂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龍鱗般雲外飄,鵝毛般江上剪,蝶翅般風中旋。” 清 鄭燮 《瑞鶴仙·官宦家》詞:“笙歌雲外迥。正燭爛星明,花深夜永。”

(2).高山之上。亦指世外。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詩:“遐想雲外寺,峯巒渺相望。” 宋 吳文英 《齊天樂》詞:“流紅江上去遠,翠尊曾共醉,雲外別墅。” 元 虞集 《送先隴二鄰僧還吳》詩之二:“雲外催歸錫,松間覓舊題。”

(3).比喻仙境。 宋 吳文英 《浣溪沙·春情》詞:“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宋 家鉉翁 《念奴嬌·中秋紀夢》詞:“縹緲瓊宮,溟茫朱戶,不與塵寰隔。翩然鶴下,時傳雲外訊息。”

畫燭

有畫飾的蠟燭。 唐 李嶠 《燭》詩:“兔月清光隱,龍盤畫燭新。” 宋 周邦彥 《紅羅襖·秋悲》詞:“畫燭尋歡去,羸為載愁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巧娘》:“一麗人坐石上,雙鬟挑畫燭,分侍左右。”

月中

每月的中間幾天

縹緲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行天

(1).行空,經行天空。《後漢書·馬援傳》:“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 唐 韓愈 《春雪》詩:“入鏡鸞窺沼,行天馬度橋。”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韻》:“涌地金芒發,行天玉鏡流。” 林庚白 《首都飯店聞警》詩:“前軍超海爭擒賊,兩隊行天屢合圍。”

(2).曲調名。《隋書·音樂志下》:“﹝太廟﹞送神禮畢五言,象《行天曲》。”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樂通二》:“《行天》, 貞觀 中 侯尚書 妾 方 等善唱之,後有 郝三寶 者,亦能歌此,自謂不及。”

升騰

(1) 升入天空;往上升

在目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雪》

(2) 湧出;爆發出

一股力量從心裡升騰起來

(3) 升官;發跡

玉霄

(1).天界。傳說中天帝、神仙的居處。 唐 常建 《古意》詩之二:“玉霄九重閉,金鎖夜不開。” 宋 蘇軾 《水龍吟》詞:“向玉霄東望, 蓬萊 晻靄,有雲駕,驂風馭。” 宋 徐鉉 《贈奚道士》詩:“玉霄壁閉人長在,金鼎功成俗未知。” 清 朱鶴齡 《思陵長公主輓詩》:“誓依靈寢去,俄向玉霄行。”

(2).指 天台山 的 玉霄峰 。 宋 陸游 《贈倪道士》詩:“歸隱 玉霄 應不出,他年容我扣巖扉。”參見“ 玉霄峰 ”。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宇內

(1) 即天下

包舉宇內。——漢· 賈誼《過秦論》

(2) 又

而御宇內。

寓形宇內。——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羅裳

猶羅裙。《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十》:“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宋書·樂志四》:“舞飾麗華樂容工,羅裳皎日袂隨風。” 宋 李清照 《一剪梅》詞:“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明光殿

(1). 漢 代宮殿名。《三輔黃圖·漢宮》:“ 未央宮 漸臺 西有 桂宮 ,中有 明光殿 ,皆金玉珠璣為簾箔,處處明月珠,金陛玉階,晝夜光明。”

(2).泛指宮殿。 唐 岑參 《杜公輓歌》之三:“憶昨 明光殿 ,新承天子恩。”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贈錢橫州子山》詞:“君侯合侍 明光殿 ,且作橫槎海上仙。”

白髮

白頭髮

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

朱顏

(1).紅潤美好的容顏。《楚辭·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則秀雅,穉朱顏只。” 王夫之 通釋:“穉朱顏者,肌肉滑潤,如嬰穉也。” 南朝 宋 鮑照 《芙蓉賦》:“陋 荊 姬之朱顏,笑 夏 女之光髮。”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詞:“雕欄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顏改。”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評》:“ 元卿 年十八第進士,其叔 正叟 賀之云:‘月中丹桂輸先手,鏡里朱顏正後生。’” 清 劉大櫆 《祭吳文肅公文》:“我初見公,公在內閣,皓髮朱顏,笑言磊磊。”

(2).和悅的臉色。表示親熱信任。《漢書·淮陽王劉欽傳》:“ 博 自以棄捐,不意大王還意反義,結以朱顏,願殺身報德。”

(3).美色;美女。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四:“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 余冠英 註:“朱顏為美色。” 南朝 梁簡文帝 《美女篇》:“朱顏半已醉,微笑隱香屏。”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七折:“欲覓佳姻,須索放還,強羈留,空絮煩,算除非為覓朱顏,算除非為覓朱顏。”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齋中有贈》詩:“翠幙出朱顏,清謳發皓齒。”

(4).指青春年少。 唐 郎士元 《聞蟬寄友人》詩:“朱顏向華髮,定是幾年程。” 宋 曾鞏 《孔教授張法曹以曾論薦特示長箋》詩:“緑髮朱顏兩少年,出倫清譽每相先。” 元 曾瑞卿 《留鞋記》第一折:“[梅香雲]姐姐,你纔一十八歲,慌怎么的![正旦唱]我則怕一去朱顏喚不回,誤了我這佳期。” 清 顧炎武 《薊門送子德歸關中》詩:“與子窮年長作客,子非朱顏我頭白。”

(5).臉紅。形容酒醉的面容。 晉 潘岳 《金谷集作》詩:“玄醴染朱顏,但愬杯行遲。” 宋 司馬光 《和子華招潞公暑飲》:“閒來高韻渾如鶴,醉里朱顏卻變童。”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自古纓冕無醜士,酸寒一洗朱顏酡。”

(6).臉紅。羞赧之色。《北齊書·王晞傳》:“丞相西閤祭酒 盧思道 謂 晞 曰:‘昨被召朱顏,得不以魚鳥致怪。’”

幽人

(1).幽隱之人;隱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孔穎達 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後漢書·逸民傳序》:“ 光武 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

(2).指幽居之士。 宋 蘇軾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轉良夜。”

寂寥

(1) 空廓

寂寥無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2) 寂靜;無人倍伴的,獨自一人的

萬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萬事如意

無慮

(1) 不計慮,指大約,大概

無慮百十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無慮五六萬。——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無慮十來人

(2) 無所顧忌,沒有掛念

無憂無慮

(3) 不用考慮,不值得重視

無慮甲兵十萬,老夫自有破敵妙計

浩蕩

形容水勢洶湧壯闊

青冥浩蕩。——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浩蕩的長江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臨風

迎風;當風。《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水滸傳》第三九回:“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 蘇曼殊 《寄調箏人》詩:“偷嘗仙女脣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想起我的母親,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臨風偷灑了幾點酸淚。”

清嘯

清越悠長的嘯鳴或鳴叫。《晉書·劉琨傳》:“ 琨 乃乘月登樓清嘯。” 唐 李山甫 《兵後尋邊》詩之二:“日暮卻登寒壘望,飽鴟清嘯伏屍堆。” 宋 陸游 《午睡起消搖園中因登山麓薄暮乃歸》詩:“踟躇遂忘歸,清嘯送日落。” 清 錢謙益 《許夫人嘯雪庵》詩序:“ 蘇門山 頭,嶺聞清嘯。”

胡為

何為,為什麼。《詩·邶風·式微》:“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禮記·檀弓上》:“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漢書·黥布傳》:“胡為廢上計而出下計?” 顏師古 註:“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宋 蘇軾 《鄭州別後馬上寄子由》詩:“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嗟我胡為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畫夢錄·扇上的煙雲》:“你這些話又胡為而來?我一點兒也不能追蹤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為;任意亂來。《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個宰相,他在下位之時,也著實有名有譽的,後來大權到手,任性胡為,做錯了事,惹得萬口唾駡,飲恨而終。”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二折:“由他閒戲,任你胡為。”《紅樓夢》第一一一回:“ 寳釵 聽著這話,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該給他行禮,但只老太太去世,咱們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為。’”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蓋 中國 藝術家,一向喜歡介紹 歐洲 十九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於胡為,於是畸形怪相,遂瀰漫於畫苑。”

王子喬

(1).傳說中的仙人名。 漢 劉向 《列仙傳·王子喬》:“ 王子喬 者, 周靈王 太子 晉 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 伊 洛 間,道士 浮丘公 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 柏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時,果乘鶴駐山頭,望之不可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又謂, 王子喬 曾至 鍾山 ,獲《九化十變經》,以隱遁日月,遊行星辰,後以疾終。其墓在 景陵 , 戰國 時有發其墓者,見一劍,正要取視,其劍忽然上飛去。事見《太平御覽》卷六六五。《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仙人 王子喬 ,難可與等期。” 金 元好問 《緱山置酒》詩:“人言 王子喬 ,鶴馭此上賓。” 清 周亮工 《來日大難》詩:“願見神仙,乞藥一丸;如 王子喬 ,馭鶴驂鸞。”

(2).古曲名。《文選·潘岳<笙賦>》“ 子喬 輕舉” 唐 李善 註:“《歌録》曰:‘吟嘆四曲《王昭君》、《楚妃嘆楚》、《楚王吟》、《王子喬》,皆古辭。’”

詩詞推薦

感遇九首·其六原文_感遇九首·其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