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散官

文散官怎么寫好看

文散官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合稱。隋始置。散官初無文武之分。隋、唐時指不帶職事的文官,授此以酬勤勞。隋有上柱國柱國特進左右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朝議大夫朝散大夫、自從一品至正四品、稱散實官,加文武官之德聲者。高祖開皇六年(586) 又別置朝議、通議、朝請、朝散、給事、承奉、儒林、文林八郎,正六品上至從九品上。煬帝大業三年(607) 皆罷。自從一品至從五品,置光祿、左、右光祿、金紫、銀青光祿、正議、通議、朝請、朝散等九大夫唐朝開府儀同三司、特進、左右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太中大夫、通直散騎常侍中大夫、員外散騎常侍、中散大夫散騎侍郎、通直散騎侍郎員外散騎侍郎朝議郎承議郎、通議郎通直郎、朝請郎、宣德郎、朝散郎宣義郎、給事郎、紀事郎、承奉郎承務郎儒林郎登仕郎文林郎將仕郎,自從一品至九品。太宗貞觀十一年(637) 改通議郎為奉議郎,光祿大夫以下至朝散大夫的品級略有變動。開府、特進皆給俸祿,預朝會。光祿大夫以下,朝散大夫以上無俸祿,不預朝會。朝議郎以下,衣執笏,於吏部分番上下承使及親驅使。宋朝以後也稱散官為散階,完全成為表示官員等級的稱號。宋初分二十九階: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正奉大夫、中奉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朝請大夫、朝散大夫、朝奉郎承直郎、奉直郎、通直郎、朝請郎、宣德郎、朝散郎、宣奉郎、給事郎、承事郎、承奉郎、承務郎、儒林郎、登仕郎、文林郎、將仕郎,自從一品至從九品下。神宗元豐三年 (1080)罷。金、元以後定為四十二階: 開府儀同三、儀同三司、特進、崇進、金紫光祿大夫、銀青榮祿大夫、光祿大夫、榮祿大夫、資德大夫、資政大夫、資善大夫、正奉大夫、通奉大夫、中奉大夫、正議大夫、通議大夫、嘉議大夫、大中大夫、中大夫、少中大夫、中議大夫、中憲大夫、中順大夫、朝請大夫、朝散大夫、奉德大夫 (後改朝列大夫)、奉政大夫奉議大夫奉直大夫、奉訓大夫、承德郎、承直郎、承務郎、儒林郎、文林郎、承事郎、紀事郎、從仕郎 (元改從事郎)、登仕郎、將仕郎、登仕佐郎、將仕佐郎,金自從一品上至從九品下,元改正一品至從八品。元制,一品至五品為宣授,六品以下為敕授; 宣授以制任命,敕授則由中書牒。一品至五品服紫,六品至七品服緋,八品以下服綠。明朝沿置,四十二階: 特進榮祿大夫、特進光祿大夫、榮祿大夫、光祿大夫、資善大夫、資政大夫、資德大夫、中奉大夫、通奉大夫、正奉大夫、嘉議大夫、通議大夫、正議大夫、亞中大夫、中大夫、大中大夫、中順大夫、中憲大夫、中議大夫、朝列大夫、朝議大夫、朝請大夫、奉議大夫、奉政大夫、奉訓大夫、奉直大夫、承直郎、承德郎、承務郎、儒林郎、宣德郎、承事郎、文林郎、宣議郎、從仕郎、征事郎、迪功郎修職郎、迪功佐郎、修職佐郎、將仕郎、登仕郎、將仕佐郎、登仕佐郎,自正一品至從九品。分初授、升授、正二品至從四品有加授。清初沿置,僅用於封贈。

詞語分解

  • 官的字典解釋 官 ā 在政府擔任職務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廳。官爵。 屬於國家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官方。官府。 生物體上有特定機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 * 。 姓。 民 筆畫數:; 部首:

歷史官職推薦:淨樂堂

明朝內府諸堂之一。置內官,掌焚化宮女、內官死後無親屬者。 宦官事務機構。明置,堂址在西直門關外,設有內官數人經營。凡宮女、內官無親屬者,死後於此焚化。堂有東西二塔,塔下有眢井,均為盛貯骨灰之所。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文散官歷史

相關歷史

文散官_文散官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