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灰

作者:石寶 朝代:明代

畫灰原文

爐中火盡灰尚溫,一撥再撥心翩翻。

披沙僅見赤璗出,豁霧亦有明星存。

從容指畫續復斷,石鼓籀文倉頡篆。

巨擘縱橫分岸畔,先王經國區溝畎。

太和茫茫猶未收,初為河圖後洛疇。

四隅五氣可按數,七八1-1九六紛相鉤。

倏然蛇蟠忽鳥發,天前地後擁諸葛。

亦知炎燼不可噓,尚冀燎原勢莫遏。

須臾寂滅難重尋,悲哉此是佛氏心。

此灰可滅佛未熄,獨坐寒窗玩周易。

詩詞問答

問:畫灰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畫灰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石寶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寶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熊峰集卷四

參考注釋

中火

(1).途中午休用飯。《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日光將午,到一村鎮。 江居 下了驢,走上一步,稟道:‘相公,該打中火了。’”《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老爺優待他忒過分了,與他同坐同食;舟中還可混帳,到陸路中火歇宿,老爺也要存個體面。”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二》:“再東盤北嶺之南,三里,始見路旁餘薪爨灰,知為中火之地。”

(2).中官。古官名。《左傳·昭公十七年》“ 大曍氏 以龍紀” 孔穎達 疏引 漢 服虔 曰:“ 炎帝 以火名官……中官為中火。”

一撥

(1).謂一經撥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上古之時,醫有 俞跗 ,治病不以湯液醴灑,鑱石撟引,案扤毒熨,一撥見病之應。”

(2).稍加指點。《朱子語類》卷三五:“這樣人都是資質美,所以一撥便轉。”

(3).一批;一組。 老舍 《龍鬚溝》第三幕:“來了一撥兒,跟著就都來!” 蔣子龍 《喬廠長上任記》:“我們這一撥的人虎頭蛇尾的太多了。”

翩翻

(1).上下飛動貌。 唐 王昌齡 《灞上閒居》詩:“庭前有孤鶴,欲啄常翩翻。” 宋 朱淑真 《春日行》:“何處飛來雙蛺蝶,翩翻飛入尋香徑。” 明 王錂 《春蕪記·探遺》:“笑翩翻舞蝶,空是追隨。”

(2).飄忽搖曳貌。 漢 劉向 《說苑·指武》:“鐘鼓之音,上聞乎天;旌旗翩翻,下蟠於地。”《三國演義》第二六回:“ 文丑 沿河趕來,忽見十餘騎軍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出馬而來,乃 漢 壽亭侯 關雲長 也。” 清 褚人穫 《堅瓠十集·卷堂文》:“風吹紙帳影翩翻,驚回旅夢。”

披沙

淘去泥沙。 唐 李嶠 《金》詩:“向日披沙浄,含風振鐸鳴。” 唐 錢起 《江行無題》詩之四八:“披沙應有地,淺處定無金。” 宋 蘇轍 《戲呈試官》詩:“剪燭看書良寂寞,披沙見玉忽喧譁。”

僅見

極少見

這是僅見的例證

明星

有名的或技巧非常高的表演者;舊時也指交際場中有名的女子

電影明星

足球明星

全明星陣容

全明星隊

交際明星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唐· 杜牧《阿房宮賦》

從容

(1) 悠閒舒緩

聽小子從容的表白出來。——《初刻拍案驚奇》

從容應付

(2) 充裕;寬裕

時間從容

(3) 休息

神僧且從容一日。——《西遊記》

指畫

(1) 用手指指;指點

孩子們指畫著,“看,飛機!三架!又三架!”

(2) 以手代筆,蘸墨作畫

(3) 用指畫出的國畫

石鼓

中國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轄鎮。舉世聞名的長江虎跳峽在此,虎跳峽山頂和江面高差3000多米,寬不足60米

籀文

古代大篆字的字型。因著錄於《史籀篇》而得名

頡篆

指 秦 李斯 所作《倉頡篇》中的小篆字型。 元 雅琥 《上執政四十韻》:“曆法 羲 經秘,書文 頡 篆新。”

巨擘

(1) 大拇指

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孟子·滕文公下》

(2) 比喻傑出人物;在某一方面居於首位的人物

醫界巨擘

橫分

謂身首分離,斬首。《漢書·梅福傳》:“越職觸罪,危言世患,雖伏質橫分,臣之願也。” 顏師古 註:“伏質,斬刑也。橫分,謂身首分離也。”《周書·宇文護傳論》:“終於身首橫分,妻孥為戮。” 明 許三階 《節俠記·誅佞》:“附從邪逆,已犯不赦之條;殘害忠良,允伏橫分之典。”

先王

(1) 古代帝王。一般特指歷史上堯舜禹湯文武幾個有名的帝王

舉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先王之樂(古代賢王所製作的音樂,即雅樂)。——《孟子·梁惠王下》

(2) 已逝的前代君主

受地於先王。——《戰國策·魏策》

受地於先王而守之

經國

治理國家。《國語·周語下》:“將民之與處而離之,將災是備御而召之,則何以經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宋 蘇軾 《永裕陵十月旦表本制》:“休老勞農,追述養民之政;厲兵講武,敢忘經國之謀。” 孫中山 《國民會議足以解決中國內亂》:“他們這次推翻 曹錕 、 吳佩孚 ,固然是很有功勞,我們只可以在會議之中,特別設法酬謝,不能說會議的經國大事,便由他們把持。”

溝畎

(1).田間水道。《子華子·晏子問黨》:“其四野之外,耒耜從其宜,溝畎以其便。” 宋 葉適 《司農卿湖廣總領詹公墓志銘》:“是薄而小,不足盡地力,且無溝畎,何以行水?”

(2).借指田野。《宋書·孝義傳論》:“若夫孝立閨庭,忠被史策,多發溝畎之中,非出衣簪之下。”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河圖

儒家關於《周易》卦形來源的傳說。《書·顧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 孔 傳:“ 伏犧 王天下,龍馬出 河 ,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昔 康王 河圖,陳於東序。” 宋 陸游 《讀書》詩:“天球及河圖,千古所共秘。”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且術士喜言怪誕,不曰予宗河圖,則曰予宗洛書。” 聞一多 《書信·給梁實秋先生》:“河圖則取義於 河 馬負圖, 伏羲 得之演為八卦,作為文字,更進而為繪畫等等,所以代表中華文化之所由始也。”參見“ 河圖洛書 ”。

四隅

(1).四角。《禮記·檀弓上》:“蟻結於四隅。” 鄭玄 註:“畫褚之四角。”《爾雅·釋宮》“西南隅謂之奧,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宧,東南隅謂之窔” 宋 邢昺 疏:“此別宮中四隅之異名也。”

(2).四方;四周。《淮南子·原道訓》:“經營四隅,還返於樞。” 高誘 註:“隅,猶方也。”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強 秦 兼併,吞滅四隅。” 唐 白居易 《官舍內新鑿小池》詩:“中底鋪白沙,四隅甃青石。”

五氣

(1).指五臟之氣。氣,指臟腑的功能活動。《周禮·天官·疾醫》:“以五氣、五聲、五色眡其死生。” 鄭玄 註:“五氣,五藏所出氣也。肺氣熱,心氣次之,肝氣涼,脾氣溫,腎氣寒。”

(2).五行之氣,五方之氣。《鶡冠子·度萬》:“五氣失端,四時不成。”《史記·五帝本紀》:“ 軒轅 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 裴駰 集解引 王肅 曰:“五行之氣。” 北周 庾信 《配帝舞》:“四時鹹一德,五氣或同論。”

(3).中醫謂寒、暑、燥、濕、風五氣。《素問·六節藏象論》:“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上》:“天有五氣,食人入鼻,藏於五藏。”註:“天以風、暑、濕、燥、寒之五氣食人,從鼻而入。”

(4).五種情感。《逸周書·官人》:“民有五氣:喜、怒、欲、懼、憂……五氣誠於中,發形於外,民情不可隱也。”

七八

(1).七八成。表示將近達到某種極限。 宋 蘇軾 《與范子豐》詩之五:“夏田旱捐七八,鹽法更變,課入不登。”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二:“ 晁天咎 、 黃魯直 皆學 東坡 ,韻製得七八。”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一折:“可憐我也萬苦千辛度命咱,現如今心似油煠,肉似鉤搭,死是七八,那個提拔!”

(2).差不多;大概。 元 無名氏 《符金錠》第三折:“伺候著,七八丟下繡球兒來也。”《 * 詞話》第五回:“還早些個,你自去賣一遭來,那廝七八也將來也。”《 * 詞話》第五八回:“這咱晚,七八有二更,放了俺們去罷了。”

(3).七乘八,五十六。《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

九六

(1).《易·乾》“初九” 唐 孔穎達 疏:“七為少陽,八為少陰,質而不變,為爻之本體;九為老陽,六為老陰,文而從變,故為爻之別名。”因以“九六”泛指陰陽及柔剛等屬性。《漢書·律曆志上》:“九六,陰陽夫婦子母之道也。” 唐 呂岩 《七言》詩之十八:“九六相交道氣和,河車晝夜迸金波。”

(2).借指盛衰。 前蜀 杜光庭 《奉化宗祐侍中黃籙齋詞》:“乾剛坤載,不能排九六之期;蟾魄烏輪,不能革盈虧之勢。”

(3).“陽九百六”之略語。古代道家稱天厄為“陽九”,地厄為“百六”。因以“九六”指災難或厄運。 宋 李綱 《道君太上皇帝升遐慰表》:“國家鍾九六之運,鑾輿有沙漠之行。”

倏然

亦作“倐然”。1.迅疾貌。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八:“﹝青衣小兒﹞乃發聲而泣,倐然不見。” 宋 梅堯臣 《師厚明日歸南陽夜坐有懷》詩:“半夜出戶望,參畢已正中;倐然變陰黑,烈烈鳴窗風。”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又或夜靜月明,梢人見有物若巨木,偃臥沙際,方報告驚諦,則倐然入水。”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親》:“她的面色倏然蒼白了,連忙回身邀我進到內屋去。”

(2).形容輕微的聲音。 駱賓基 《寂寞》一:“夜裡,我得見星斗永恆無變的陳列;得聽落葉墜地的倏然聲。”

蛇蟠

(1).蛇盤曲。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廣動植序》:“蛇蟠向王,鵲巢背太歲。”

(2).像蛇盤曲貌。 宋 薛士隆 《大榕賦》:“蜿蜒虯紛,蛇蟠鹿奔。” 宋 陸游 《秋思》詩之一:“屏掩數峰臨峭絶,蛇蟠一逕入幽深。”

(3).軍陣名。 明 梅鼎祚 《玉合記·除戎》:“只須臾,好把蛇蟠聯虎翼,休將鵝鸛混魚麗。”

諸葛

——複姓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燎原

(1) 火延燒原野

燎原烈火

星火燎原

(2) 比喻氣勢旺盛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寂滅

(1) 消滅;消逝

樓下的人聲漸漸寂滅了

(2) 佛教用語。“涅槃”的意譯。指超脫生死的理想境界

佛氏

猶佛家,佛門。《朱子語類》卷七一:“有人自是其心,全無邪而卻不合於正理……佛氏亦豈有邪心者?” 明 王鏊 《震澤長語·仙釋》:“ 邵子 有‘元會運世’之説……其論甚奇,然佛氏已有此論矣。”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先是其母夢是奴為人執縛俎上……醒而惡之,恆戒以毋與人斗,不虞乃為魚所擊。佛氏所謂夙生中負彼命耶!”

獨坐

(1).一個人坐著。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獨坐愁苦,終日無覩。” 唐 王維 《竹里館》詩:“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清 方文 《宛陵雨中訪蔡四芹溪》詩:“與其獨坐愁心煩,何如赤腳著短褌。”

(2).專席而坐。亦謂驕貴無匹。《後漢書·宣秉傳》:“ 光武 特詔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會同並專席而坐,故京師號曰‘三獨坐’。”《後漢書·宦者傳·單超》:“其後四侯轉橫,天下為之語曰:‘ 左 回天, 具 獨坐, 徐 臥虎, 唐 兩墯。’” 李賢 註:“獨坐言驕貴無偶也。”

(3). 唐 人因《後漢書·宣秉傳》中“三獨坐”之事,遂以“獨坐”為御史中丞別名。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僕卿充隴右節度使》詩:“通籍微班忝,周行獨坐榮。”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李 尋為獨坐,三臺肅畏,而升相府。”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宅名標榜官稱……中丞為獨坐,為中憲。”

寒窗

指冬日寒冷的窗前,比喻艱苦的學習環境

十年寒窗

周易

簡稱《易》。儒家基本經典之一。內容包括《易經》、《易傳》。通過八卦形式(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河流八種自然現象),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含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在中國思想史上產生過深遠影響。

詩詞推薦

畫灰原文_畫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