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泛湘江)

作者:張孝祥 朝代:宋代

水調歌頭(泛湘江)原文

濯足夜灘急,晞髮北風涼。
吳山楚澤行遍,只欠到瀟湘。
買得扁舟歸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滄浪。
蟬脫塵埃外,蝶夢水雲鄉。
制荷衣,紉蘭佩,把瓊芳。
湘妃起舞一笑,撫瑟奏清商。
喚起九歌忠憤,拂拭三閭文字,還與日爭光。
莫遣兒輩覺,此樂未渠央。

詩詞問答

問:水調歌頭(泛湘江)的作者是誰?答:張孝祥
問:水調歌頭(泛湘江)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水調歌頭(泛湘江)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張孝祥的名句有哪些?答:張孝祥名句大全

張孝祥水調歌頭(泛湘江)書法欣賞

張孝祥水調歌頭(泛湘江)書法作品欣賞
水調歌頭(泛湘江)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灘頭洗足,夜色隨急流從腳背流淌。清晨,晾一頭短髮,感受清風絲絲的微涼。吳地的山巒,楚地的湖澤,一路行遍山色湖光,只是還未到達早已心神馳往的瀟湘。買得一葉扁舟,罷官歸來,又何妨。這是天意作美,如今讓我如願以償,正值盛夏六月,一帆順風浮泛滄浪。志趣高潔閒遠,象秋蟬蛻殼於濁泥,在塵埃之外浮翔,又如莊周曉夢化蝶,翩然於水淡雲閒之鄉。
恍惚可見——裁綠荷為衣,綴秋蘭為佩,一身清雅脫塵的衣裝。啊,那是屈原手持一束沁人的瓊芳。湘水女神嫣然一笑,飄旋舞的霓裳,撥弄琴瑟的纖指下流瀉幽怨的一曲清商,喚起行吟澤畔的屈子一腔報國的忠憤,寫入《九歌》眷眷不忘那拂袖揮灑的文字,一字一句與日月爭光。呵,莫要讓兒輩知曉一江湘水的遐想,這泛舟的樂趣悠渺不盡,正該我輩獨享。

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歌頭》是大曲開始的第一章。
湘(xiāng)江:即湘水,今湖南省的一條大江。
濯(zhuó)足:洗腳。
晞(xī)發:晾乾頭髮。
吳山楚澤(zé):泛指南方的山水。
瀟(xiāo)湘:湘水與瀟水合流處稱為瀟湘,這裡指湘江。
扁(piān)舟:小船。
付:給予,賜予。
滄浪:水名,這裡指湘江。
蟬蛻塵埃外:蟬脫殼羽化飛上青天,這裡表示詞人超脫塵俗的胸懷。
蝶夢:夢中化為蝴蝶。說明詞人自己情致的悠閒。《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制荷衣:用荷葉作衣服。《離騷》中寫道:“制芰荷以為衣兮寸。
紉(rèn)蘭佩:把蘭花穿結成佩帶。《離騷》中寫道:“紉秋蘭以為佩”。
把瓊(qióng)芳:手握芳潔的花枝。《九歌·東皇太一》:“盍將把兮瓊芳’’。
湘妃:湘水女神。
撫瑟(sè):彈瑟。
清商:指悲涼的樂曲。
九歌:屈原作品《楚辭》中的篇目,這裡以《九歌》代指屈原的作品。
拂(fú )拭(shì):抹去塵垢,比喻識拔真才。
三閭(lǘ)文字:屈原曾任三閭大夫,這裡指屈原騷賦。
未渠央:即未盡之意。渠,同“遽”,急遽;央,盡。

詩文賞析


湖南湘江與偉大詩人屈原有著不解之緣。屈原因讒言而竄逐,往來無沅水、湘水流域,後又自投於淚羅江,但他留下“與日月爭光”的詩篇激烈地扣動著無數人的心扉。雖然世殊事異,仍能激發起人們不同的審美感。初唐杜審言在遭貶流放途中,面對滔滔湘江 ,抒寫了《渡湘江》“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的深沉感慨。張孝祥同樣也是被讒落職,從桂林北歸途中,泛舟湘江而作此詞。但這首詞的藝術視角不同,詞人以運化《楚辭》語意的手法,既讚美屈原的高潔情懷,又展現自己的怨憤不平心態。
詞的開頭“濯足”二句即用屈原作品的詞語,又非常切合舟行途中情景。首句見《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次句見《楚辭·九歌·少司命》 :“與女沐兮鹹池 ,晞女發兮陽之阿。”但“ 北風涼”出自《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從濯足到晞(x ī)發的意象,顯示出詞人胸懷的高潔脫俗 。如果說起二句著筆於外在的形態的話 ,那么“吳山”二句承上則抒發詞人渴望到瀟湘的心愿。“買得扁舟”三句,進一步展示想像與現實相結合的美好機遇。“滄浪 ”,水名。《楚辭·漁父》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這裡“ 六月下滄浪”,既點明了時間,又借指湘江並與上文瀟湘呼應。
“蟬蛻塵埃外 ,蝶夢水雲鄉 。”詞人轉換視角,採用兩個不同層次景色來展現蘊含著的奧秘。前句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的,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後者用《莊子·齊物論》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水雲鄉為隱者所居。這種多視角的審美情趣既是對屈原身處濁世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格的讚美,又是藉以自喻而顯露出豁達自適的心情。
下闋“制荷衣”三句,承上啟下,雖然詞人運用《楚辭》成語,但思維意識已超越時空而帶有飄飄欲仙的幻覺。屈原《離騷》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又雲 :“紉秋蘭以為佩。”《楚辭·九歌東皇太一》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詞人豐富的想像不僅在於《楚辭》的啟迪,用荷葉編織成衣服,把蘭草貫串起來作佩帶,手握著美麗的花草,更在於把湘水之神寫得栩栩如生。湘妃雖然微笑著起舞,但奏的卻是一曲音調悲涼的民間樂曲 。“緊接著“喚起”三句以崇敬的心情頌揚屈原的偉大品格及其作品不朽的藝術價值。“三閭”,屈原做過三閭大夫,後人以三閭稱屈原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屈平正道直行,⋯⋯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 離騷》,蓋自怨生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結末“莫遣”二句用典 。《世說新語·言語》記王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恆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 。”未渠央謂未遽盡。這裡詞人從幻想的畫面中返回到現實的境界,寓怨憤於歡樂中,餘韻不盡。
首詞作雖用了《楚辭》和《史記》中的一些語句和典故,但由於匠心獨運,下筆自然靈活,不僅把六月下湘江的現實景象與湘妃起舞的超凡的虛幻之境組合成一幅清曠優美的奇特畫面,富有浪漫色采,而且表達宛轉曲折, * 情深,讀來令人真切地感觸到作者滿腔忠憤和高潔的情懷。

標籤:寫水

詩詞推薦

水調歌頭(泛湘江)原文_水調歌頭(泛湘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