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清明有感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客中清明有感原文

冷煙禁寒食,雨雪逼清明。

在客每悵怏,誰與祀先塋。

長兒代拜掃,幼兒能慰情。

問我曷為耳,無乃牽功名。

蜀粵隔萬里,舉日愁易盈。

況復聞寡婦,哀哀哭荒城。

如何不興嘆,四海皆弟兄。

何時解官去,得逐桑梓情。

詩詞問答

問:客中清明有感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客中清明有感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庚韻

參考注釋

煙禁

不準栽種、販售和吸食鴉片煙的禁令。 清 林則徐 《瀝陳民間煙 * 具仍宜收繳片》:“近日紛紛傳播,謂煙禁已弛,有槍有土仍聽存留……實屬詐妄之尤。”

寒食

(1).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 春秋 時 晉文公 負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憤而隱於 綿山 。 文公 悔悟,燒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 周 的舊制。 漢 劉向 《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 介之推 死事無關; 晉 陸翽 《鄴中記》、《後漢書·周舉傳》等始附會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諸說,惟在春之說為後世所沿襲。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臨行,﹝ 竹子 ﹞執生手曰:‘此歸又罹虎口!若得了儂業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又,有的地區亦稱清明為寒食。 明 張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詩:“欲隱尚違慚 介子 ,年年寒食臥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前。”參閱《太平御覽》卷三十、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晉 陸翽 《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麥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書鈔》卷一四三引 晉 孫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鹹奉 介君 之靈,至三月清明,斷火寒食,甚若先後一月。”

(3).猶冷食。指寒食節吃的冷的食物。《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煑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薑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以糯米合採蒻葉裹以蒸之。或加以魚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於其下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時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逼清

很清楚。《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這番話,姑娘在屋裡聽了個逼清。”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編審·總論》:“欲除匿糧之弊,惟在推收之逼清。”

悵怏

惆悵不樂。 晉 支遁 《詠懷》:“悵怏濁水際,幾忘映清渠。”《北史·崔勉傳》:“ 季景 於 世隆 求右丞,奪 勉 所兼, 世隆 啟用 季景 , 勉 遂悵怏自失。”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詩:“寄語故人休悵怏,古來賢達事多殊。”《紅樓夢》第七八回:“何心意之怦怦,若寤寐之栩栩?余乃欷歔悵怏,泣涕徬徨。”

先塋

先人墳塋。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 敬皇后 梓宮,啟自先塋,將祔於 興安陵 。” 宋 范公偁 《過庭錄》:“爾何所見,吾正恐愚民致疑,害爾先塋耳。” 清 龔自珍 《某生與友人書》:“君家先塋 鄧尉 側,佳木生之雜紺碧。”

拜掃

亦作“ 拜埽 ”。掃墓,上墳。《南史·梁紀中·武帝下》:“拜掃山陵,涕淚所灑,松草變色。” 唐 徐凝 《嘉興寒食》詩:“ 嘉興 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掃歸。”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歲時風俗·拜埽》:“《後漢·光武紀》云:‘ 建武 十年八月,幸 長安 ,有事十一陵。’蓋躬祭於墓也,即今上墳。拜埽蓋起於此。” 元 張可久 《落梅風·春情》曲:“鞦韆院,拜掃天,柳陰中躲鶯藏燕。”《白雪遺音·馬頭調·雷峰塔》:“清明拜掃,搭船借傘,前世恩人來相見。”

幼兒

(1) 從一足歲到六七歲的小兒

(2) 在保姆照料下的孩子

曷為

為何;為什麼。《戰國策·齊策一》:“此不叛寡人明矣,曷為擊之?”《史記·孝武本紀》:“今年豐廡未有報,鼎曷為出哉?” 宋 王安石 《泰興令周孝先哀辭》:“云然兮宜不富,又曷為兮不壽?”

無乃

表示委婉反問。不是;豈不是

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

無乃不可乎。——《左傳·僖公三十二》

功名

功績和名位;封建時代指科舉稱號或官職名位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國演義》

但是,他們(指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事事關心》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寡婦

(1)

(2) 死了丈夫的女子

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獨守空閨的婦人

邊城多健兒,內舍多寡婦。——三國魏· 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哀哀

悲傷不已貌。《詩·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鄭玄 箋:“哀哀者,恨不得終養父母,報其生長己之苦。” 晉 潘岳 《馬汧督誄》:“哀哀 建威 ,身伏斧質。” 唐 李鹹用 《湘浦有懷》詩:“鴻雁哀哀背朔方,餘霞倒影畫 瀟湘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三回:“書僮嚇的不敢言語,只哀哀的哭。” 趙朴初 《訪廣島》詩之三:“哀哀欲絶絶復言,滿座聞之摧心肝。”

荒城

(1).荒涼的古城。 唐 杜甫 《謁先主廟》詩:“絶域歸舟遠,荒城繫馬頻。” 宋 蘇軾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詩贈錄呈廣倅蕭大夫》:“荒城古塹草露寒,碧葉叢低紅菽粟。” 清 魏荔彤 《馬陵道》詩:“荒城夜半喧雷雨,還似當年萬弩聲。”

(2).指荒墳。 宋 歐陽修 《祭石曼卿文》:“此自古聖賢亦皆然兮,獨不見夫纍纍乎曠野與荒城?”

何不

為什麼不——用反問語氣,表示應該或可以

你何不大膽試一試

興嘆

發生感嘆

望洋興嘆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弟兄

(1) 弟弟和哥哥

親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間的稱呼

何時

(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解官

解免官職。 唐 韓愈 《鄭公神道碑文》:“公解官,舉五喪為三墓。” 清 錢謙益 《梅長公傳》:“上心知公材,憐其枉,部議力持之,乃命解官歸里。” 章炳麟 《重刊<甲寅>雜誌題詞》:“ 民國 二年,故人 宋遯初 以議改選死,余亦自 長春 解官歸。”

(1).解送官府。《水滸傳》第二回:“他們直恁義氣!我若拿他去解官請賞時,反教天下好漢們恥笑我不英雄。”

(2).押解稅款、犯人的差官。《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只聽得門外騾鈴亂響,來了一起銀鞘,有百十個牲口,內中一個解官,武員打扮。”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昨已買囑解官,暫時鬆放。”

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詩·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鄉桑梓。——《儒林外史》

標籤:清明節

詩詞推薦

客中清明有感原文_客中清明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