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蹕翠雲山房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駐蹕翠雲山房原文

一區岩館翠雲間,至止春風磴道攀。

蕙草戀驄遲過步,杏花迓客笑開顏。

在斯信宿原當去,就此評量合號還。

分付高齋記吾語,不還還處祗閒閒。

詩詞問答

問:駐蹕翠雲山房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駐蹕翠雲山房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駐蹕翠雲山房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二

參考注釋

一區

(1).一個區域。《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外如 赤縣神州 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 三國 魏 嵇康 《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足下將謂吾與 墨 不殊,今不辭同有鬼,但不偏守一區,明所當然,使人鬼同謀,幽明並濟,亦所以求衷,所以為異耳。”《朱子語類》卷五三:“人君國都如井田樣,畫為九區,面朝背市,左祖右社,中間一區則君之宮室。”

(2).表數量。指一塊田地。 漢 劉向 《說苑·反質》:“ 衛 有五大夫,俱負缶而入井灌韭,終日一區。” 元 劉因 《新晴》詩:“埋盆欲學魚千里,試地先栽芋一區。” 清 鈕琇 《觚賸·杜曲精舍》:“買田一區、屋數楹於 杜曲 。”

(3).表數量。指一所宅院。《後漢書·劉盆子傳》:“賜宅人一區,田二頃。” 宋 陳師道 《徐氏閒軒》詩:“君寧平世經三釜,我亦東原有一區。” 元 馬致遠 《岳陽樓》第一折:“恰行過一區道院,幾處齋堂。”

(4).一類;一團。 晉 張華 《鷦鷯賦》:“陰陽陶蒸,萬品一區。” 宋 胡宏 《鬍子知言·疑義》:“今以天理人慾,混為一區,恐未允當。”

雲間

松江府的別稱。現在上海松江縣一帶。因西晉文學家陸雲(字士龍,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華亭)對客自稱“雲間陸士龍”而得名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磴道

登山的石徑。 南朝 宋 顏延之 《七繹》:“巖屋橋構,磴道相臨。” 唐 袁郊 《甘澤謠·懶殘》:“忽中夜風雷,而一峯頽下,其緣山磴道,為大石所攔。” 元 揭傒斯 《尋舍弟將至東牢宿野店》詩:“入雲攀磴道,落日及村墟。”《明史·禮志一》:“臺高三尺有奇,周以石欄,陟降為磴道。” 清 高士奇 《金鰲退食筆記》卷上:“巖洞窈窕,磴道紆折。” 郭沫若 《訪泰山雜詠·萬松亭遇雨》:“磴道千尋盡, 碧霞 鐵瓦紅。”

蕙草

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獵蕙草,離秦衡。”《太平御覽》卷九八二引 三國 魏 曹操 《內誡令》:“房室不潔,聽得燒楓膠及蕙草。”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蕙》:“蕙草一名薰草,葉如麻,兩兩相對,氣如蘼蕪,可以止癘。” 宋 趙師秀 《送徐璣赴永州掾》詩:“入署梅花落,過汀蕙草生。”

過步

走步,行步。《 * 詞話》第九六回:“ 葉道 道:‘你走兩步我瞧。’那 經濟 真箇走了兩步。 葉頭陀 道:‘頭先過步,初主好而晚景貧窮,腳不黠地,賣盡田園而走他鄉。’”

開顏

露出微笑

孩子們個個笑開顏

在斯

在這裡。《論語·衛靈公》:“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後漢書·文苑傳上·崔琦》:“履道者固,杖埶者危。微臣司戚,敢告在斯。”

信宿

連住兩夜,也表示兩夜

公歸不復,子女信宿。——《詩·豳風·九罭》

流連信宿,不覺忘返。——《水經注·江水》

就此

(1).就在此地或此時。《水滸傳》第四九回:“原來這 孫新 ,祖是 瓊州 人氏,軍官子孫。因調來 登州 駐紮,弟兄就此為家。”《二刻拍案驚奇》卷九:“今日正是黃道吉日,就此去罷。”

(2).從此。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娘倆住在地主家後面半間披屋裡,就此在 張家沖 落了腳。”

評量

(1).量度;估量。《爾雅·釋言》“賦,量也” 晉 郭璞 註:“賦稅所以評量。” 郝懿行 義疏:“量者,《説文》云:‘稱輕重也。’……《周禮·序官》‘量人’註:‘量,猶度也。’……《魯語》云:‘賦里以入,而量其有無。’然則賦斂、賦稅即為量入,賦布、賦予即為量出。賦之為言橅也。橅,揣料。”

(2).評判衡量。 唐 澄觀 《華嚴經疏鈔懸談》卷二一:“今初語業為體者是標,語即聲也。謂佛語下,別顯其相,謂唱號言辭、評量論説。” 明 周履靖 《錦箋記·晝錦》:“我呵年當貌當,雙擁著 英皇 ,美風情一任千載評量。” 魯迅 《華蓋集·並非閒話(三)》:“去年,我曾向DF先生提議過,以為該有人搜羅了各處的各種定期刊行物,仔細評量,選印幾本小說集,來紹介於世間。”

分付

(1).分別付與。《漢書·原涉傳》:“賓客爭問所當得, 涉 乃側席而坐,削牘為疏,具記衣被棺木,下至飯含之物,分付諸客。”《三國志·魏志·鮮卑傳》:“ 比能 眾逐彊盛,控弦十餘萬騎,每鈔略得財物,均平分付。”《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皇帝聞奏,龍顏大悅,開庫賜彫弓兩張,寳箭兩百隻,分付與二大臣。”

(2).交給。 唐 白居易 《題文集櫃》詩:“身是 鄧伯道 ,世無 王仲宣 ;祇應分付女,留與外孫傳。”《宣和遺事》前集:“故 堯王 不將天下傳與他,卻分付與 舜王 了。”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貧僧積下幾文起坐,盡數分付足下,勿以寡見阻。” 元 關漢卿 《魯齋郎》第三折:“我將家緣家計,都分付與你兩口兒,每月齋糧道服,休少了我的,我往 華山 出家去也。”

(3).付託;寄意。 宋 毛滂 《惜分飛》詞:“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宋 楊恢 《祝英台近》詞:“都將千里芳心,十年幽夢,分付與一聲啼鴂。” 清 納蘭性德 《木蘭花慢·送梁汾南行》詞:“從此覊愁萬疊,夢回分付啼螿。”

(4).囑咐;命令。 唐 方乾 《尚書新創敵樓》詩之二:“直須分付丹青手,畫出旌幢遶謫仙。”《水滸傳》第四五回:“ 石秀 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發説話。’” 清 李漁 《慎鸞交·就縛》:“分付眾將們,從今以後,晝夜須行五百里。”《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平粵紀聞》:“該匪遂將 嘉定 縣城閉守,分付各店開張。”

(5).指交代;講明。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三折:“官人呵這言語休著你爺知……則去那娘親上分付明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果然肯賣,但憑分付價錢,不敢吝惜。”

(6).表示;流露。 宋 周邦彥 《感皇恩》詞:“淺顰輕笑,未肯等閒分付。為誰心子裡,長長苦?” 宋 無名氏 《九張機》詞之二:“深心未肯輕分付,回頭一笑,花間歸去,只恐被花知。”

(7).處置;發落。 宋 石孝友 《卜運算元》詞:“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宋 劉克莊 《賀新郎》詞:“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 戚漢老 見了許多財物,心中歡喜,連聲應道:‘這小事,但憑大郎分付。’”

高齋

(1).高雅的書齋。常用作對他人屋舍的敬稱。 唐 孟浩然 《宴張別駕新齋》詩:“高齋徵學問,虛薄濫先登。” 明 徐禎卿 《在武昌作》詩:“高齋今夜雨,獨臥 武昌 城。” 蘇曼殊 《與高天梅論文學書》:“ 天梅居士 侍者:昨歲自 江戶 歸國,擬於桂花香里,趨叩高齋,而竟不果。”

(2). 唐 杜甫 書齋名。 唐 杜甫 《宿江邊閣》詩:“暝色延山逕, 高齋 次水門。” 宋 陸游 《東屯高齋記》:“ 少陵先生 晚游 夔州 ,愛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 高齋 。質於其詩,曰‘次水門’者, 白帝 城之 高齋 也;曰‘依藥餌’者, 瀼西 之 高齋 也;曰‘見一川’者, 東屯 之 高齋 也。故其詩又曰:‘ 高齋 非一處。’”

詩詞推薦

駐蹕翠雲山房原文_駐蹕翠雲山房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