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原文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見曲如鉤,古人知爾封公侯。
君不見直如弦,古人知爾死道邊。
張儀所以只掉三寸舌,蘇秦所以不墾二頃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見滄浪老人歌一曲,還道滄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謀此身,虛作離騷遣人讀。
笑矣乎,笑矣乎。
趙有豫讓楚屈平,賣身買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齊餓死終無成。
君愛身後名,我愛眼前酒。
飲酒眼前樂,虛名何處有。
男兒窮通當有時,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爐不鑄囊中錐。
笑矣乎,笑矣乎。
寧武子,朱買臣,扣角行歌背負薪。
今日逢君君不識,豈得不如佯狂人。

詩詞問答

問:《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書法欣賞

李白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書法作品欣賞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真可笑呀,真可笑,君不見曲以鉤嗎,古人知此可以封公侯;
君不見直以弦嗎,古人知此可要死道邊。
張儀之所以願鼓三寸不爛之舌,蘇秦之所以不願種洛陽負郭二頃田,皆是此由之故也。
真可笑呀,真可笑,君不見滄浪老人唱一曲嗎,“滄浪之水能兮,可以濯吾足!”
可憐的屈大夫,連自己保身都無術,卻虛作《離騷》教人讀。
真可笑呀,真可笑,趙國有個豫讓,楚國有個屈平,賣身卻只買得千載虛名。
許由洗耳又有什麼用?伯夷和叔齊餓死也至無所成。
君愛身後之名,我愛眼前之酒。
飲酒眼前即能享樂,虛名身後又在何處?
男兒窮通當有時,今日之不遇,並非將來也沒有時機。
以今我曲腰向君,君卻不明白這個道理。
猛虎向來不食案上之死肉,洪爐也不鑄囊中錐一類的小玩意兒。
真可笑呀,真可笑,寧武子和朱買臣,當年也是叩先牛角唱歌,背先柴薪誦書。
這些一時遭困頓的賢土若今日逢君,君卻看不出來,豈不令人佯狂而傲世哉!

注釋
曲以鉤:《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引京都童謠:“直以弦,死道邊;曲以鉤,反封侯。”
“張儀”句:張儀,擊國時縱橫家,魏國人。遊說入秦,首創連橫,先後任秦相、魏相。《史記·張儀列傳》:張儀通楚,“掠笞數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觀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漢書·蒯通傳》:“酈生一士,田軾掉三寸舌,下齊七十餘城。”顏師古註:“掉,搖也。”⑶“蘇秦”句:蘇秦,擊國時縱橫家,洛陽人。倡六國合縱抗秦。《史記·蘇秦列傳》:“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二頃田,全唐詩本作一頃田。誤。
“滄浪”二句:《楚辭·漁父》:“漁夫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能兮,可以濯吾足。’”
“虛作”句:指屈原。
“趙有”句:豫讓,春秋擊國間人。始事范中行氏而不悅,去而投知伯。知伯寵之。及三晉分知氏,趙襄子最怨知伯,而將其頭為飲器。豫遁逃,變姓名為刑人,入宮欲刺襄子未果。豫讓又漆身為厲,滅須去眉,自刑變容,又吞炭啞音,一再謀刺襄子,均不果。後被兵包圍,請求襄子衣而擊之,呼曰:“而可以報知伯矣!”遂田劍而死。事見《擊國策·趙策一》。屈平,即屈原。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洗耳:皇甫謐《高士傳》卷上《許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穎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
夷齊:伯夷、叔齊二人。《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遂餓死於首陽山。”
“猛虎”句:猛虎,含有苛政之意。看,觀察,注意。機上肉,機同幾,全唐詩本作几上肉。指案板上的肉。比喻任人宰割者。《新唐書》卷一二○《桓言范傳》:“會日暮事遽,言范不欲廣殺,因曰:‘(武)三思機上肉爾,留為天子藉手。’”
“洪爐”句:洪爐,指天地。《莊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大爐,造化為大冶。”《抱朴子·勗學》:“鼓九陽之洪爐,運大鈞乎皇極。”引申為陶冶錘鍊人才的環境,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鎮》詩:“莫遣洪爐曠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鑄,熔鍊金屬以成器。囊中錐,比喻有才能而未展露的人。《史記·平原君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也。’”周曇《詠史詩·毛遂》:“不識囊中穎脫錐,功成方信有英奇。”此句意謂熔煉人才的洪爐,不鑄就像囊中之錐這樣有才能而未展露的人。也即設有使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
寧武子:王本注云:“豈武子是戚之字耶。”《呂氏春秋·舉難篇》:“寧戚欲乾齊桓公,窮困無以自進。於是為商旅將任車以至齊,暮宿於郭門之外。桓公郊迎客,夜開門辟任車,……寧戚飯牛居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歌。桓公聞之,撫其仆之手曰:‘異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車載之。”叩角,指擊牛角。朱買臣:漢武帝時人,官至會稽太守。《漢書·朱買臣傳》:“朱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治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載相隨,數止買臣毋歌謳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我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餘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貴報汝功。’妻恚怒曰:‘以公等,終餓死溝中耳,何能富貴?’買臣不能留,即聽去。其後買臣獨行歌道中,負薪墓間。”背負薪,《樂府詩集》作皆負薪。
佯狂,《史記·殷本紀》:“箕子懼,乃佯狂為奴。”佯狂即裝瘋。

詩文賞析

此詩可分為四段。每段都是以“笑矣乎”開頭。第一段,詩人化用漢代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來諷刺是非錯位、黑自顛倒的醜惡社會現實。接著舉了戰國時張儀、蘇秦的例子來說明“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的現象。張儀和蘇秦是戰國時有名的縱橫家。他們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權詐之術,取得了人主的信任。張儀曾作過秦國的丞相,而蘇秦卻能佩六國相印,成了縱約長。他們都憑著“曲如鉤”的本領,成了顯赫一時的權貴。如果他抱誠守直,老老實實在家種地的話,說不定他們早就餓死在道邊了。李白的這些詩句,借古諷今,旨在揭露當時國君昏聵,才使得象張儀、蘇秦那樣朝秦暮楚、反覆無常的小人,一個個受寵得勢,而象自己守直不阿的人,卻只能作階下囚了。

由於李白自己將社會看透了,認為不值得為統治者賣命賣力,思想反轉為出世。第二段就寫出了這種思想的轉變。“君不見”四句,借用《楚辭·漁父》的典故,先寫那位“避世隱身” 、“欣然自樂”的漁父,後寫抱直守忠的屈原。屈原被楚王放逐,行吟澤畔,遇到了隱者漁父。漁父勸他和光同塵,與世推移,而屈原要堅守正義,正道直行,不願“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寧赴湘流,葬身子魚腹之中,也不願“以皓皓之自,而蒙世之塵埃。”漁父聽完後:“蕘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君足’。遂去,不復言。”李白在這裡以調侃的口氣,表面上是奚落屈原“平生不解謀此身,虛作《離騷》遣人讀”,其實骨子裡是對現實社會的冷嘲熱諷。在“曲如鉤”的社會裡,正直如屈原的人,是沒有立足之地的。還不如學滄浪老人,“避世隱身”為好。

第三段,詩人運用豫讓、屈平、巢父、許由、伯夷、叔齊等古人以不同方式求得“身後名”,深入展開議論。屈平自投汨羅,博得“以身殉國”的美名。豫讓,春秋時晉國人,為智伯多次行刺趙襄子未遂而 * ,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刺客”。巢父和許由為古代著名隱者,傳說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聽後,認為有污自己的耳朵,便逃到穎水邊洗耳,當時,巢父正牽犢飲於下流,就責怪許由污其犢口,遂牽犢到上游。伯夷、叔齊為殷朝末年孤竹國君之子,武王伐紂之後,不食周粟而餓死,被孔子稱為“古之仁人”。但是,詩人認為這些古人都是為“愛身後名”的奴役,不如“我愛眼前酒”。這箇中的妙理在於“飲酒眼前樂”是實實在在的,“身後虛名”則不是。“男兒窮通”自有機遇,不必強求,即使求得“身後名”,死後人們彎腰向你禮拜,你也不知道了。這一“虛”一“實”的反差,正是李白的牢騷話。“自古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李白《將進酒》)詩人正是以這種驚世駭俗的牢騷話博得千古美名。詩人借用猛虎不屑一顧案頭肉和洪爐不熔鑄囊中小錐進行類比反襯,表現自己不汲汲於“身後名”的傲骨和大志,嘲笑那些貪圖靠“身後名”者不過是些心底狹窄之輩!

最後一段,又以寧武子和朱買臣宕起一筆。寧武子,即寧戚,春秋齊人,有奇才,隱於商旅,齊桓公夜出巡訪,他正在餵牛,並擊牛角而歌唱,桓公聞而奇之,委以重任。朱買臣,西漢人,家貧,以賣柴為生,好讀書,能朗誦《楚辭》,後被漢武帝徵用。詩人用這兩個古人的事跡,旨在說明窮通有時,應該順其自然,從而嘲諷那些被“曲如鉤”者迷惑了心竅的當權者,即是遇到寧、朱二人,也不會了解他們,他們也只好去佯狂避世了。

標籤:寫人

詩詞推薦

  • 玉壺吟

    李白唐代〕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揄揚九重萬乘
  • 贈清漳明府侄聿

    李白唐代〕我李百萬葉,柯條布中州。天開青雲器,日為蒼生憂。小邑且割雞,大刀佇烹牛。雷聲動四境,惠與清漳流。弦歌
  • 採桑子·水亭花上三更月

    吳文英宋代〕水亭花上三更月,扇與人閒。弄影闌乾。玉燕重抽攏墜簪。心期偷卜新蓮子,秋入眉山。翠破紅殘。半簟湘波生曉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原文_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的賞析_古詩文
  • 蟾宮曲·贈名姬玉蓮

    徐再思元代〕荊山一片玲瓏。分付馮夷,捧出波中。白羽香寒,瓊衣露重,粉面冰融。知造化私加密寵,為風流洗盡嬌紅。月對
  • 近試上張籍水部 / 近試上張水部 / 閨意獻張水部

    朱慶餘唐代〕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原文_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的賞析_古詩文
  • 相見歡·小鬟衫著輕羅

    周稚廉〔清代〕小鬟衫著輕羅,發如螺,睡起釵偏髻倒喚娘梳。心上事,春前景,悶中過,打疊閒情別緒教鸚哥。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原文_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的賞析_古詩文
  • 山花子

    和凝唐代〕銀字笙寒調正長,水紋簟冷畫屏涼。玉腕重□[1]金扼臂,澹梳妝。幾度試香縴手暖,一回嘗酒絳唇光。佯弄紅
  • 鷓鴣天·酬孝峙

    錢繼章〔清代〕發短髯長眉有棱,病容突兀怪於僧。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閒倚杖,戲臨罾。折腰久矣謝無能。薰風
  • 塞上

    柳開宋代〕鳴骹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乾。碧眼胡兒三百騎,盡提金勒向雲看。
  • 送鄒明府游靈武

    賈島唐代〕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債多平劍與,官滿載書歸。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
  • 題少府監李丞山池

    李頎唐代〕能向府亭內,置茲山與林。他人驌驦馬,而我薜蘿心。雨止禁門肅,鶯啼官柳深。長廊閟軍器,積水背城陰。窗外
  • 飲酒 十六

    陶淵明魏晉〕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竟抱固窮節,饑寒飽所更。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披褐
  • 假樂

    佚名先秦〕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千祿百福,子孫千億。穆穆皇皇,宜君宜王。
  • 采樵作

    孟浩然唐代〕采樵入深山,山深樹重疊。橋崩臥槎擁,路險垂藤接。日落伴將稀,山風拂蘿衣。長歌負輕策,平野望煙歸。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原文_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湖七月半

    張岱明代〕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
  • 武侯廟古柏

    李商隱唐代〕蜀相階前柏,龍蛇捧閟宮。陰成外江畔,老向惠陵東。大樹思馮異,甘棠憶召公。葉凋湘燕雨,枝拆海鵬風。玉壘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原文_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的賞析_古詩文
  • 天仙子

    和凝唐代〕柳色披衫金縷鳳,縴手輕捻紅豆弄。翠娥雙斂正含情,桃花洞,瑤台夢,一片春愁誰與共。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原文_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的賞析_古詩文
  • 愚人食鹽

    僧伽斯那〔南北朝〕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原文_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的賞析_古詩文
  • 集靈台二首

    張祜唐代〕日光斜照集靈台,紅樹花迎曉露開。昨夜上皇新授籙,太真含笑入簾來。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
  • 陌上桑

    佚名兩漢〕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原文_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