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蘋原文
於以采蘋?南澗之濱。於以采藻?於彼行潦。
於以盛之?維筐及筥。於以湘之?維錡及釜。
於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詩詞問答
問:采蘋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采蘋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采蘋是什麼體裁?答:詩經·國風·召南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哪兒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澗水濱。
哪兒可以去采藻?就在積水那淺沼。
什麼可把東西放?有那圓筥和方筐。
什麼可把食物煮?三腳錡與無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裡?祠堂那邊窗戶底。
這次誰來做主祭?恭敬虔誠待嫁女。
譯文二
哪兒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澗水濱。
哪兒可以去采藻?就在積水那淺沼。
什麼可把東西放?有那圓簍和方筐。
什麼可把食物煮?有那鍋兒與那釜。
安置祭品在哪裡?祠堂那邊窗戶底。
今兒誰是主祭人?少女恭敬又虔誠。
(惠渭舟譯)
題解
女子為貴族采蘋祭祀。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
注釋
於以:猶言“於何”,在何處。
蘋(pín):又稱四葉菜、田字草,蘋科,為生於淺水之多年生蕨類植物,可食。
藻:杉葉藻科,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一說水豆。
行(xíng)潦(lǎo):溝中積水。行,水溝;潦,路上的流水、積水。《毛傳》:“行潦,流潦也。”
筥(jǔ):圓形的筐。方稱筐,圓稱筥。
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毛傳》:“亨也。”按即烹。
錡(qí):三足鍋。釜:無足鍋。錡與釜均為炊飯之器。
奠:放置。
宗室:宗廟、祠堂。《毛傳》:“大宗之廟也。”大宗,即大夫之始祖。牖(yǒu):窗戶。
屍: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當神,稱屍。《毛傳》:“屍,主。齊,敬。季,少也。”
有:語首助詞,無義。齊(zhāi):美好而恭敬,“齋”之省借。季:少、小。
詩文賞析
對於這首詩的主旨,《左傳·隱公三年》將其與《采蘩》、《行葦》、《泂酌》同視為“昭忠信”之作,而更多的古代學者受“詩教”的影響。根據《禮記·昏義》為說,認為是貴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廟祭祀祖先的詩,毛傳云:“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於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方玉潤《詩經原始》云:“女將嫁而教之以告於其先也。”惟明代何楷《詩經世本古義》認為詩中所謂“季女”與《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中的“季蘭”同為一人,均是指周武王元妃邑姜,此詩即是讚美邑姜之作。現代學者大都認為這首詩是描寫 * 們為其主人採辦祭品以奉祭祀的詩篇,這更符合詩意。
根據文獻我們可以知道,在古代,貴族之女出嫁前必須到宗廟去祭祀祖先,同時學習婚後的有關禮節。這時,奴隸們為其主人採辦祭品、整治祭具、設定祭壇,奔走終日、勞碌不堪,這首詩就是描寫她們勞動過程的。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首章兩問兩答,點出采蘋菜、采水藻的地點,次章兩問兩答,點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兩問兩答,點出祭地和主祭之人。
俗話說:“上供神吃,心到佛知。”這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瑣的禮儀,卻蘊積著人們的寄託和希冀,因而圍繞祭祀的一切活動都無比虔誠、聖潔、莊重,正如《左傳·隱公三年》所說:“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因此,詩人不厭其煩,不惜筆墨,層次井然地敘寫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將繁重而又枯燥的勞動過程描寫得繪聲繪色。
這首詩的藝術魅力主要源於問答體的章法,而其主要構成因素就是五個“於以”的運用,正如吳闓生《詩意會通》引舊評所云:“五用‘於以’字,有‘群山萬壑赴荊門’之勢。”全詩節奏迅捷奔放,氣勢雄偉,而五個“於以”的具體含意又不完全雷同,連綿起伏,搖曳多姿,文末“誰其屍之,有齊季女”戛然收束,奇絕卓特,烘雲托月般地將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現給讀者。(昝亮)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朱柏廬《朱子家訓·全文》
-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白居易《採蓮曲》
- 正見空江明月來,雲水蒼茫失江路。
- 春水迷天,桃花浪、幾番風惡。張元乾《滿江紅·自豫章阻風吳城山作》
- 夫尚賢者,政之本也。墨子《墨子·08章 尚賢(上)》
-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 急來抱佛腳,閒時不燒香。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