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原文
吹角動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一作應)馬嘶亂。
爭渡金(一作黃)河水。
日暮沙漠陲。
戰聲(一作力戰)煙塵里。
盡系名王頸。
歸來獻(一作報)天子。
詩詞問答
問: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作者是誰?答:王維
問: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從軍行·吹角動行人是什麼體裁?答:樂府
問:王維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維名句大全
王維從軍行·吹角動行人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陣陣號角聲,驚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士兵們開始緊張地準備出發。
敵軍吹響了胡笳,戰馬聞到戰鬥的氣息也興奮地嘶鳴起來,雙方搶著渡黃河。
太陽落到沙漠的邊陲,沙漠瀰漫戰戰士們的廝殺聲。
戰士們殲滅了敵軍,擒獲了敵酋,把繩子套在他們頸上帶回來獻給天子。
注釋
從軍行:樂府古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內容多寫軍旅生活之辛苦。
吹角:軍中吹響的號角聲。動:驚動。行人:征人。
喧喧:喧鬧,形容人多、嘈雜。
笳(jiā):胡笳,一種管狀吹奏樂器。古時為塞北、西域一帶少數民族所喜用。
黃河:水名,在唐肅州(今甘肅酒泉)附近。黃河一作金河。
陲(chuí):邊陲,邊地。
系:捆綁。名王:指匈奴首領。
詩文賞析
秋戰國以降,唐宋人才尤盛。唐代國力昌盛,士子多出名門望族,胸懷天下志向,之於家國蒼生理解,自有其高人一等的貴族氣度。詩以言志,所以唐代士子多以詩歌見長。宋於五代黑暗後立國,內國力積貧,外有契丹威脅,內憂外患之際,宋太祖毅然杯酒釋兵權,以儒生道德為重。宋之士子大多恪盡窮理,嚴肅治學,所以有宋一代,理學家甚眾。
唐詩宋理,皆中華瑰寶,以意氣評,歷代詩人難出唐人之右,唐詩之氣度,唯摩詰泰然。摩詰潑墨恬淡從容,內蘊琴畫,通讀一番自見其張力,見其世家、右丞氣度。現今流傳之作,大抵晚年田園山水筆墨,觸目皆是“舍藏”自然。王維早期樂府多激昂豪邁,不失乖張。此詩即是。
李氏父子馬上奪江山,盛唐用兵頻繁,世家子弟喜從軍邊境,載王頸而歸,立功名於青史。文字意氣,多見邊塞軍旅。樂府多歌詠之,文字冗長。這首《從軍行》短短四十字,就將青年士子跨馬離家至凱旋的過程描述,此等文思觸角,非尋常人可為之。“吹角、喧喧、笳悲、爭渡、日暮、戰身、盡系、歸來”之鋪墊,通貫緊密。“行人、人起、嘶亂、河水、漠陲、塵里、王頸、天子”之後綴,情理簡明。“言有盡,意無窮”,詩中意味,盡在摩詰筆觸中。[1]
雖然邊塞詩通常與盛唐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它是最因循守舊的題材之一。盛唐詩人經常繼續七世紀的景物斷片並置,但他們能夠將並置的景物斷片和荒涼對照生動地戲劇化,這是他們在這一模式上獲得極大成功的原因。從那些關鍵性的斷片中,讀者可以想像出完整的場景,然後將這些場景連線成一首近乎敘事的詩。王維這首詩運用了與盧照鄰的《紫騮馬》詩相同的技巧,不過王維用起來帶有盛唐的複雜特性。
王維將戰爭的 * 與寧靜的邊塞景象並置,從整體效果看,王詩比盧詩遠為自信。與對邊塞戰爭嚮往的同時,產生了對遊俠的興趣。遊俠以各種各樣的形象出現,有時是橫行的惡少,有時是勇敢、正義的犯法者,有時是戰爭英雄。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荀子·榮辱》
-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
- 把酒對斜日,無語問西風。
-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 晚春》
- 能脫身牢籠外,便是大英雄。王永彬《圍爐夜話·第二八則》
-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
- 鴛鴦密語同傾蓋,且莫與、浣紗人說。
- 美功不伐,貴位不善佚名《孔子家語·弟子行》
- 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王昌齡《送郭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