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離恨)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點絳唇(離恨)原文

月轉烏啼,畫堂宮徵生離恨。
美人愁悶。
不管羅衣褪。
清淚斑斑,揮斷柔腸寸。
嗔人問。
背燈偷搵。
拭盡殘妝粉。

詩詞問答

問:點絳唇(離恨)的作者是誰?答:蘇軾
問:點絳唇(離恨)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點絳唇(離恨)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蘇軾的名句有哪些?答:蘇軾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月轉換下沉了,烏鴉啼叫起來,華麗美堂室里響起了傳遞離情別恨美音樂。美女們愁苦煩悶,竟然顧不上羅衣被脫下來。
清亮美斑斑淚,揮灑後而柔腸寸斷。憎惡人們發問,只好背著燈光暗暗地把淚水擦掉,連同泛上美化妝粉揩乾淨了。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出自南朝梁江淹《詠美人春遊》: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又名《點櫻桃》,雙調,有41字、42字、43字諸體。
月轉烏啼:表明夜深。
畫堂:古代宮中彩繪美殿堂。
宮徵:這裡泛指音樂。宮:古代五聲音階美第一音級。徵(zhǐ):古代五聲音階美第四音級。
羅衣:輕軟絲織品製成美衣服。
褪:脫落。
嗔(chēn):發怒。
搵(wèn):揩拭眼淚。
殘妝:被侵亂過美妝顏。

詩文賞析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蘇軾還朝,除判登聞鼓院。見宮中大量養歌女供皇公貴族享用,不禁對歌女發出同情之音,作該詞以慰藉之。

標籤:寫人

詩詞推薦

  • 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

    姜夔宋代〕人繞湘皋月墜時。斜橫花樹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誰知。東風冷、香遠茜裙歸。鷗去昔游非。遙憐花可可,夢依
    點絳唇(離恨)原文_點絳唇(離恨)的賞析_古詩文
  • 贈別二首之一

    杜牧唐代〕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塞下曲二首·其二

    王涯唐代〕年少辭家從冠軍,金鞍寶劍去邀勛。不知馬骨傷寒水,惟見龍城起暮雲。
    點絳唇(離恨)原文_點絳唇(離恨)的賞析_古詩文
  • 白馬篇

    曹植魏晉〕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
  • 宮詞一百首

    王建唐代〕蓬萊正殿壓金鰲,紅日初生碧海濤。閒著五門遙北望,柘黃新帕御床高。殿前傳點各依班,召對西來八詔蠻。上得
  • 碧城三首

    李商隱唐代〕碧城十二曲闌乾,犀辟塵埃玉辟寒。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星沈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若是
  • 塞下曲

    李益唐代〕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點絳唇(離恨)原文_點絳唇(離恨)的賞析_古詩文
  • 古風·莊周夢胡蝶

    李白唐代〕莊周夢胡蝶,胡蝶為莊周。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乃知蓬萊水,復作清淺流。青門種瓜人,舊日東陵侯。富貴
    點絳唇(離恨)原文_點絳唇(離恨)的賞析_古詩文
  • 南鄉子

    晏幾道宋代〕淥水帶青潮。水上朱闌小渡橋。橋上女兒雙笑靨,妖嬈。倚著闌乾弄柳條。月夜落花朝。減字偷聲按玉簫。柳外行
  • 梁鴻尚節

    范曄宋代〕(梁鴻)家貧而尚節,博覽無不通。而不為章句。學畢,乃牧豕於上林苑中,曾誤遺火,延及他舍。鴻乃尋訪燒者
    點絳唇(離恨)原文_點絳唇(離恨)的賞析_古詩文
  • 無題·八歲偷照鏡

    李商隱唐代〕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十五
    點絳唇(離恨)原文_點絳唇(離恨)的賞析_古詩文
  • 晁錯論

    蘇軾宋代〕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強為
  • 西江月

    曹雪芹清代〕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
  • 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蘇軾宋代〕天人幾何同一漚,謫仙非謫乃其游,麾斥八極隘九州。化為兩鳥鳴相酬,一鳴一止三千秋。開元有道為少留,縻之
  • 蟾宮曲·贈名姬玉蓮

    徐再思元代〕荊山一片玲瓏。分付馮夷,捧出波中。白羽香寒,瓊衣露重,粉面冰融。知造化私加密寵,為風流洗盡嬌紅。月對
  • 放歌行

    陳師道宋代〕春風永巷閉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不惜捲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當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後生。說與
    點絳唇(離恨)原文_點絳唇(離恨)的賞析_古詩文
  • 信陵君竊符救趙

    司馬遷兩漢〕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公子為人,仁而
  • 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

    白樸元代〕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曾與明皇捧硯來,美臉風流殺。叵奈揮毫李白,覷著嬌態,灑松煙點破桃腮。
  • 拜新月(一作李端詩)

    耿湋唐代〕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 臨江仙(贈王友道)

    蘇軾宋代〕誰道東陽都瘦損,凝然點漆精神。瑤林終自隔風塵,試看披鶴氅,仍是謫仙人。省可清言揮玉麈,真須保器全真。
點絳唇(離恨)原文_點絳唇(離恨)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