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鑄鑒原文
此工之巧智,後人不能造。比得古鑒,皆刮磨令平,此師曠所以傷知音也。
世有透光鑒,鑒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以鑒承日光,則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後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鑒面隱然有跡,所以於光中現。予觀之,理誠如是。然余家有三鑒,又見他家所藏,皆是一樣,文畫銘字無纖異者,形制甚古。唯此鑒光透,其他鑒雖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別自有術 。
選自 沈括(宋)——《夢溪筆談》
詩詞問答
問:古人鑄鑒的作者是誰?答:沈括
問:古人鑄鑒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古人鑄鑒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沈括古人鑄鑒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古人製造鏡子的時候,大鏡子鑄成平的,小鏡子鑄成凸的。鏡面凹的照出人臉的像要大些,鏡面凸的照出人臉的像要小些。用小鏡看不到人臉的全像,所以作得稍為凸些,以使臉像變小,這樣的鏡子雖小仍可獲得人臉全像。造鏡時要量鏡子的大小,以決定增減鏡子凸起的程度,使臉像和鏡子大小相稱。古人做工巧妙,後人造不出來了,一旦得到古時的鏡子,一律刮磨使鏡面平滑,這是師曠(春秋著名樂師)為什麼悲哀(沒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緣故啊。
世上有透光鏡,鏡背面有銘文,共二十字,字型極其深奧,沒人能讀懂。用這個鏡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紋和二十個字就會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認為是由於鑄造時薄處先冷,唯獨有花紋和字的地方比較厚,冷得慢,以致銅收縮得多。銘文和花紋雖然在背面,但是鏡面上隱隱約約有痕跡,所以在光中顯現出來。我觀察了這面鏡子,認為道理確實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鏡子,又見到了別人家所收藏的鏡子,都是一個式樣,圖案銘文沒有絲毫差異,形制很古老。只有這種鏡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鏡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卻都不能透光。想來古人自有特殊的製作方法。
注釋
鑒:鏡子。 差:略微 原:推究
標籤:哲理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節》
- 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
-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王溥《詠牡丹》
- 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
- 山亭水榭秋方半。鳳幃寂寞無人伴。朱淑真《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
- 掩妾淚,聽君歌。
- 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也。荀子《荀子·大略》
-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韋莊《台城》
- 白雪關山遠,黃雲海戍迷。
- 無計奈情何,且醉金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