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原文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詩詞問答
問: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的作者是誰?答:曹松
問: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曹松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富饒的水域江山都已被戰雲籠罩,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都不能實現。
請別再提什麼封侯的事情了,你們可知,一位將領功成名就要犧牲多少士卒生命!
傳說一旦開戰連眾神靈都發愁,兩岸軍隊連年混戰一直不停休。
誰還說滄江總是太平沒有禍事,近來江水混著鮮血爭先向東流。
注釋
己亥:為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的乾支。
澤國: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澤星羅棋布,故稱。
樵蘇:一作“樵漁”。
傳聞:一作“波間”。
詩文賞析
此詩題作《己亥歲》,題 * :“僖宗廣明元年。”按“己亥”為廣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乾支,詩大約是在廣明元年追憶去年時事而作。“己亥歲”這個醒目的詩題,就點明了詩中所寫的是活生生的社會政治現實。
安史之亂後,戰爭先在河北,後來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唐王朝進行窮凶極惡的鎮壓,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戰場。這就是所謂“澤國江山入戰圖”。詩句不直說戰亂殃及江漢流域(澤國),而只說這一片河山都已繪入戰圖,表達委婉曲折,讓讀者通過一幅“戰圖”,想像到兵荒馬亂、鐵和血的現實,這是詩人運用形象思維的一個成功例子。
隨戰亂而來的是生靈塗炭。打柴為“樵”,割草為“蘇”。樵蘇生計本來艱辛,無樂可言。然而,“寧為太平犬,勿為亂世民”,在流離失所、掙扎於生死線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樂了。只可惜這種樵蘇之樂,今亦不可復得。用“樂”字反襯“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尋味。
古代戰爭以取首級之數計功,戰爭造成了殘酷的殺戮,人民的大量死亡。這是血淋淋的現實。詩的前兩句雖然筆調輕描淡寫,字裡行間卻有斑斑血淚。這就自然逼出後兩句沉痛的呼告。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裡“封侯”之事,是有現實針對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歲”)鎮海節度使高駢就以在淮南鎮壓黃巢起義軍的“功績”,受到封賞,無非“功在 * 多”而已。令人聞之發指,言之齒冷。無怪詩人閉目搖手道“憑君莫話封侯事”了。一個“憑”字,意在“請”與“求”之間,語調比言“請”更軟,意謂:行行好吧,可別提封侯的話啦。詞苦聲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來。
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將功成萬骨枯”。它詞約而義豐。與“可憐白骨攢孤冢,盡為將軍覓戰功”(張《吊萬人冢》)之句相比,字數減半而意味倍添。它不僅同樣含有“將軍夸寶劍,功在 * 多”(劉商《行營即事》)的現實內容;還更多一層“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李白《戰城南》)的意味,即言將軍封侯是用士卒犧牲的高昂代價換取的。其次,一句之中運用了強烈對比手法:“一”與“萬”、“榮”與“枯”的對照,令人觸目驚心。“骨”字極形象駭目。這裡的對比手法和“骨”字的運用,都很接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驚人之句。它們從不同側面揭示了封建社會歷史的本質,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詞氣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擲地有聲,相形之下更覺字字千鈞。
(周嘯天)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 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劉勰《文心雕龍·物色》
- 人有所不忍,而後能及其所忍;有所不為,而後可以有為。張廷玉《明史·列傳·卷一百零四》
-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王灣《次北固山下》
-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袁宏道《滿井遊記》
- 世態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文天祥《滿江紅·和王夫人滿江紅韻以庶幾後山妾薄命之意》
- 相思處、青年如夢,乘鸞仙闕。文天祥《滿江紅·和王夫人滿江紅韻以庶幾後山妾薄命之意》
- 門外平橋連柳堤,歸來晚樹黃鶯啼。
- 救人須救急,施人須當厄。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
- 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