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怨原文
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詩詞問答
問:代春怨的作者是誰?答:劉方平
問:代春怨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代春怨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劉方平的名句有哪些?答:劉方平名句大全
劉方平代春怨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暮春時節,獨守空閨,每天都有幾隻殘鶯陪伴著叫個不停;捲起珠簾,目之所見草木繁茂,春色無邊。
庭院裡時時有東風吹入,千萬條楊柳隨風全都向西飄擺。
注釋
代:猶擬,說作者完全以一個閨婦身份來寫這首詩。
殘鶯:春暮時之鶯。春暮則鶯稀,故稱殘鶯。
萋萋:形容草生長得茂盛。暗用《楚辭·招隱士》春草、王孫意。意詣征人未歸。
盡向西:唐時征戰多在西陲。
詩文賞析
1、題原作“春愁”,據《全唐詩》改。
2、見:原作“有”,據《全唐詩》改。 萋萋:茂盛貌。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於“怨”字,則只能從字裡行間細加品味,仔細琢磨了。
“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時至暮春,獨守空閨,自然怨憂滿懷,偏偏幾隻殘鶯似乎也察知閨中思婦的孤寂,天天來陪伴著她叫個不停,更令人愁腸百結。愁之無奈,只好拉開窗簾,目之所見,芳草萋萋,碧色天涯。這無邊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馬蹄”的回憶,也可以引起草綠有期,征人難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後者,抑或兩者皆有,總不免“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李重元《憶王孫》)。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景、事相連,更惹動無限傷懷。她只得再次將視線移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這兩句別具匠心。“時有東風入”為“千條盡向西”之因,在東風的吹拂下,楊柳千條向西搖擺,既寫出了眼前景又傳遞出心中情。因為唐時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楊柳千條盡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離魂倩女,玉立亭亭,憂思萬縷,終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終篇,收到了情深意摯,含而不露,扣人心弦,餘味不盡的藝術效果。
“詩中須有人在”。這首詩句句寫景, 卻句句“有人在”,人與自然獲得了奇妙的對應。“人”之所見所聞,既是情的觸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動心馳,與物之聲色勢態融為一體,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兩者渾然無跡,達到了“超妙”的藝術境界。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佚名《尚書·虞書·皋陶謨》
-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佚名《增廣賢文·上集》
-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蘇軾《望江南·超然台作》
-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十二》
-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孔子及其弟子《孝經·諸侯》
-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李毓秀《弟子規·出則弟》
- 江春不肯留歸客,草色青青送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