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
詩詞問答
問:《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 / 題榴花》的作者是誰?答:朱熹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朱熹的名句有哪些?答:朱熹名句大全
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五月如火的榴花映入眼帘格外鮮明,枝葉間時時可以看到初結的小果。
可惜此地沒有達官貴人乘車馬來欣賞,艷艷的榴花只好在蒼苔上散落紛紛。
譯文二
五月里石榴花開了,紅艷似火,耀眼奪目,隱約可見榴子結於枝子間。
可惜的是,這么好的花卻無人來觀賞,此地沒有賞花人車馬的痕跡。
大紅色的榴花在人們漠視的冷遇中,百般無奈地飄落在長著蒼苔的地上。
注釋
照眼:猶耀眼。形容物體明亮或光度強。
時見:常見。子:指石榴。
可憐:可惜。
無車馬:無達官貴人乘車馬來欣賞。
顛倒:迴旋翻轉,錯亂,多指心神紛亂。
絳(jiàng):大紅色。
絳英:這裡指落地的石榴花花瓣。
詩文賞析
這首詩開頭兩句點明時令,勾畫出五月里石榴花開時的繁茂爛漫景象;後兩句點明地點,表明石榴花無人游賞以致美景寂然零落,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孤獨的心境。全詩描述景致清新自然,並在描摹客觀景物中寄寓著人生哲理。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兩句點明時令,寥寥數語就勾畫出了五月里石榴花開時的繁茂爛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動傳神。詩人既寫了花,也寫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後兩句點明地點,這是生長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沒人去攀折損害他的花枝,殷紅的石榴花繁多地落在青苔上,紅青相襯,畫面十分優美,使人覺得幾多可愛和惋惜。其實詩人正是愛其無遊人來賞,愛其滿地“青苔”“絳英”,倘有人來賞,則車轍馬蹄踐踏得不堪了,還不如任其花開花落、果熟果爛,來得自然,委婉表達了詩人孤獨的心境。
此詩前兩句寫景狀物,後兩句抒發感想。作者並不直接來寫景,而是通過人的感覺,側面烘托出榴花的絢爛多姿。但花開得再美又能如何,還不是寂寞無聲落,詩人嘆息花開無人來賞,亦即暗喻朋友滿腹才華,卻被統治者貶謫於窮鄉僻壤,無法施展,“顛倒”二字更是有力批判了統治者的不識人才以及詩人和作者都懷才不遇的憤懣。
全詩描述景致清新自然,從中又可以見出詩人濃郁的情趣和縝密豐富的文思。而詩意和描述的驟變,卻又全寓於似清淡實重濃的語句之中,使得詩意陡然轉深,也顯示了寫法的“喜山不平”的變化特色。(蒙萬夫)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戴聖《禮記·學記》
- 白鳥明邊帆影直。隔江聞夜笛。
- 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孫洙《河滿子·秋怨》
- 法之善惡,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罰罪也,乃明罪焉。來俊臣《羅織經·問罪卷第十》
-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 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 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劉向《說苑·反質》
- 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