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憶黃山

作者:汪莘 朝代:宋代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
對孤峰絕頂,雲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
洞裡桃花,仙家芝草,雪後春正取次游。
親曾見,是龍潭白晝,海涌潮頭。
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床還在不?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
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聞早修?誰如此,問源頭白鹿,水畔青牛。

詩詞問答

問:沁園春 憶黃山的作者是誰?答:汪莘
問:沁園春 憶黃山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沁園春 憶黃山是什麼體裁?答:詞

汪莘沁園春 憶黃山書法欣賞

汪莘沁園春 憶黃山書法作品欣賞
沁園春 憶黃山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黃山層巒疊峰,千峰競秀,溪流縱橫,雲峰煙溪,景色清幽,常年清涼如秋。面對黃山,但見孤峰絕頂之上,雲煙競秀,懸崖峭壁之上,瀑布競相流瀉。煉丹峰的煉丹洞中,相傳有形似桃花的靈異石,軒轅峰下的彩芝源,相傳曾是軒轅黃帝采靈芝的地方,所以在初春正月,雪後天晴之時,我便開始乘興踏雪游山了。我曾親眼看見白日裡的白龍潭潭水,猶如雷霆驟擊,洶湧騰越,又如同海潮翻滾白浪升空。
當年黃帝和浮丘公棲游黃山時用過的玉枕、玉床等臥具不知還在不在。月夜面對天都峰舉目凝望之時,遠遠地聽到遠處傳來的鳳簫之聲。在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處,晨光微曦之際,遠望希望能見到浮現於高空的龍樓。當年浮丘公提煉丹砂的石穴之色,雖色依舊長紅不衰,可是煉丹爐中的爐火燃盡,丹爐早已經冷卻了,又怎樣才能趁早得到靈丹仙方,修煉成仙呢?又有誰知道答案呢?看來只有去問那源頭的白鹿和水畔的青牛了。

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以蘇軾詞《沁園春·孤館燈青》為正體,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二句五平韻。另有雙調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三句六平韻;雙調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二句五平韻等變體。
三十六:約計之詞,極言其多。
清秋:明淨爽朗的秋天。
絕頂:山之最高峰。
雲煙:雲霧,煙霧。
競秀:爭比秀麗。
懸崖峭壁:陡峭的山崖。
瀑布:從懸崖或河床縱斷面陡坡處傾瀉下的水流,遠看如掛著的白布。
爭流:競相流瀉。
仙家:仙人所住之處。
春正:正月。
取次:亦作“取此”。謂次第,一個挨一個地;挨次。
白晝:白天。
潮頭:潮水的浪峰。
當年:往年;昔年。
黃帝:古帝名,傳說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少典之子,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國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以土德王,土色黃,故日黃帝。
浮丘:即浮丘公。
玉床:玉制或飾玉的床。
月夜:有月光的夜晚。
遙聞:遠遠地聽到。鳳管:笙簫或笙簫之樂的美稱。
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處。
霜曉:霜晨。有霜的早晨。
靈方:猶仙方。神仙賞賜的藥餌。
聞早:趁早;趕早。

詩文賞析


黃山,是馳名中外的風景區是中國名山之一。本名黟山,因傳說為黃帝棲真飛升之地,故唐代改名黃山。黃山有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之勝,被稱為黃山四絕。
在宋詞中,寫黃山的作品不是很多,而寫得好的更是鳳毛麟角,只有汪莘這首詞,可謂不可多得。在這首詞中 ,作者仿佛在讀者面前打開一座神界仙山,想像豐富,情思變化多端,筆觸多樣,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千姿百態的秀麗景色,使人應接不暇。詞的上片 ,描寫黃山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的壯麗風光。
下片則以動人的神話傳說寫黃山的奇情異彩。從起句開篇,詞人即縱筆揮灑,連刷三句,整體上繪出黃山雄偉瑰麗的畫面:“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所謂三十六峰,不是實指,乃概略之數。黃山有天都、蓮花等三 * 峰,玉屏、始信等三十二小峰。或巍峨雄偉,橫絕天表;或清秀雋美,流丹映彩。層巒疊嶂,屏張錦繡,爭奇鬥豔,千姿百態。黃山地處皖南山區,百千峭峰,摩天戛日,老樹古木 ,鬱鬱蒼蒼,雖在赤日炎炎的盛夏,猶然涼爽如秋,所以說“長鎖清秋” 。清字,不僅說氣候清涼,也是說景色清幽。
而“鎖”字則點出清秋常在,獨存山中之意。接下去的四句,採取分鏡頭寫法,捕捉典型的景觀,細緻刻畫黃山山水勝境 :“對孤峰絕頂,雲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 “對”字為領格字,直領四句。一二、三四句各為一組,分寫孤峰雲煙、懸崖瀑布。而一三、二四則是隔句對仗,謂之扇面對。其中一三句又是句中對仗,謂之當句對。包容交錯,如夜珠走盤,有往復迴環之美。這四句的寫景妙處,在於競秀、爭流的動態美。那孤峙飛聳的山巔絕頂,彩雲繚繞,輕煙裊裊,或細如絲縷,柔如薄紗;或迷茫如海,橫際無涯。忽聚忽散,離合變化,各逞奇姿 ,互競秀色,氣象萬千。而懸崖之上峭壁之前的瀑布 ,飛流直下,素練遙掛,噴珠濺雪,爭瀉深潭,令人魂魄搖盪。總起來說,這四句筆落情至,語出景現,無刻意雕鑿之痕而有信手拈來渾然天成之美。言簡意賅,情韻俊秀。
詞人多年屏居黃山,耽於自然的山水情懷、雲林雅趣,使他不知疲倦地遍游山中勝境,甚至不顧寒冷,踏雪覓勝,所以詞中寫了“洞裡桃花,仙家芝草,雪後春正取次游 ”。頭兩句根據傳說寫成。相傳黃山煉丹峰的煉丹洞裡,有二桃,毛白異色 ,為仙家之物,“洞裡桃花”即指此。“仙家芝草”,則指服之可以成仙的靈芝草。相傳黃山軒轅峰為黃帝采芝處,今峰下有采芝源。寫仙桃與仙草,既點出黃山異景,也點出它的非凡的經歷 。深山靈秘,正是尋幽探險的最好去處,雖在初春正月,詞人遊興仍很高,雪過天晴之後便進山了 。這三句中,“雪後”一句乃倒提之筆,點明入山尋訪仙物時的天氣、季節和急切心情。當他在進山路上,經過白龍潭時,忽然想起曾見過的奇景,於是再追述一筆,寫了“親曾見,是龍潭白晝,海涌潮頭”。
這裡用“親曾見”三字先作交代,表明所寫奇景乃是親眼所見的實在之景,並非道聽途說,或是憑空想像的虛幻之景 。所說“龍潭”,即白龍潭,在桃花溪上游、白雲溪白龍橋下。在那裡 ,白雲溪客群壑之水,瀉入白龍潭。每逢大雨傾盆之時,激流怒注,潭中之水有如雷輥霆擊,虎嘯龍吟,其勢洶湧澎湃,如海潮翻滾,白浪蹴空,令人神駭心驚,不敢逼視。詞人用“海涌潮頭”四字加以形容,確實恰到好處。
過片兩句:“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床還在不?”用“當年”二字提引,點明回敘之意,也見出黃帝浮丘仿佛確曾棲隱於黃山。據說,在遙遠的古代,浮丘公曾來黃山煉丹峰煉得仙丹八粒,黃帝服其七粒,於是與浮丘公一起飛升而去。至今,煉丹峰上,浮丘公煉丹所用的鼎爐 、灶穴、藥杵、藥臼仍然依稀可辨。
峰下還有煉丹源、洗藥溪呢。靈山仙跡 ,神奇動人。可是,詞人撇開這些不問,而獨獨問到玉枕玉床,說明別的靈跡都已見到,而枕臥之具卻未曾尋得。想像之中,這本是應該有的 ,如今不見了,卻不肯直說,而故意搖曳筆姿 ,問出“還在不”三字,親切自然,妙有靈動之感。接下去,詞人想入非非,進入幽渺的神話境界,以“向”字切入,領起四個四言秀句:“向天都月夜 ,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所說的天都,即黃山主峰之一的天都峰。其高度雖略低於蓮花峰和光明頂,但它風姿峻偉,氣勢磅礴,拔地聳天,雄冠群山,因尊稱之為天帝神都,故名曰“天都”。
“鳳管”,即鳳簫 。相傳春秋時有蕭史善 *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蕭史教弄玉 * 作鳳鳴,引鳳來歸,穆公為之築鳳台。後蕭史、弄玉俱乘鳳而去。鳳簫之名即由此而得 。這裡說“遙聞鳳管”,則由望仙峰傳說推想而來。相傳黃帝 、浮丘從黃山望仙峰飛升時,彩雲中遙聞有弦歌之聲,黃帝在仙樂接引下駕雲而去,後來就有瞭望仙峰的名稱,而峰下之溪則因此得名為弦歌溪 。詞人想,天都峰是黃帝聚會眾神之所,“中天開帝庭 ,百靈此朝饗”,當其降臨之時也該是仙樂齊奏的,故而揉合望仙、天都兩峰傳說,寫了“向天都月夜 ,遙聞鳳管”。這兩句不僅描繪出夜宿黃山的奇情逸趣和靈異境界,而且點帶出天都峰下月灑清輝、山幽峰秀的清美景色。黃山之夜是美的,黃山之晨也是美的 ,所以後面兩句“翠微霜曉,仰盼龍樓”,轉而描繪黃山翠微峰的清麗風光。翠微峰位於黃山後海,為三 * 峰之一。山上古樹參天,修竹遍地,鬱鬱蔥蔥,蒼翠可愛,故名之曰翠微。山下有翠微寺,為唐代 * 禪師道場 。他曾飛錫穿穴而得神泉。龍樓,是由大氣折射作用所生成的一種空中幻影,俗稱之為蜃樓。古人以蜃屬蛟龍一類的神異動物,能吁氣作樓台城郭之狀,故以蜃樓、龍樓稱之 。這種自然奇觀,在黃山不常見到。故而當翠微霜天拂曉,晨光曦微之際,詞人翹首仰盼,渴望幸得一見山中蜃樓奇景。他那舉首凝目的神態、執意追求奇趣的情懷,活潑潑地表露出一顆熱愛自然的純真童心。神奇的黃山給予詞人的實在太豐富了。可是那些神奇的故事畢竟都是遙遠的過去的事情。詞人來黃山時,雖然靈宅仙窟遺蹟猶存,但已非昔日風貌。想到這裡,不免有渺茫悵惘之感,於是寫出了:“砂穴長紅,丹爐已冷 ,安得靈方聞早修?”這三句的大意說:浮丘公提煉丹砂的石穴之色 ,雖依然長紅,可是丹爐火盡,早已冷卻了,又怎能得到仙方靈丹,趕早修煉成仙呢?問到這謎一樣的事情,自然無人能答,似乎難以寫下去。然而詞人卻繞旋迴折,點借仙物,寫出結末三句:“誰知此,問源頭白鹿,水畔青牛。”“誰知此”三字,是就上句所問再作騰挪,而不即刻作答,象是“千呼萬喚始出來”,饒有韻味。究竟有誰知道這些服丹成仙的事呢?
詞人說只有去問源頭的白鹿和水畔的青牛了。顯然這白鹿青牛定非尋常之物。原來,相傳浮丘公曾在黃山石人峰下駕鶴馴鹿 ,留下了駕鶴洞、白鹿源的遺蹟。白鹿既是浮丘公當年馴化的,想來定然應該知曉仙人的靈秘。而那水畔青牛也有一段非凡的經歷。相傳翠微寺左的溪邊有一牛,形質迥異,通體青色,一樵夫欲牽回家中,忽然青牛入水,無影無蹤。從此,那溪便稱為青牛溪,至今仍在。看來,那青牛也該多少知道些仙人的故事 。詞人用擬問語氣點出白鹿、青牛,作為詞的收結,辭盡而意不盡,含有無窮的韻味,使奇美的黃山又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同時,也進一步抒發了詞人飽覽黃山風光,領略河山之美的詩情遊興。
這首詞所寫山水之景是實,神話傳說是虛,虛實緊密揉合,使山水充滿神奇色彩,使傳說宛然實有其事,令人神往。而全詞又是觸景生情,以景寫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為一的藝術妙境,確為黃山詞難得的神品。明人程敏政《 游黃山記 》說:“黃山之為景也,非太白之句不能當其勝 ,非摩詰之圖不能盡其變 。”汪莘這首辭采橫溢、情韻深厚的黃山詞,可以說足以當其勝、盡其變而與名家並駕齊驅。

標籤:寫景抒情

詩詞推薦

  • 解語花·上元

    周邦彥宋代〕風消絳蠟,露浥紅蓮,燈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楊柳八首(一作楊柳枝)

    溫庭筠唐代〕宜春苑外最長條,閒裊春風伴舞腰。正是玉人腸斷處,一渠春水赤闌橋。南內牆東御路旁,預知春色柳絲黃。杏花
  • 登泰山記

    姚鼐清代〕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
  • 浪淘沙·探春

    蘇軾宋代〕昨日出東城,拭探春情。牆頭紅杏暗如傾。檻內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綺陌斂香塵,雪霽前村。東君用意不辭辛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思

    黃滔唐代〕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霽天。誰人愛明月,露坐洞庭船。
  • 水調歌頭·中秋

    米芾宋代〕砧聲送風急,蟠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收拾淒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
  • 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 / 暮春歸故山草堂詩

    錢起唐代〕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春居雜興二首

    王禹偁宋代〕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春雲如獸復如禽,日照風吹淺又深。誰道
  • 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李白唐代〕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一半殘陽下小樓

    納蘭性德清代〕一半殘陽下小樓,朱簾斜控軟金鉤。倚欄無緒不能愁。有個盈盈騎馬過,薄妝淺黛亦風流。見人羞澀卻回頭。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東還

    李商隱唐代〕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長夢采華芝。秋風動地黃雲暮,歸去嵩陽尋舊師。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北山

    王安石宋代〕北山輸綠漲橫池,直塹回塘灩灩時。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獨坐敬亭山

    李白唐代〕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南柯子

    范成大宋代〕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香雲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欲憑江水寄離愁,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江行

    嚴羽宋代〕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聲。
  • 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

    白居易唐代〕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

    納蘭性德清代〕誰道飄零不可憐,舊遊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臨終詩

    李鴻章清代〕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秋夜

    朱淑真宋代〕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晴

    王守仁明代〕林下春晴風漸和,高崖殘雪已無多。遊絲冉冉花枝靜,青壁迢迢白鳥過。忽向山中懷舊侶,幾從洞口夢煙蘿。客衣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
沁園春 憶黃山原文_沁園春 憶黃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