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長憶別時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永遇樂·長憶別時原文

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於景疏樓上。既而與余會於潤州,至楚州乃別。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與太守會於景疏樓上,作此詞以寄巨源。
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別來三度,孤光又滿,冷落共誰同醉?卷珠簾、悽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
今朝有客,來從濉上,能道使君深意。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華侵被。此時看、迴廊曉月,也應暗記。

詩詞問答

問:永遇樂·長憶別時的作者是誰?答:蘇軾
問:永遇樂·長憶別時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永遇樂·長憶別時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蘇軾的名句有哪些?答:蘇軾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八月十五日孫巨源離開海州,這之前我在景疏樓上為他送別。後來不久他又與我在潤州相聚,一路同行到楚州才分別。我十一月十五日回到海州,與太守相會於景疏樓上,(想起巨源兄)所以作這首詞寄給巨源。
我時常回憶,我們分別的時候,坐在景疏樓上,那月光像水一般。喝著美酒,唱著清歌,可惜友人難留,只有月光跟隨著你一同到千里之外。你走之後正好三個月了,月亮圓滿了三次,今天,又是一個月圓之日,我一個人喝著酒,冷冷清清,與誰同醉?我卷上珠簾,悽然地看一眼月影,同著月光,一宿無眠。
今天有個客人,來自濉水旁,他告訴我你也很想我。你的相思淚(憑藉)融入清清的淮水,流進大海。而今你在哪呢?你在中書省(中央行政官署),你在宮中,在漫漫長夜裡,露水沾濕了被子。這時的你,在迴廊里看著月亮,也應該暗暗思念我吧。

注釋
孫巨源,名洙,蘇軾友人。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市西南。
景疏樓,在海州東北。宋葉祖洽因景仰漢人二疏(疏廣、疏受)建此樓。
潤州,今江蘇鎮江。楚州,今江蘇淮安。孫巨源離海州後先南遊江蘇一帶,於十月間與離杭北赴密州的東坡會於潤州,東坡作《潤州甘露書彈箏》詩和《採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詞(前錄)。二人同游揚州等地,至楚州分手,繼而,之後。
十一月十五日:當為十月十五日嗎,“一”為後人誤加,因為海州在密州南四百餘里,而蘇軾十一月三日已到密州任。參張志烈先生《蘇軾由杭赴密詞雜論》(載《東坡詞論叢》)。
太守:漢時郡長名。宋時改郡為府、州,長官稱知府、知州,但仍習慣稱太守。此指繼知海州的陳太守(名不傳)。
三度:指三度月圓。孫巨源八月十五日離海州,至東坡十月十五日作此詞,三見月圓。
孤光:日月之光,此指月光。唐賈島《酬朱侍御望月見寄》:“相思唯有霜台月,忘盡孤光見卻生。”方千《君不來》:“夜月生愁望,孤光必照君。”東坡《西江月》:“中秋誰與共孤光。”
伊:第三人稱代詞。指月。
濉:水名,宋時自河南經安徽到江蘇蕭縣入泗水。
使君:指孫巨源,甫卸知州任,故仍以舊職稱之。以上三句謂客人帶來孫巨源對自己的問候。
憑仗:憑藉。元稹《蒼溪縣寄揚州兄弟》:“憑仗鯉魚將遠信。”
西垣,中書省(中央行政官署),別稱西垣,又稱西台、西掖。清禁,宮中。時孫任修起居注、知制誥,在宮中辦公,故云。
永:長。露華:露水。侵被:沾濕了被子。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詞,是為寄託對好友孫巨源的懷念而作。

上片由構想巨源當初離別海州時寫起,以月為抒情線索。首三句寫景疏樓上餞別時“明月如水”;“美酒”三句寫巨源起行後明月有情,“隨人千里”;下六句寫別來三度月圓,而旅途孤單,無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無眠。幾種不同情景,層深遞進。但這都是出自詞人的想像,都是從對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筆,寫得極有層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詞人這樣著力刻畫,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實際上是寫詞人自己懷人之思。

過片三句點破引發詞人遙思之因,有客從濉上來,捎帶了巨源“深意”,遂使詞人更加痴情懷念。“憑仗”三句,又發奇想。淮河發源於河南,東經安徽、江蘇入洪澤湖,其下游流經淮陰、漣山入海。此時孫巨源在汴京,蘇軾在海州,友人淚灑清淮,東流到海,見出其思念之情深;自己看出淮水中有友人相思之淚,又說明懷友之意切。舉目所見,無不聯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水之淚,將對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為具體形象,構想精奇,抒情深透。“而今”以下六句,又翻進一境,再寫意想中景象,回應上片幾次點月,使全篇渾然圓妥,勾連一氣,意脈層深。“夜永”句構想巨源在西垣(中書省)任起居舍人宮中值宿時情景,長夜無眠,孤清寂寞,“此時看、回廓曉月”,當起懷我之情,刻畫更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詞人不說自己徹夜無眠,對月懷人,而說對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後“也應暗記”,四字可謂神來之筆,這裡有人有我,深細婉曲,既寫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寫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確信巨源會“暗記”往日的情景,二人綿長情思,具見言外。

此詞以離別時的明月為線索抒寫友情,藝術上別具一格。全詞五次寫到月:有離別時刻之月,有隨友人而去之月,有時光流逝之月,有陪伴詞人孤獨之月,有友人所望之月。詞之上片以寫月始,下片以寫月終,月光映襯友情,使作品詞清意達,格高情真。

標籤:月亮友人懷念

詩詞推薦

  • 喜遷鶯 曉行

    劉一止宋代〕曉光催角。聽宿鳥未驚,鄰雞先覺。迤邐煙村,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淚痕帶霜微凝,酒力沖寒猶弱。嘆倦客
    永遇樂·長憶別時原文_永遇樂·長憶別時的賞析_古詩文
  •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柳宗元唐代〕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永遇樂·長憶別時原文_永遇樂·長憶別時的賞析_古詩文
  • 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

    李白唐代〕周子橫山隱,開門臨城隅。連峰入戶牖,勝概凌方壺。時作白紵詞,放歌丹陽湖。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當其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辛棄疾宋代〕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
  • 思舊賦

    向秀魏晉〕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後各以事見法。嵇博綜技藝,於絲
  • 念奴嬌·和趙國興知錄韻

    辛棄疾宋代〕為沽美酒,過溪來、誰道幽人難致。更覺元龍樓百尺,湖海平生豪氣。自嘆年來,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東風歸
    永遇樂·長憶別時原文_永遇樂·長憶別時的賞析_古詩文
  • 古意

    崔國輔唐代〕淨掃黃金階,飛霜皎如雪。下簾彈箜篌,不忍見秋月。
  • 念奴嬌·插天翠柳

    朱敦儒宋代〕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照我藤床涼似水,飛入瑤台瓊闕。霧冷笙簫,風輕環佩,玉鎖無人掣。閒雲收
    永遇樂·長憶別時原文_永遇樂·長憶別時的賞析_古詩文
  • 中秋

    李朴唐代〕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
  • 淮海對雪贈傅靄

    李白唐代〕朔雪落吳天,從風渡溟渤。梅樹成陽春,江沙浩明月。興從剡溪起,思繞樑園發。寄君郢中歌,曲罷心斷絕。
    永遇樂·長憶別時原文_永遇樂·長憶別時的賞析_古詩文
  • 點絳唇 途中逢管倅

    趙彥端宋代〕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別離何遽,忍唱陽關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無據。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
    永遇樂·長憶別時原文_永遇樂·長憶別時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陸游宋代〕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台。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曲江
    永遇樂·長憶別時原文_永遇樂·長憶別時的賞析_古詩文
  • 贈友人三首

    李白唐代〕蘭生不當戶,別是閒庭草。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謬接瑤華枝,結根君王池。顧無馨香美,叨沐清風吹。餘芳
  • 戲贈友人

    賈島唐代〕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筆硯為轆轤,吟詠作縻綆。朝來重汲引,依舊得清冷。書贈同懷人,詞中多苦辛。
  • 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

    李清照宋代〕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
    永遇樂·長憶別時原文_永遇樂·長憶別時的賞析_古詩文
  • 把酒問月

    李白唐代〕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
    永遇樂·長憶別時原文_永遇樂·長憶別時的賞析_古詩文
  • 陽關曲·中秋月

    蘇軾宋代〕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永遇樂·長憶別時原文_永遇樂·長憶別時的賞析_古詩文
  •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唐代〕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峨眉
  • 門有車馬客行

    鮑照南北朝〕門有車馬客,問君何鄉士。捷步往相訊,果得舊鄰里。淒淒聲中情,慊慊增下俚。語昔有故悲,論今無新喜。清晨
  • 房中曲

    李商隱唐代〕薔薇泣幽素,翠帶花錢小。嬌郎痴若雲,抱日西簾曉。枕是龍宮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憶得
永遇樂·長憶別時原文_永遇樂·長憶別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