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作者:陸游 朝代:宋代

原文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台。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詩詞問答

問:《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作者是誰?答:陸游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陸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陸游名句大全

書法欣賞

陸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書法作品欣賞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秋意來到邊城,聲聲號角哀鳴,平安烽火映照著高興亭。擊築高歌,站在高處把酒灑向國土,引起了收復關中的無限興致。
誰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層層的暮雲都推開?灞橋邊的如煙翠柳,曲江池畔的美麗樓台,應該在月下佇立,等待著我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

注釋
秋波媚:詞牌名。雙調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
高興亭:亭名,在南鄭(今屬陝西)內城西北,正對當時在金占領區的長安南山。南鄭地處南宋抗金前線,當時陸游在南鄭任上。
角聲:行軍打仗用的鼓角之聲。
烽火:古代邊防措施,於高峰處建台,鎮守士卒於敵炬,白晝舉煙,夜間置火,警視軍民作好防禦和迎敵準備。後又有每日處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此指報前線無事的平安烽火。高台:本處指高興亭。
築:古代的一中弦樂器。
酹(lèi)酒:把酒灑在地上的祭祀儀式。
灞橋:在今陝西西安城東。唐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為唐代長安名勝。
曲江:池名,在今陝西西安東南。為唐代以來的遊覽勝地。
應:應該。人:指宋軍,也包括作者。

詩文賞析

1172年(孝宗乾道八年),陸游四十八歲。他接受四川宣撫使王炎邀請,來到南鄭,擔任四川宣撫使公署幹辦公事兼檢法官,參加了9個月的從軍生活。南鄭是當時抗金的前線,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賓意氣十分相投。高興亭,在南鄭內城的西北,正對南山。憑高遠望,寫下這首詞。

一個“望”字把詩人愛國情懷和等待勝利在望的心情表達無疑。7月16日夜晚,長安南山頭,詩人登高遠望,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

詞的上片寫秋天來到邊城,鼓角聲充滿悲哀,首句一個“哀”字充分表達了詞人對國土淪喪的惋惜和悲哀。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整首詞由“哀”到“興”,反映了作者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愛國壯志。

從角聲烽火寫起,烽火指平安火,高台指高興亭。《唐六典》說:“鎮戍每日 * ,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陸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詩自註:“予從戎日,嘗大雪中登興元城上高興亭,待平安火至”。又《感舊》自註:“平安火併南山來,至山南城下。”又《頻夜夢至南鄭小益之間慨然感懷》:“客枕夢遊何處所,梁州西北上危台。暮雲不隔平安火,一點遙從駱谷來。”都可以和這首詞句互證。高歌擊築,憑高灑酒,引起收復關中成功在望的無限高興,從而讓讀者體會到上面所寫的角聲之哀歌聲之悲,不是什麼憂鬱哀愁的低調,而是慷慨悲壯的旋律。“此興”的“興”,兼切亭名。

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作者把無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月,賦予人的感情,並加倍地寫成為誰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於它和作者熱愛祖國河山之情一脈相通,它為了讓作者清楚地看到長安南山的面目,把層層雲幕都推開了。這裡,也點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鄭以東的長安南山頭,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然後進一步聯想到灞橋煙柳、曲江池台那些美麗的長安風景區,肯定會多情地等待收復關中的宋朝軍隊的到來。應,應該。這裡用“應”字,特彆強調肯定語氣。

人,指宋軍,也包括作者。詞中沒有直接說到收復失地的戰爭,而是以大膽的想像,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上至“明月”、“暮雲”,下至“煙柳”、“池館”,都在期待宋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的情景,來暗示作者所主張的抗金戰爭的前景。這種想像是在上片豪情壯志抒發的基礎上,自然引發而出,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情調。

標籤:宋詞三百首月亮秋天愛國

詩詞推薦

  • 喜遷鶯·霜天秋曉

    蔡挺宋代〕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雲衰草。漢馬嘶風,邊鴻叫月,隴上鐵衣寒早。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塞垣樂
  •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秦觀宋代〕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韶華不為少年留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原文_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新平樓

    李白唐代〕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天長落日遠,水淨寒波流。秦雲起嶺樹,胡雁飛沙洲。蒼蒼幾萬里,目極令人愁。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原文_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白馬篇

    曹植魏晉〕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
  • 倪莊中秋

    元好問金代〕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原文_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暗香疏影

    姜夔宋代〕  【序】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
  • 秋夜

    王建唐代〕夜久葉露滴,秋蟲入戶飛。臥多骨髓冷,起覆舊綿衣。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原文_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溫庭筠唐代〕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
  • 霽夜

    孔平仲宋代〕寂歷簾櫳深夜明,睡回清夢戍牆鈴。狂風送雨已何處?淡月籠雲猶未醒。早有秋聲隨墮葉,獨將涼意伴流螢。明朝
  • 酹江月·驛中言別

    鄧剡宋代〕水天空闊,恨東風不惜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原文_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失題

    楊廣隋代〕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原文_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江上秋懷

    李白唐代〕餐霞臥舊壑,散發謝遠遊。山蟬號枯桑,始復知天秋。朔雁別海裔,越燕辭江樓。颯颯風卷沙,茫茫霧縈洲。黃雲
  • 秋思

    李白唐代〕燕支黃葉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雲斷,單于秋色來。胡兵沙塞合,漢使玉關回。征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原文_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八六子·倚危亭

    秦觀宋代〕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
  • 眼兒媚

    佚名宋代〕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惜分長怕君先去,直待醉時休。今宵眼底,明朝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原文_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行香子·秋入鳴皋

    許古元代〕秋入鳴皋。爽氣飄蕭。掛衣冠、初脫塵勞。窗間岩岫,看盡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細數間來,幾處村醪
  • 永王東巡歌·其七

    李白唐代〕王出三山按五湖,樓船跨海次陪都。戰艦森森羅虎士,征帆一一引龍駒。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原文_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勸學詩 / 偶成

    朱熹宋代〕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一作:少年易老學難成)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原文_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玉樓春·和吳見山韻

    吳文英宋代〕闌乾獨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風葉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隨雲去急。霜花強弄春顏色。相吊年光澆大白。海煙
  •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

    晏殊宋代〕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原文_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原文_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