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縝:不愧科名一狀元
在封建社會,讀書人最大的追求就是“入仕”,十年寒窗,無非等著一朝“金榜題名”。陳縝(生卒年失詳),字師文,一字德容,南宋時羅源縣洋尾村人。其淳質有守,少年拔薦,平生喜頌伊洛、考亭之學。據《康熙羅源縣誌》記載:“公(陳縝)屢試禮部,獨以正心誠意為說,輙為主司所黜,晚就南廊,時淳熙八年,先是謝廊然上封事,乞令科舉鄉試策以時務,公因是遂擢第。及廷試,獨慨然曰:‘今得對天子之庭,可負所學耶?至於得失,命也!’復以‘正心誠意’為對,始終發明伊洛之旨。孝宗見其策,嗟嘆良久,擢特奏名第一,賜同進士出身。”鄉人呼其為狀元,並在後張巷口(今羅源鳳山公園附近)建魁星坊以榮之。陳縝歷官湖南省武閃(今武岡市)軍學教授,其任上注重民生建設,興修學校,有《益州書畫錄續編》傳世。
據《福州狀元列表》記載,陳縝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科恩科狀元。雖說他所登的乃特奏名,但在福州地區自隋降清以來,文武狀元也就40位,而陳縝能名列其中,也算是榮耀之至。何謂特奏名?據編撰《康熙羅源縣誌的》王楠註解:“開寶三年詔禮部,閱貢士及諸科十上終場者,具名以聞。建炎二年詔下御試六舉,省試五舉,河北、河東、陝西各減一名聞直令廷試,謂之特奏名。”可就是這個特奏名,讓後人每每提及,都顯得極不自然,甚至於在文中勉強“呼為狀元”,這與先生生前的文韜武略,是極不相符的。
北宋時期,由程顥、程頤兩兄弟所創的“伊洛之學”奠定了宋代理學基礎。至南宋時,朱熹則直接繼承伊洛之學,並發展完善成理學體系,形成“程朱學派”。程朱理學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成為地主階級的官方哲學,影響極其深遠。因此,陳縝“少慕伊洛”,自然成了當時眾多學子崇尚人文關懷的一個縮影,更為他此後的從政之路,能學以致用,為造福當地百姓,而奠定了其無愧科名一“狀元”的人生高度。
為此,孝宗皇帝叫他前往湖南武岡縣擔任軍學教授,此職務乃當地掌管教育機構的最高官員。秦時,屬於長沙郡的武岡,因其地近鄰武陵山地區而得名。武岡境內有溪蠻(少數民族)尚武,歷朝都駐重兵於境內鎮壓,陳縝到任武岡軍學教授時,此地已“民風淳樸,尚節儉,很少有訟案。”其繁榮景象,史曰“市井稠密”、“商旅往還”。當時,南宋政權在當地修建有大糧庫,同時還建有平抑糧價、保障供應的常平倉和為防荒年在鄉社建社倉。據《武岡縣誌》記載,地方興修學院、教育興旺,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年),武岡軍學教授陳縝,記載了當時武岡軍第一把守林祖洽在改建學校外門竣工的典禮上說,都梁自古以來就是邊鄙落後之地,兵家必爭之所,而“今儒者(讀書人)日眾,數十年來,夷人向化,聞其豪右(豪宗大族)有買經(儒家經書)教子者,豈非文德漸摩之效。”他高度肯定了武岡軍的文教事業。末了,他還號召諸生努力讀書,隨後,陳縝還洋洋灑灑地寫下了著名的《改建學外門記》,文章後被收入《全宋文》。
陳縝在異地為官善政,清正廉明,他在武岡任中,促進了當地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深得民眾愛戴。他辭官回到家鄉羅源後,仍“致力興學,民感其德”。陳縝一生為人表里如一、正直善良,其為學認真、敢於堅持到底!鄉人立祠祀之,當之無愧。修志者頤中子高度評價曰:“正心誠意千聖骨,考亭既興,公心先得,大廷唱言,為法為則。吁嗟道學,斷續一脈。”
來源:福州日報 2017-09-26 19:20:54猜你喜歡
中秋飲食習俗
2017-09-29 18:30:08鼓嶺之風
2012-05-11 18:33:09醉在寶石湖
2013-08-27 10:37:31在家庭中盡情綻放
2014-07-12 14:44:20那些大師童年的啟示
2012-06-14 12:49:36沒必要辨明的是非
2015-06-23 10:31:27年是一根親情線
2015-02-22 18:46:36小屋
2015-04-02 19:39:51龍門觀瀑隨想
2010-10-18 20:39:00春遊烏山
2012-03-26 18:41:17蝴蝶的遷徙
2012-04-23 12:32:06每人眼中一輪月
2014-09-22 10:24:14尷尬的“淺閱讀”
2014-11-22 09:10:23清雅絲瓜
2011-09-23 20:22:04文學的歷史作用-讀《站起來的聲音》有感
2010-09-28 10:22:00把愛放在手上
2011-11-26 20:16:43線面綿長
2011-12-22 13:07:01好成績需要好心態
2011-03-22 19:23:00副駕駛座“禮遇”
2011-05-03 18:29:00小雨傘
2015-05-31 18: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