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備史·杜建徽傳》原文及翻譯

吳越備史

原文:

杜建徽,字延光,新登縣人。父棱,兩浙行軍司馬、鎮海軍節度副使。徽少強勇,不與諸弟類。嘗于山莊構小茅齋,輒私署軍州押衙,紀於棟。鄉里見焉驚,因聞於棱。棱亦加責,徽對曰:“大丈夫何止一軍事押衙耶?”始從軍,無事人之志。及棱歸武肅王①,乃從父命而盡心於吳越。開平中,與武肅王弟鐸率師救姑蘇與敵遇因逼河河樑上斷乃鞭馬徑渡及岸馬斃遂瘞之號曰馬冢至今存焉徐綰之叛,徽馳自新登,時賊將聚木焚北門,徽使持火鉤取其木,先焚之,遂不得聚,賊計遂罷。時有勸王東保會稽,徽按劍曰:“事苟不濟,當同死於此。必東渡,亦售命於賊耳。”武肅王納之。睦州陳詢之貳吳越也,王以徽為詢姻婭,頗疑之,乃使馬綽伺其意。徽曰:“陳氏負恩背義,自貽覆族之禍,徽既姻婭,義當見疑。然累書以諭之,皇天后土,苟或鑒照,則拔城獲書,方明徽心耳。”俄有睦州廳吏來降,持徽所遺書至。武肅王嘉嘆久之,賜徽錢一百萬。武肅王每會王人,必指之曰:“此杜丞相,今日塵忝②多其力也。”忠獻王時,其孫昭達為內衙都監使,盛治第宅,強徽觀之,曰:“乳臭兒不諳事乃爾。”後昭達果以罪誅。及春秋高,尚能騎射。嘗擊毬於廣場,興酣,有宿中箭鏃自臂中飛出,人皆壯之。初,棱將亡,散家財與諸子,惟徽但授一笏。棱曰:“此吾歷任所秉者,唯汝能傳之。”徽歷官自武安都將、國子祭酒,至涇源、昭化等軍節度使,累官吳越國丞相兼中書令,封鄖國公,皆自國初至忠獻王以來奏授也。凡子弟孫侄,多連姻公室,朱紫車馬充溢門庭,有國以來莫比其盛。卒年八十八,謚曰威烈。
(選自《吳越備史》)
【注】①武肅王: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錢鏐。②塵忝:謙詞,意為自身才能不足,有辱於所任職位。

譯文/翻譯:

杜建徽,字延光,新登縣人。他的父親杜棱,曾任兩浙行軍司馬和鎮海軍節度副使。杜建徽小時候強悍勇猛,和他的弟弟們不同。他曾經在山村中建了座小茅屋,就私下任命自己為軍州押衙,在屋中處理事務。鄉里的人看到後很吃驚,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父親杜棱。杜棱也責備他,他回答說:“大丈夫又何止做一軍事押衙呢?”從最初參軍,就不喜歡侍奉別人。等到杜棱歸順武肅王,才聽從父親的命令一心輔佐吳越。開平年間,杜建徽和武肅王的弟弟錢鐸救援姑蘇,路上遇到敵人,被逼到河邊,河上橋樑斷裂,他於是鞭打戰馬直接渡河,等到上岸後馬死了,於是埋葬了它,稱為“馬冢”,那馬冢至今還在。徐綰叛變時,杜建徽從新登馳援,當時叛賊打算聚集木材焚燒北門,杜建徽派人用火鉤把木材鉤出來,先燒掉它,木材無法聚攏,叛賊計畫落空。當時有人勸說武肅王向東退守會稽,杜建徽按著寶劍說:“事情如果不成功,就應一起戰死在這裡。如果一定要東渡,也是把命送給叛賊。”武肅王聽從了他的建議。睦州的陳詢背叛吳越,武肅王因為杜建徽與陳詢有姻親關係,對他很有疑心,就派馬綽去窺探他的心思。杜建徽說:“陳氏忘恩負義,會招致滅族之禍,我與他是親戚,按理應當受到懷疑。但我已多次寫信規勸他,天地神靈或許可以明鑑,只有攻下他的城池獲得我寫的書信,才能證明我的忠心。”不久有睦州官吏投降,帶來了杜建徽的書信。武肅王讚賞感嘆了很久,賞賜給杜建徽一百萬錢。武肅王每次接見客人,一定指著杜建徽說:“這是杜丞相,今天我能坐在這個位置上,主要靠他的力量。”忠獻王時,杜建徽的孫子杜昭達擔任內衙都監使,大肆建造自己的府第,強拉杜建徽觀看,杜建徽說:“小孩子不諳世事竟到了這個地步。”後來杜昭達果然因獲罪被殺。等到杜建徽年事已高,依然能騎馬射箭。他曾經在廣場上打毬,興致正濃之際,有早年所中的箭頭從胳臂中飛出,人們都欽佩他豪壯。當初,杜棱臨死前把家中的錢財分散給兒子們,只給杜建徽一個笏板。杜棱說:“這是我歷來做官所持的,只有你能傳下去。”杜建徽的官職從安都將、國子祭酒,到涇源、昭化等軍節度使,連續做官到吳越國丞相兼中書令,封為鄖國公,都是從建國初到忠獻王以來授命的。他的兒孫子侄,很多與公室聯姻,官服車馬充滿門庭,建國以來沒有比杜家興旺的。杜建徽八十八歲病逝,諡號威烈。
《吳越備史·杜建徽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吳越備史·杜建徽傳》原文及翻譯0
《吳越備史·杜建徽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