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克段於鄢》教案

鄭伯克段於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左傳》的相關文學常識;掌握本課的相關文言知識點。
過程與方法:討論分析本課的人性性格特徵;了解《左傳》描寫戰爭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正確評析封建時代親屬關係的實質。
教學重點:掌握本課的相關文言知識點。
教學難點:討論分析本課的人性性格特徵。
教學方法:講析法,引導法,討論法。
教具:常規教具。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
春秋戰國是個戰火紛飛的時代,群雄爭霸。各諸侯國對外要防範他國的進攻,對內也要維護政權的穩定,這就導致了統治者內部出現了非常殘忍的爾虞我詐、互相傾扎的矛盾衝突。我們下面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春秋初期發生在鄭國的一個歷史事件。
【《春秋》及《左傳》介紹】
“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這種編年史周王朝和諸侯各國都有,雖然內容不同,一般都稱為《春秋》。現今流傳的魯《春秋》是經過孔子修訂的,極其簡括地記載了周王朝、魯國及其他各國的事件。起於隱公元年,終於哀公14年(前722-481),記事特別簡單,類似新聞標題。
《左傳》:“傳”,注釋或解釋經義的文字,就是“傳”。《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撰,是配合《春秋》的編年史,記事至魯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它與《穀梁傳》、《公羊傳》合稱春秋三傳,都是用來解釋和闡明《春秋》的,都列為儒家經典十三經。
【題目解說】
史學、文學的經典名篇,是《左傳》和《古文觀止》中的首篇。“鄭伯”,指下文的鄭莊公,鄭莊公是鄭國的第三代國君。鄭國是姬姓,與周天子同姓,屬於春秋時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伯爵。“克”,攻克,戰勝。“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三個字,表示了三個意思。一、共,國名,是共叔段失敗以後出奔的地方。二、叔,是指排行。古代的排行,不象今天一樣用“一、二、三、四”來表示,而是用“伯、仲、叔、季”來表示,或者是用“孟、仲、叔、季”來表示。三、段,是名。“於鄢”,介賓結構後置,鄢,地名。
【文言知識點】
(一)通假字
1.莊公寤生。寤,通“牾”,倒著。2.佗邑唯命。佗,通“他”,指示代詞,別的,另外的。
3.謂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4.大都不過參國之一。參,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 6.無庸,將自及。庸通“用”。
7.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帥,通“率”,率領。10.永錫爾類。錫,通“賜”。
8.遂寘姜氏於城穎。寘,通“置”,安置,此指“放逐”。9.若闕地及泉。闕,通“掘”,挖。
(二)詞類活用
1.驚姜氏。驚,使動用法,使……受驚。2.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詞作動詞,合法度。
3.無生民心。生,使動用法,使……產生。 4.隧而相見。隧,名詞作動詞,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
判斷句:制,岩邑也。蔓,難圖也。潁考叔為潁谷封人。潁考叔,純孝也。
介賓後置句:鄭武公娶於申。亟請於武公。
賓語前置句:姜氏何厭之有?姜氏有什麼滿足?
敢問何謂也?冒昧地問一下,您說的是什麼意思?
對曰:“君何患焉?” 疑問代詞“何”作為動詞“患”的賓語,前置
其是之謂乎! “之”作為賓語前置的標誌,即“其謂是乎”
(四)成語。多行不義必自斃:謂壞事乾多了,必定自取滅亡。
(五)異義詞
1.都城過百雉。古義:城邑的城牆,兩個詞。今義:京城,京都。
2.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古義:把……當作。今義:認為。
【層次結構】
1—7 克段原因及經過結果;8—9 莊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
【人物性格】
姜氏:姜氏生莊公時出現難產並非莊公之過,但姜氏卻因此對自己兩個親生兒子寵愛有偏,且還準備廢長立幼,這樣的行為帶有很強的隨意性,實非一個慈母的表現,說明她非常任性。她的廢長立幼的要求雖遭武公拒絕,但姜氏並不就此罷休,這又充分說明這個女人不僅愚蠢而且頑固,立長立嫡是西周以來繼承問題上的根本制度。姜氏不懂政治,卻偏要干涉政治。甚至要充當共叔段襲鄭內應。結果導致共叔段失敗,自己也被幽禁起來,說明她偏狹昏聵。
鄭莊公:鄭莊公即位後,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給共叔段。莊公因制是險要之地而不給,可見其精明,深知其利害關係,並十分清楚姜氏的居心不良。姜氏求制不得而求京,也在莊公意料之中,由此可見,姜氏的謀劃一開始就落入莊公的掌握之中。共叔段在母親的縱容之下,違反國家制度,當祭仲提出京的制度不合規定時,莊公卻說:“姜氏要這么乾,我有什麼辦法呢?”裝出無可奈何的樣子。祭仲再次勸他約束共叔段,及早消除隱患,莊公光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這決不是寬容,而是故意縱養其惡。後又說:“不義不昵,厚將崩。”對於共叔段自取滅亡的結局顯得胸有成竹。莊公沒下的陷井,就是縱容共叔段,使其不斷膨脹,逐步發展到自我毀滅,鄭莊公竭力容忍共叔段的得寸進尺,從表面看,好像處於被動地位,實際上主動權仍然在莊公手裡,如果加以扼制,共叔段就會收斂,鄭莊公企圖使其自我毀滅的目的就會落空,因此,不管共叔段使“西鄙北鄙貳於已”也好,還是進而把二邑歸為已有,封地擴展到稟延也好,莊公都不露聲色,聽之任之,即使公子呂連續向他提出警告,甚至說出:“欲與太叔,臣請事之,若不與,則請除之”這樣的話來激他,他都不為所動,這說明莊公的深藏不露,已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等到共叔段完成了進攻國都的準備,並得知姜氏開城作內應的時間之後,認為“火候”已到,才說“可矣”,下令出兵伐京,一舉擊敗共敘段。這說明鄭莊公陰險狠毒,老謀深算,冷酷狡猾,奸詐虛偽。
共叔段:共叔段是個貪婪狂妄,愚昧無知的人物,他依仗姜氏對他的偏愛,自以為有恃無恐,野心勃勃,不斷擴張,他所居京地的城牆違反當時制度的規定,又命西邊,北邊地區歸自己管轄,莊公心懷殺機,但表面不動聲色,讓他在自取滅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愚昧狂妄的共叔段卻以為莊公可欺,最後發動叛亂,很快被莊公擊敗。爭權奪利,可以使人變得冷酷無情,也可以使人變得驕橫狂熱,從本質上來說,它們是封建統治者罪惡本質的表現。因此,這一對親兄弟,猶如一根毒藤上結出的一雙惡果,其胚胎並沒什麼大的區別,不過一個是勝利者,一個是失敗者而已。
【戰爭描寫】
本文體現了《左傳》擅長描寫戰爭的高度技巧,突出表現在敘事的詳略上面,對於鄭伯克段於鄢的戰爭經過,文章只作非常簡略的敘述。寥寥數語,詳細敘述和描寫的是戰前戰後的各種人物活動。戰前共叔段的不斷擴張與莊公的虛偽應對,戰后庄公軟禁姜氏以及採納潁考叔的計議,與姜氏和好的經過,文章都用了很多筆墨,精心剪裁材料。這體現了作者對戰爭的看法。文章詳寫戰爭的起因以及人物的各種活動,就深刻揭示了戰爭的內在原因和錯綜複雜的關係,從而突出了主題。
【總結】
本文通過鄭莊公與其弟共叔段爭鬥並取勝,與其母姜氏反目而後和好的過程的生動記敘,展現了鄭國王室內部為爭奪最高權力而勾心鬥角以至兵戎相見的情況,揭露了春秋時期統治者殘酷無情和虛偽卑鄙的醜惡面目,對我們今天了解奴隸社會的後期情況有一定的認識作用。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鄭伯克段於鄢》教案0
《鄭伯克段於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