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長孫熾傳》原文及翻譯

隋書

原文:

長孫熾字仲光,上黨文宣王稚之曾孫也。祖裕,魏太常卿、冀州刺史。父兕,周開府儀同三司、熊絳二州刺史、平原侯。熾性敏慧,美姿儀,頗涉群書,兼長武藝。建德初,武帝尚道法,尤好玄言,求學兼經史、善於談論者,為通道館學士。熾應其選,與英俊並游,通涉彌博。建德二年,授雍州倉城令,尋轉周至令。頻宰二邑,考績連最,遷崤郡守。入為御正上士。
高祖作相,擢為丞相府功曹參軍,加大都督,封陽平縣子,邑二百戶。遷稍伯下大夫。其年王謙反,熾從信州總管王長述溯江而上。以熾為前軍,破謙一鎮,定楚、合等五州,擒偽總管荊山公元振,以功拜儀同三司。及高祖受禪,熾率官屬先入清宮,即日授內史舍人、上儀同三司。尋以本官攝判東宮右庶子,出入兩宮,甚被委遇。加以處事周密,高祖每稱美之。授左領軍長史,持節,使於東南道三十六州,廢置州郡,巡省風俗。還授太子仆,加諫議大夫,攝長安令。與大興令梁毗俱為稱職。然毗以嚴正聞熾以寬平顯為政不同部內各化。尋領右常平監,遷雍州贊治,改封饒良縣子。遷鴻臚少卿。
後數歲,轉太常少卿,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復持節為河南道二十八州巡省大使,於路授吏部侍郎。大業元年,遷大理卿,復為西南道大使,巡省風俗。擢拜戶部尚書。吐谷渾寇張掖,令熾率精騎五千擊走之,追至青海而還,以功授銀青光祿大夫。六年,幸江都宮,留熾於東都居守,仍攝左候衛將軍事。其年卒官,時年六十二。謚曰靜。子安世,通事謁者。

譯文/翻譯:

長孫熾字仲光,上黨文宣王長孫稚的曾孫。祖父長孫裕,曾做西魏太常卿和冀州刺史。父親長孫兕,北周開府儀同三司、熊絳二州刺史、平原侯。長孫熾生性敏慧,容貌俊美,頗讀群書,兼善武藝。北周建德初,周武帝崇尚道法,尤其喜歡玄學,求取那些兼通經史、善於談論的人,為通道館學士。長孫熾應其選,與英才們一起,讀書讀得更多。建德二年(573),授他雍州倉城縣令,不久轉任周至縣令。連任兩縣縣令,政績連連,成為最突出者,遷任崤郡太守。入京為御正上士。
隋高祖為北周丞相時,提拔他任丞相府功曹參軍,加封大都督,封為陽平縣子爵,食邑二百戶。升任稍伯下大夫。這年王謙反叛,長孫熾隨信州總管王長述溯江而上。王長述以長孫熾為前鋒,打破王謙所轄一鎮,平定楚州、合州等五州,俘虜偽總管荊山公元振。他因功拜授儀同三司。到隋高祖受周禪讓時,長孫熾率領部下先進宮中,清除雜人,即日授他內史舍人、上儀同三司。不久以本官兼任東宮右庶子,出入兩宮,很被重用。加上他做事很周密,高祖每每稱讚他。授他左領軍長史,持節出使到東南道的三十六州,廢置州郡,巡視風俗民情。還京後,授他太子仆,加任諫議大夫,兼任長安縣令。他與大興縣令梁毗,都很稱職。但梁毗以嚴正出名,長孫熾以寬厚公平出名,為政雖然不同,所轄地區都治得很好。不久任右常平監,升任雍州贊治,改封饒良縣子爵。後升任鴻臚少卿。
幾年後,長孫熾轉任太常少卿,升任開府儀同三司。又持節任河南道二十八州的巡省大使,在路上被授為吏部侍郎。大業元年(605),任大理卿,又為西南道巡省大使,巡視各地風俗。提拔當戶部尚書。吐谷渾進犯張掖,令長孫熾率五千騎兵擊退他們,追到青海而還,以功授銀青光祿大夫。大業六年,煬帝幸江都行宮,留長孫熾在東都留守,仍執掌左侯衛將軍事。這年在官任上去世,時年六十二歲。諡號叫“靜”。兒子長孫安世,任通事謁者。
《隋書·長孫熾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隋書·長孫熾傳》原文及翻譯0
《隋書·長孫熾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