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白居易傳》原文及翻譯
舊唐書
原文: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幼聰慧絕人,襟懷宏放。年十五六時,袖文一編,投著作郎昊人顧況。況能文,後進文章無可意者一覽居易文,不覺迎門禮遇,曰:“吾謂斯文遂絕,復得吾子矣。”居易文辭富艷,尤精於詩筆一所著歌詩數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納諫思理,渴聞讜言,召入翰林為學士,拜左拾遺。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進絹,為魏徵子孫贖宅。居易諫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嘗賜殿材成其正室,尤與諸家第宅不同。子孫典貼,其錢不多,自可官中為之收贖,而令師道掠美,事實非宜。”完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為招討使,諫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論,辭情切至。上頗不悅,謂李繹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繹對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誅,事無巨細必言者,蓋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輕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見聽納。六年四月,丁母陳夫人之喪,退居下鄄。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贊善大夫。十年七月,盜殺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論其冤,急請捕賊以雪國恥。宰相以宮官非諫職,不當先諫官言事。會有素惡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華無行。執政方惡其言事,奏貶為江表刺史,追詔授江州司馬。十三年冬,召還京師,拜司門員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職,無不首居其選,然多為排擯,不得用其才。時天子荒縱不法執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期復亂居易累上疏論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時年七十六。
(選自《舊唐書》,有刪節)
譯文/翻譯: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他從小就聰慧過人,胸懷豁達開朗。白居易十五六歲時,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贈著作郎吳地人顧況。顧況擅長作詩文,後輩的詩文,沒有合他心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顧況不由得到門口以禮相迎,說:“我以為這樣的文章已經絕跡了,沒想到又遇見了你。”白居易文辭豐富艷美,尤其擅長作詩。他寫的幾十上百篇詩歌,都有諷諫之意,能針砭時俗之弊,補救政務的缺陷,因而讀書人都很讚賞他一章武皇帝納諫思治,渴望聽到正直的話,召白居易進翰林院任學士,任命他為左拾遺一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獻絹,為魏徵子孫贖買住宅一白居易諫奏道:“魏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賜宮殿建築用材給他修成正宅,與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一子孫典押,錢並不多,自然可由公家為他贖買,而讓李師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確不合適。”憲宗認為很正確。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為招討使,諫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勸止。白居易面諫皇上,情辭十分急切。皇上很不高興,對李繹說:“白居易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這樣的聲名地位,他卻對朕無禮,朕確實難以忍受。”李絳回答說:“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懲罰,事無巨細必定要說,正為報答陛下對他的大力提拔,並非說話輕佻。”皇上說:“你說的對。”從此白居易的意見多被採納。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遭逢母親陳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職還居下邦。元和九年冬天,重新進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贊善大夫的官職,元和十年七月,盜賊誅殺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個上疏論說他的冤屈,請求抓緊捕賊來一雪國恥。宰相認為白居易是太子屬官而非諫官,不應在諫官之先議論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說他浮華無德行。主管這一事務的人正厭惡白居易為此事上諫,就上奏皇帝把他貶為江表刺史,追發詔令授任江州司馬。元和十三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師,授予司門員外郎。凡是朝廷內關涉文字的職務,白居易無不首當其選,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幹。當時天子荒淫縱慾不遵禮法,執政官不勝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發生動亂。白居易屢次上疏論說此事,天子不能採納,於是他請求離京任職。七月,授予杭州刺史。大中元年,白居易去世,時年七十六歲。
辛文房《白居易傳》《新唐書·白居易傳》《舊唐書·白居易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