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荀勖傳》原文及翻譯
晉書
原文:
荀勖,字公曾,潁川潁陰人,漢司空爽曾孫也。父早亡。勖依於舅氏。岐嶷夙成,年十餘歲能屬文。從外祖魏太傅鍾繇曰:“此兒當及其曾祖。”既長,遂博學,達於從政。仕魏,辟大將軍曹爽掾。爽誅,門生故吏無敢往者,勖獨臨赴,眾乃從之。遷廷尉正,參文帝大將軍軍事。
高貴鄉公欲為變時,大將軍掾孫佑等守閶闔門。文帝弟安陽侯乾聞難欲入,佑謂乾曰:“未有入者,可從東掖門。”及乾至,帝遲之,乾以狀白,帝欲族誅佑。勖諫曰:“孫佑不納安陽,誠宜深責。然事有逆順,用刑不可以喜怒為輕重。”乃免佑為庶人。時官騎路遺求為刺客入蜀,勖言於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杖正義以伐違貳。而名以刺客除賊,非所謂刑於四海,以德服遠也。”帝稱善。
及鍾會謀反,審問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會素厚,未之信也。勖曰:“會雖受恩,然其性未可許以見得思義,不可不速為之備。”帝即出鎮長安。主簿郭奕、參軍王深以勖是會從甥,少長舅氏,勸帝斥出之。帝不納,而使勖陪乘,待之如初。先是,勖啟“伐蜀,宜以衛瓘為監軍”。及蜀中亂,賴瓘以濟。會平,還洛,與裴秀、羊祜共管機密。時將發使聘吳,並遣當時文士作書與孫皓,帝用勖所作。皓既報命和親,帝謂勖曰:“君前作書,使吳思順,勝十萬之眾也。”
勖久在中書,專管機事。及在尚書,課試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於文法,不能決疑處事者,即時遣出。帝嘗謂曰:“魏武帝言‘荀文若之進善,不進不止;荀公達之退惡,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於君也。”居職月余,以母憂上還印綬,帝不許。遣常侍周恢喻旨,勖乃奉詔視職。勖久管機密,有才思,深得人主微旨,不犯顏忤爭,故得始終全其寵祿。太康十年卒。
(選自《晉書·荀勖傳》卷三十九)
譯文/翻譯:
荀勖字公曾,潁川郡潁陰縣人,是漢朝司空荀爽的曾孫。父親早年去世。荀勖寄托在舅父家裡。幼年聰慧早熟,十幾歲便能寫文章。從外祖父魏太傅鍾繇說:“這個孩子將來會趕上他曾祖父。”長大後學識淵博,有從政的本領。在魏國做官,被大將軍曹爽徵召為掾屬。曹爽被殺,他的門生故吏都不敢前去收屍辦喪事,荀勖獨自前往(去處理喪事),其他人才敢跟著去。提升為廷尉正,參與晉文帝(司馬昭)大將軍府軍事謀劃。
高貴鄉公曹髦想要發動政變時,大將軍掾屬孫佐等守閶闔門。晉文帝的弟弟安陽侯司馬乾聽說發生兵變,要進閶闔門,孫佑對司馬乾說:“還沒有人進這個門,可從東掖門進去。”等司馬乾到達後,文帝說他來得太晚了,司馬乾將來遲的原因稟告文帝,文帝欲將孫佑處以滅族之罪。荀勖進諫說:“孫佑不讓安陽侯進門,確實應深受責備。然而事情的情節有輕有重,用刑輕重不能以喜怒為轉移。”於是只免孫佑為庶人。當時王室的騎兵中有個叫路遺的人請求作為刺客入蜀行刺,荀勖對文帝說:“明公您以至公之道治理天下,應舉正義之師來討伐叛賊,名義上用行刺的辦法去除賊,這就不是所說的以禮法對待天下的人,以德行來使遠人臣服啊。”文帝認為這個意見很好。
等到鍾會在蜀中謀反,沒有得到確實訊息,而外人先來報告。文帝平素待鍾會很好,不相信他會謀反。荀勖說:“鍾會雖然受了您的恩惠,然此人不能看作是得恩而思義的人,不能不早作戒備。”文帝立即出鎮長安。主簿郭奕認為荀勖是鍾會的從外甥,幼年在舅家長大,勸文帝將荀勖貶出去。文帝不聽,並且使荀勖與自己同車陪坐,像原來一樣對待他。在此之前,荀勖進言:“伐蜀應以衛瓘為監軍。”等到蜀中發生鍾會叛亂,有賴於衛瓘才得平息。鍾會叛亂被平定後,回到洛陽,荀勖與裴秀、羊祜共管**。當時將要派使者出使東吳,讓當時讓文士草擬與孫皓的文書,文帝選用了荀勖所寫的文書。孫皓接書後答覆願意和睦通好,文帝對荀勖說:“君以前寫的文書使吳順服,真是勝過十萬大軍啊!”
荀勖長期在中書之位,專管機密之事。任尚書令時,考試令史以下官吏,考查他們的才能高低,那些不熟悉法令條例,不能解決疑難問題處理事務的人,立即打發走。晉武帝曾對荀勖說:“魏武帝說:‘荀文若提拔善者,不提拔起來不休止;荀公達斥逐惡人,不趕走他們不罷休。’兩位賢君的美德,希望您兼而有之。”在職月余,因母喪上繳印綬辭職,武帝不許,派常侍周恢傳達旨意,荀勖這才奉詔履行職責。荀勖長時期掌管機密工作,有才氣和文思,能探測到國君隱微的旨意,不冒犯主上的尊嚴而違旨相爭,因而能始終保全他的寵幸與祿位。太康十年去世。
《晉書·荀勖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