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靈出房集·丹溪翁傳》原文及翻譯

九靈出房集

原文:

丹溪翁者,婺之義烏人也,姓朱氏,諱震亨,字彥修,學人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學,日記千言。稍長,從鄉先生治經,為舉子業。後聞許文懿公得朱子四傳之學,講道八華山,復往拜焉。益聞道德性命之說,宏深粹密,遂為專門。一日,文懿謂曰:“吾臥病久,非精於醫者,不能以起之。子聰明異常人,其肯遊藝於醫乎?”翁以母病脾,於醫亦粗習,及聞文懿之言,卽慨然曰:“士苟精一藝,以推及物之仁,雖不仕於時,猶仕也。”乃悉焚棄向所習舉子業,一於醫致力焉。時方盛行陳師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翁窮晝夜是習,旣而悟曰:摻古方以治今病其勢不能以盡合苟將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必也《素》《難》諸經乎然吾鄉諸醫鮮克知之者。遂治裝出遊,求他師而叩之。乃渡浙河,走吳中,出宛陵,抵南徐,達建業,皆無所遇。及還武林,忽有以其郡羅氏告者。翁往謁焉,凡數往返,不與接。已而求見愈篤,羅乃進之,曰:“子非朱彥修乎?”時翁已有醫名,羅故知之。翁旣得見,遂北面再拜以謁,受其所敎。羅且曰:“盡去而舊學,非是也。”翁聞其言,渙焉無少凝滯於胸臆。居無何,盡得其學以歸。鄉之諸醫,聞翁言,即大驚而笑且排。獨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療矣乎!”文懿得末疾,醫不能療者餘十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驗。於是諸醫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譽。翁之醫益聞,四方以病來迎者,遂輻輳於道,翁鹹往赴之。其遇病施治,不膠於古方,而所療皆中。然於諸家方論,則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則操縱取捨而卒與古合。一時學人鹹聲隨影附,翁教之忘疲。
節選自《九靈出房集·丹溪翁傳》)

譯文/翻譯:

丹溪翁是婺州義烏縣人,姓朱,名震亨,表字彥修,學習的人尊稱他叫丹溪翁。他自幼愛好學習,每天能記千字。稍微長大,跟從辭官居鄉的老先生學習經書,攻讀科舉考試的學業。後來聽說許文懿公得到朱熹四傳的學說,在八華山講學,又前去拜他為師。逐漸知道道德性命的學說,廣博深奧,專精嚴密,於是成為理學家。有一天,許文懿對他說:“我患病臥床已久,如果不是精通醫學的人,就不能使我病癒。你是聰明非凡的人,大概肯從事醫學技藝吧?”丹溪翁因為母親患脾病,對於醫學也粗略學習過,等到聽了許文懿的話,便感慨地說:“讀書人如果能精通一門技藝,用來推行達到眾人的仁愛,即使在當世沒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樣了。”於是全部毀棄原先所學的科舉學業,專心在醫學方面盡力。當時正盛行北宋陳師文、裴宗元等編定的《和劑局方》二百九十七方,丹溪翁日夜學習它,不久他醒悟說:“拿古方來治療當今的疾病,它們的情況不能完全符合。如果要設立醫學法度,確定治療規範,符合醫治準則,就必須依據《素問》、《難經》等各種醫經!但是我們本鄉的各位醫生很少能夠通曉《素問》、《難經》的。”於是整理行裝外出遊訪,想尋求別的老師向他請教。丹溪翁渡過浙河,奔走吳縣,穿越宛陵,到過南徐,最後抵達建業,都沒能遇到理想的師傅。等回到杭州,忽然有人把他同一郡的羅先生介紹給他。丹溪翁去拜見他,先後往返多次,羅知悌都不跟他見面。不久求見更加誠懇了,羅知悌才接見了他:“一見面就說你不就是朱彥修嗎?其時丹溪翁的醫術已有一定的名聲,所以羅知悌知道他。丹溪翁受到接見之後,就面朝北變形在白紙歷來正式拜羅為師,接受他的教誨。羅知悌說:“完全捨棄你原來學過的醫術!因為他們不是正道的東西。”丹溪翁聽了他的話,茅塞頓開,在心裡也沒有一點阻礙不通的問題了。過了不久,就全部掌握了他的學說而後回去了。鄉里拘泥於陳師文、裴宗元的各位醫生,聽了丹溪翁的話,就大吃一驚並且譏笑、排斥他,只有許文懿高興地說:“我的病大概就要痊癒了吧!”許文懿患的是四肢疾患,醫生醫治無效大概十多年了,丹溪翁按自己的方法治療他,取得良好的效驗。由此嘲笑而又排斥丹溪翁的眾醫們,才都心服口服。幾年之內,聲望很快顯揚了開來。丹溪翁的醫術更加出名了。各地因病來請他的人,於是就從四面八方的路上絡繹不絕的來到他家,丹溪翁全都應請,前往治病。他治的病人共有多少、疾病的情況怎樣、用了什麼良方、服了什麼藥而痊癒了,從古到今,靈驗的是哪些人、是哪個縣哪個鄉里、病人的名字是什麼,都能從見聞中得知,明明白白,可以記下。跟他學醫的人都象回聲一樣緊隨其後、象影子一樣緊跟不離。丹溪翁教導他們勤奮不息,忘記疲倦。
《丹溪翁傳》《九靈出房集·丹溪翁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九靈出房集·丹溪翁傳》原文及翻譯0
《九靈出房集·丹溪翁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