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悌字巨先,寰陽人,少有名理”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張悌傳
[晉]習鑿齒
張悌字巨先,寰陽人,少有名理,孫休時為屯騎校尉。
魏伐蜀,吳人問悌曰:“司馬氏得政以來,大難屢作,智力雖豐,而百姓未服也。今又竭其資力,遠征巴蜀,兵勞民疲而不知恤,敗於不暇,何以能濟?昔夫差伐齊,非不克勝,所以危亡,不憂其本也。況彼之爭地乎!”悌曰:“不然。曹操雖功蓋中夏,威震四海,崇詐杖術,征伐無已,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丕、缸承之,系以慘虐,內興宮室,外懼雄豪,東西馳驅,無歲獲安,彼之失民,為日久矣。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民心歸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摧堅敵如折枯,盪孟同如反篁,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張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計立矣。今蜀閹宦專朝.國無政令。而玩戎黷武,民勞卒弊。競於外利,不修守備。彼強弱不同.智算亦勝,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過無功,終無退北之憂,覆軍之慮也,何為不可哉?彼之得志,我之大惠也。”吳人笑其言,而蜀果降於魏。
晉來伐吳,(孫)皓使悌督沈瑩、諸葛靚,率眾三萬渡江逆之。至牛渚,沈瑩日:“晉治水軍於蜀久矣,今傾國大舉,萬里齊力,必悉益州之眾浮江而下。我上流諸軍,無有戒備,名將皆死,幼少當任,恐邊江諸城,盡莫能御也。晉之水軍,必至於此矣!宜畜眾力,待來一戰。若勝之日,江西白清,上方雖壞,可還取之。今渡江逆戰,勝不可保,若或摧喪,則大事去矣。”悌日:“昊之將亡,賢愚所知,非今日也。吾恐蜀兵來至此,眾心必駭懼,不可復整。今宜渡江,可用決戰力爭。若其敗喪。則同死社稷,無所復恨。若其克勝,則北敵奔走。兵勢萬倍,威南上,逆之中道,不憂不破也。若如子計,恐行散盡,相與坐待敵到,君臣俱降,無復一人死難者,不亦辱乎!”遂渡江戰,昊軍大敗。諸葛靚與五六百人退走,使過迎悌。悌不肯去,靚自往牽之,謂日:“天下存亡有大數,豈卿一人所知,如何故自取死為?”悌垂涕曰:“今日是我死日也。常恐不得其死,負名賢佑顧。令以身徇社稷,復何遁邪?莫牽曳之如是。”靚流涕放之,去百餘步,已見為晉軍所殺。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敗於不暇,何以能濟 濟:成功
B.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 苛:煩惱
C.玩戎黷武,民勞卒弊 弊:疲憊
D.率眾三萬渡江逆之逆:迎戰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必悉益州之眾浮江而下群聚而笑之
B.晉治水軍於蜀久矣\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C.若其敗喪,則同死社稷\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D.如何故自取死為子卿尚復誰為乎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悌分析曹魏政權,指出曹操雖有功於華夏,但為人狡詐,連年征伐,百姓並不感念恩德;繼任者更是殘酷暴虐,早已失去百姓支持。
B.張悌認為司馬氏屢次化險為夷,預示他們終將得到民心;而蜀國宦官專權,民不聊生,既窮兵黷武,又不修守備,很可能被晉軍攻占。
C.張悌沒有接受沈瑩的建議,是想渡過長江和晉軍決一死戰,如果能取勝,就正好乘勝追擊攻破敵軍;如果失敗,就捨生取義為國捐軀。
D.張悌拒絕與諸葛靚一起逃走,是因為平時就擔心不能死得其所,辜負名賢的舉薦和幫助;現在只有以身殉國才能證明自己內心的忠貞。
4、B
【詳解】該題難度係數約為0.8。苛:形容詞作名次,繁瑣的捐稅。
5、A
【詳解】該題難度係數約為0.6。
A.連詞,表示修飾。B.介詞,在/與“見”互用,表示被動。C.連詞,那么/連詞,就。
D.wéi句末語氣詞/wèi,介詞,替
6、B
【詳解】該題難度係數約為0.5。
張悌認為司馬氏終將得到民心,並非是司馬氏兩次化險為夷,而是他們屢建奇功,廢除繁重的苛捐雜稅,施恩於民。故錯。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昔夫差伐齊,非不克勝,所以危亡,不憂其本也。
(2)摧堅敵如折枯,盪異同如反掌,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7、(1)、從前夫差征伐齊國,並不能克敵制勝,陷入危亡的原因,是沒有考慮到國家的根本。
【詳解】該題難度係數約為0.5。翻譯時,注意克勝,所以,憂,其本
(2)、摧毀強敵如折斷枯枝,蕩平叛賊易如反掌,任用賢能的人,讓他們各自盡心盡力,如果不是智勇超群,誰能夠像這樣啊?
【詳解】該題難度係數約為0.7。翻譯時,注意盪,異同,兼人孰能如之
【參考譯文】
張悌字巨先,寰陽人,年輕時就有治世之名。吳景帝孫休時,任屯騎校尉。
魏國攻伐蜀國時,吳國人問張悌說:“司馬氏得政以來,屢次發動大的戰亂,雖然用盡了謀略,但老百姓卻並未歸服。現在又竭盡財力,遠征巴蜀,怎么能取得勝利呢?從前夫差征伐齊國,並不能克敵制勝,陷入危亡的原因,是沒有考慮到國家的根本。何況他們是爭奪領土啊。”張悌回答說:“你們說的不正確啊。曹操雖然功業蓋世,威震四海,不過是崇尚欺詐拷打之術,征伐不止,百姓害怕他的淫威,而非感懷他的恩德。丕、缸繼承舊法,想要依靠殘忍暴虐維繫,卻內興宮室,外懼列強,東西邊境不斷受到侵擾,並沒有獲得片刻的安寧,他們失掉民心,已經很久了。而司馬懿父子,重權在握,屢建奇功,他們廢除了繁重的苛捐雜稅,施恩於民,百姓歸服於他們也已經很久了。所以淮南多次有亂情而他們的內心未遭到侵擾,曹髦死了,周邊也未受到驚動,摧毀強敵如折斷枯枝,蕩平叛賊易如反掌,任勇賢能的人,讓他們各自盡心盡力,如果不是智勇超群,誰能夠像這樣啊?他們的威武得以宣揚,治政之根本得以鞏固,百姓之心得以歸服,野心得以確立啊。如今蜀國,閹宦專朝.國無政令,窮兵黷武,兵民疲弊。一心只想漁利於外,而不修繕守備之器。這是強弱不同啊。謀略高人一籌,趁危而攻伐,大概可以取勝的。如果不能取得勝利,沒有過錯也沒有功績,最終也沒有退守北方之憂,全軍覆滅之慮,為什麼不可以呢?他們獲得成功,將給我們帶來恩惠。”吳國人笑話張悌煩人話,而結果蜀國果真投降了魏國。
後來,晉國攻打吳國,孫浩派遣張悌督戰沈瑩、諸葛靚,率領三萬軍隊渡江迎敵。到達牛渚時,沈瑩說:“晉國在蜀地備辦水軍很久了,現在舉國上下齊心,一定率全益州之兵力順江而下。我們上流的軍部,缺乏戒備,名將皆死,幼少上任,恐怕沿江各城,都將無法抵禦啊。晉國水軍,也必定會到達此地,我們應集中眾人之力,等待一戰。現在渡江迎戰,恐怕不能取得勝利,如果兵敗,吳國就大勢已去了。”張悌說:“吳國名將皆死,這是眾人皆知的事,不是今天才發生的。我擔心蜀軍來到此地,軍心必定恐懼,並將無法休整恢復。現在應該渡過江去,可以決一死戰。如果我們失敗了,那么我們同是為國捐軀,沒有什麼悔恨的,如果取勝,那么敵人就會向北逃亡。我們將積蓄萬倍兵力,威勢由南而上中道迎擊,不擔心不能破敵。如果按照您的計策,恐怕兵力散盡,我么只能坐以待斃,而君臣都投降,無一人死,不也是恥辱嗎?”於是吳軍渡江迎戰,結果大敗。諸葛靚與五六百人敗逃,並派人營救張悌,但張悌缺額不願離開,諸葛靚親自前往,對張悌說:“天下存亡是有定數的,難道是你一個人可以洞察的嗎,為何在此等死呢?”張悌流著淚,“今天就是我的死期,我常常擔心自己不能死得其所,辜負了名賢眷佑。現在可以以身殉國,為什麼要逃走呢?不要再攔住我了。”說完大哭起來,在距離百餘步的地方,被晉軍所殺。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張悌字巨先,寰陽人,少有名理”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張悌字巨先,寰陽人,少有名理”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