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喬允升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喬允升,字吉甫,洛陽人。萬曆二十年進士。除太谷知縣。以治行高等征授御史。歷按宣、大、山西、畿輔,並著風采。三十九年,大計京官。允升協理河南道,力鋤匪類。而主事秦聚奎、給事中朱一桂鹹為被察者訟冤。察疏猶未下,允升慮帝意動搖,三疏別白其故,且劾吏部侍郎蕭雲舉佐察行私,事乃獲竣,雲舉亦引去。尋遷順天府丞,進府尹。齊、楚、浙三黨用事,移疾歸。天啟初,起歷刑部左、右侍郎。三年,進尚書。魏忠賢逐吏部尚書趙南星,廷推允升代。忠賢以允升為南星黨並逐主議者允升復移疾歸既而給事中薛國觀劾允升主謀xie6*黨詔落職閒住崇禎初,召拜故官。時訟獄益繁,帝一切用重典。允升執法不撓,多所平反。二年冬,我大清兵薄都城,獄囚劉仲金等百七十人破械出,欲逾城,被獲。帝震怒,下允升及左侍郎胡世賞、提牢主事敖繼榮獄,欲置之死。中書沈自植乘間摭劾允升他罪,章並下按問。副都御史掌院事易應昌以允升等無死罪,執奏再三,帝益怒,並下應昌獄,鐫僉都御史高弘圖、大理寺卿金世俊級,奪少卿周邦基以下俸,令再獻。弘圖等乃坐允升絞,而微言其年老可念。帝謂允升法當死,特高年篤疾減死,與繼榮俱戍邊,世賞贖杖為民。尚書胡應台等上應昌罪,帝以為輕。杖郎中徐元嘏於廷,鐫應台秩視事,應昌論死。四年四月,久旱求言,多請緩刑,乃免應昌及工部尚書張鳳翔、御史li6*6*春、給事中杜齊芳、都督李如楨死,遣戍邊衛。允升赴戍所,未幾死。允升端方廉直,揚歷中外,具有聲績,以詿誤獲重譴,天下惜之。
(節選自《明史•喬允升傳》)

譯文/翻譯:

喬允升,字吉甫,洛陽人。萬曆二十年進士。授官太谷知縣。因政績優異,被徵召授官御史。先後巡按宣、大、山西、京郊地區,都以風采出名。三十九年,考核京城官員。喬允升協助治理河南道,極力剷除行為不端的人。而主事秦聚奎、給事中朱一桂都為被察辦的人訴訟冤情。察辦的奏疏還沒有下發,喬允升擔心皇帝心意動搖,三次上疏分別表明原因,而且彈劾吏部侍郎蕭雲舉輔佐審察時以私心行事,事情才得以結束,蕭雲舉也引咎辭職而去。不久升任順天府丞,升府尹。齊、楚、浙三黨專權,他上書稱病辭職回鄉。天啟初年,起用他先後任刑部左、右侍郎。三年,升尚書。魏忠賢驅逐吏部尚書趙南星,朝廷推薦喬允升取代任職。魏忠賢認為喬允升是趙南星同黨,一併驅逐提議的人,喬允升又上書稱病歸家。隨後給事中薛國觀彈劾喬允升主持謀劃xie6*黨,下詔落職閒住。崇禎初年,召喬允升任原官。當時訴訟案件更繁多,皇帝一切採用重刑。喬允升執法不屈,平反很多案件。二年冬,我大清兵逼近京城,獄囚劉仲金等一百七十人砸開刑具出獄,想翻過城牆,被捕獲。皇帝震怒,將喬允升及左侍郎胡世賞、提牢主事敖繼榮關入牢獄,想置他們於死地。中書沈自植乘機蒐集材料彈劾喬允升其他罪行,奏章一併下發查究審問。副都御史掌院事易應昌以為喬允升等人無死罪,再三堅持上奏。皇上更加生氣,連易應昌一起下獄,降僉都御史高弘圖、大理寺卿金世俊的官階,奪去少卿周邦基以下的俸祿,命令再次審訊。高弘圖等人將喬允升判罪絞刑,而隱微提及他年紀老了可以顧念。皇帝說喬允升按刑法應當處死,只是年高多病減去死罪,與敖繼榮等人都戍守邊關,胡世賞贖罪杖責為民。尚書胡應台等人上奏易應昌罪狀,皇帝以為太輕。在朝廷上杖打郎中徐元嘏,降胡應台俸祿就職辦事,易應昌處以死刑。四年四月,長久大旱尋求直言,多次請求緩刑,才免除易應昌以及工部尚書張鳳翔、御史li6*6*春、給事中杜齊芳、都督李如楨死罪,流放邊地戍守。喬允升趕往邊地戍所,不久死去。喬允升端莊清廉正直,在朝廷內外任官,都有聲譽政績,因失誤而遭重罪,天下人都憐惜他。
《明史·喬允升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明史·喬允升傳》原文及翻譯0
《明史·喬允升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