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杜詩傳》原文及翻譯

後漢書

原文:

杜詩字君公,河內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稱。更始時,辟大司馬府。建武元年,歲中三遷為侍御史,安集洛陽。時,將軍蕭廣放縱兵士,暴橫民間,百姓惶擾,詩敕曉不改,遂格殺廣,還以狀聞。世祖召見,賜以棨戟,復使之河東,誅降逆賊楊異等。詩到大陽,聞賊規欲北度乃與長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將突騎趁擊斬異等賊遂剪滅。拜成皋令,視事三歲,舉政尤異。再遷為沛郡都尉,轉汝南都尉,所在稱治。
七年,遷南陽太守。性節儉而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於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比室殷足。時人方於召信臣,故南陽為之語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許之。
詩雅好推賢,數進知名士清河劉統及魯陽長董崇等。初,禁網尚簡,但以璽書發兵,未有虎符之信,詩上疏曰:“臣聞兵者國之兇器,聖人所慎。舊制發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已。符第合會,取為大信,所以明著國命,斂持威重也。間者發兵,但用璽書,或以詔令,如有奸人詐偽,無由知覺。愚以為軍旅尚興,賊虜未殄,徵兵郡國,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絕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傾鄰國,猶假兵符,以解趙圍,若無如姬之仇,則其功不顯。事有煩而不可省,費而不得已,蓋謂此也。“書奏,從之。
詩身雖在外,盡心朝廷,讜言善策,隨事獻納。視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為弟報仇,被征,會病卒。司隸校尉鮑永上書言詩貧困無田宅,喪無所歸。詔使治喪郡邸,賻絹千匹。
(節選自《後漢書•杜詩傳》)

譯文/翻譯:

杜詩,字君公,河內汲地人。年少時就有才能,在郡功曹做官,具有公平的美稱。西漢皇帝劉玄更始時期,被徵召到大司馬府任職。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元年,一年內三次升遷為侍御史,使洛陽安定。當時,將軍蕭廣放縱兵士,在民間殘害欺壓百姓,百姓驚恐不安。杜詩勸誡仍不改悔,於是擊殺了蕭廣,回到朝廷把情況匯報給皇帝。世祖劉秀召見他,並把象徵殺罰權力的棨戟賞賜給他,再派他到河東,誅殺召降逆賊楊異等人。杜詩到了大陽,聽到逆賊準備向北渡河,就與當地長史,迅急地焚燒了渡河用的船隻,部署河東郡的士兵,帶領著衝鋒陷陣的精銳騎兵追逐攻擊,斬殺了楊異等逆賊,逆賊終於被除滅。他被授職為成皋令長,任職三年,建立的政績尤其優異。再次升遷為沛郡都尉,轉任汝南都尉,他所在的地方都被稱為安定太平。
建武七年,杜詩升遷為南陽太守。他本性節儉並且政治清平,用誅殺can6*暴之人樹立威信,善於計畫謀略,節省愛惜民力。設計製作了水排,用來鼓風燒火鑄造農器,用力少,出功多,百姓們認為很便利。又率領大家修治陂池,廣泛開拓田地耕種,南陽郡內連續挨著的許多人家都很富足。當時的人們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陽百姓稱頌他說:“以前有召父,現在有杜母。”杜詩認為自己並沒有什麼功勞,不想安然地長久居於大郡,打算要從功臣的位子上降退下來,於是就給皇帝上奏,皇帝愛惜他的才能,終於不答應他。
杜詩一向喜愛推薦賢才,多次提拔知名人士清河劉統及魯陽長董崇等人。當初,法令崇尚簡淡,只用蓋上玉璽大印的信件調撥軍隊,沒有虎符這類信物。杜詩上疏說:“我聽說軍隊是國家懲凶的大器,聖人慎用的。以前的制度調撥軍隊,都用虎符,徵調其餘的人力財物,就用竹器信使罷了。各種符信合會,取其真實無差之意,用來顯明國命,保持重大威勢的。近來調撥軍隊,只用蓋上玉璽大印的信件,或用詔令,如果有奸人行詐造假,就會使朝廷沒有辦法發現。我個人以為現在國家,軍事正在興起,賊虜尚未剷除,從各地郡國徵調軍隊,應該要非常慎重,可以設立虎符調兵,用來杜絕奸詐的興起。過去魏國的無忌公子,威信覆蓋到鄰國,仍然藉助調兵虎符來解救趙國的圍困,如果沒有如姬的仇敵一事,那么無忌公子的戰功就無法建立顯現。事情中有些雖然很煩多但卻不可省略,有些花費大但仍不能停止,大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奏章呈上,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杜詩人雖在朝廷外,但仍盡心於朝廷,正直的言論善好的計策,隨事獻進給朝廷。任職七年,政令教化普遍推行。建武十四年,因為派門客為弟報仇,杜詩被朝廷調發出行,適逢他因病去世。司隸校尉鮑永上奏說杜詩貧困沒有田地房產,去世了都沒有地方辦理喪事。皇帝就下詔派朝廷在所屬郡府辦理喪事,並賜贈喪禮千匹絹帛。
《後漢書·杜詩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後漢書·杜詩傳》原文及翻譯0
《後漢書·杜詩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