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李勉傳》原文及翻譯

新唐書

原文:

李勉,字玄卿,鄭惠王元懿曾孫。勉少喜學內沉雅外清整始調開封尉汴州水陸一都會俗厖錯號難治勉摧奸決隱為有名。從肅宗於靈武,擢監察御史。時武臣崛興,無法度,大將管崇嗣背闕坐,笑語嘩縱,勉 劾不恭,帝嘆曰:“吾有勉,乃知朝廷之尊!”遷司膳員外郎。
累為河東王思禮、朔方河東都統李國貞行軍司馬,進梁州刺史。勉假王晬南鄭令,晬為權幸所誣,詔誅之。勉曰:“方藉牧宰為人父母,豈以讒殺郎吏乎?”即拘晬,為請得免。晬後以推擇為龍門令,果有名。
羌、渾、奴剌寇州,勉不能守,召為大理少卿。然天子素重其正,擢太常少卿,欲遂柄用。而李輔國諷使下己,勉不肯,乃出為汾州刺史。歷河南尹,徙江西觀察 使。
部人父病,為蠱求厭者,以木偶署勉名埋之,掘治驗服,勉曰:“是為其父,則孝也。”縱不誅。入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魚朝恩領國子監,威寵震赫,前尹黎乾諂事之,須其入,敕吏治數百人具以餉。至是吏請,勉不從,曰:“吾候太學,彼當見享,軍容幸過府,則修具。”朝恩銜之,亦不復至太學。
貞元初,帝起盧杞為刺史,袁高還詔不得下。帝問勉曰:“眾謂盧杞奸邪,朕顧不知,謂何?”勉曰:“天下皆知,而陛下獨不知,此所以為奸邪也。”時韙其對,然自是益見疏。居相二歲,辭位,以太子太 師罷。卒,年七十二,贈太傅,謚曰貞簡。
勉少貧狹,客梁、宋,與諸生共逆旅,諸生疾且死,出白金曰:“左右無知者,幸君以此為我葬,余則君自取之。”勉許諾。既葬。密置余金棺下。後其家謁勉,共啟墓出金付之。
(節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五十六》,有刪節)

譯文/翻譯:

李勉,字玄卿,是鄭惠王李元懿的曾孫。李勉少年時好學,內心沉靜儒雅,外貌清潔整齊。一開始調任開封尉。開封是汴州水陸的一個都會,民俗雜亂,是號稱難於治理的地方。李勉以挫折奸邪、破除隱患知名。李勉跟隨肅宗到靈武,被提拔為監察御史。那時,武臣崛起,不守法度,大將管崇嗣背對天子而坐,且笑語喧譁。李勉彈劾他不恭敬。皇帝嘆息說“:我有了李勉,才知道朝廷的尊嚴。”升李勉為司膳員外郎。
李勉累官至河東王思禮、朔方河東都統李國貞的行軍司馬,又晉升為梁州刺史。李勉暫任王晬為南鄭令。王晬遭權貴們誣衊,朝廷下詔令誅殺他。李勉說:“現在正應該顧惜為民父母的州縣長官,怎么可以因為讒言而誅殺官吏呢?”就把王晬拘捕起來待命。由於李勉的奏請,王晬得以免死。王晬後來被推優為龍門令,果然有好名聲。
羌、渾、奴刺聯合侵擾梁州,李勉不能守住,朝廷徵召他回去擔任大理少卿。但是天子一向看重他的正直不阿,提升他為太常少卿,準備重用他。而李輔國暗示他必須討好自己,李勉不肯,於是出京任汾州刺史。後來歷任河南尹,轉任江西觀察使。
李勉的有一個部下的父親病了,下神祝禱時要找一個能去妖滅病的人。就做了個木偶,上面寫上李勉的名字埋在地下。後來事情被發覺,挖出木偶,審出實情,李勉說:“他是為父親治病,是盡孝。”就放了這人沒有殺他。李勉入京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其時,魚朝恩管理國子監,威寵顯赫,震驚一時。前任京兆尹黎乾巴結諂媚,每當魚朝恩來,就要辦幾百人的宴席接待他們。此時,官吏們請李勉也這樣做。李勉沒有答應,說:“我到太學來見他,應該他宴請我。如果軍容使(指魚朝恩)到府衙,那就準備招待。”魚朝恩知道後,心中懷恨,以後再也不到太學來了。
貞元初年,皇帝起用盧杞為刺史,令給事中袁高草擬制書。袁高認為盧杞是反覆無常的小人,不肯下筆擬制。皇帝問李勉:“大家都說盧杞奸邪,只有我並不知道,為什麼?”李勉說:“天下人都知道,唯獨獨陛下不知道。這就是他成為奸邪的原因。”當時皇帝認為李勉的回答是正確的,但從此卻漸漸疏遠了他。李勉任宰相兩年後辭去相位,此後又在太子太師的官位上被免去官職。死時七十二歲,追贈太傅,賜謚為“貞簡”。
李勉年輕時貧窮窘困,客居梁州、宋州,與另一些儒生同住客棧。有個儒生病危將死,拿出一塊白金交給他:“旁邊沒人知道這件事,希望你用這錢為我埋葬,多餘的錢就送給你。”李勉答應了。入葬後,李勉秘密地把剩下的錢放置在棺材下面。後來,那人的家屬來拜見李勉向他道謝,李勉與他家人一同挖開墳墓拿出剩錢交還他們。 
《新唐書·李勉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新唐書·李勉傳》原文及翻譯0
《新唐書·李勉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