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熊安生傳》原文及翻譯

周書

原文:

熊安生,字植之,長樂阜城人也。少好學,勵精不倦。初從陳達受《三傳》,又從房虬受《周禮》,並通大義。後事徐遵明,服膺歷年。遂博通《五經》,然專以《三禮》教授,弟子自遠方至者千餘人。乃討論圖緯,捃摭異聞,先儒所朱悟者,皆發明之。齊河清中,陽休之特奏為國子博士。
時朝廷既行《周禮》,公卿以下多習其業,有宿疑躓滯者數十條,皆莫能詳辨。天和三年齊蒲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與齊人語及《周禮》齊人不能對乃令安生至賓館與公正言公正有口辯安生語所耒至者便撮機要而驟問之安生曰:“《禮》義弘深,自有條貫,必欲升堂睹奧,寧可汩其先後?但能留意,當為次第陳之。”公正於是具問所疑,安生皆為一一演說,成究其根本。公正深所嗟服,還,具言之於高祖,高祖大欽重之。
及高祖入鄴,安生遽令掃門。家人怪而問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將見我矣。”俄而帝幸其第,詔不聽拜,親執其手,引與同坐。謂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為愧。”安生曰:“黃帝尚有阪采之戰,況陛下恭行天罰乎!”高祖又日:“齊氏賦役繁興,竭民財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庫及三台雜物散之百姓,公以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財,發鉅橋之粟,陛下此詔,異代同熒。”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紂,懸首白旗;陛下平齊,兵不血刃,愚謂聖略為優。”高祖大悅,賜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區,並賜象笏及九環金帶,自余什物禰是。又詔所司給安車駟馬,令隨駕入朝,並敷所在供給。至京,敕令於大乘佛寺參議五禮。尋致仕,卒於家。
(節選自《周書·熊安生傳》)

譯文/翻譯:

熊安生字植之,長樂阜城人。自幼喜愛學習,(學習時)振奮精神,孜孜不倦。最初跟隨陳達學習《三傳》,又跟隨房虬學習《周禮》,都能通曉要旨。後來師從徐遵明,潛心學習了好多年。於是熊安生博覽通曉了《五經》,可他專門用《三禮》來教授學生,從遠方來的弟子有一千多人。他和弟子們探討讖圖和緯書,蒐集新奇的學說,前輩經學家沒有領會到的道理,他都加以闡發說明。北齊武成帝河清年間,陽休之特意奏請朝廷任命熊安生為國子博士。
當時,北周已經推行《周禮》,自公卿以下大都學習《周禮》,有幾十個過去留下的沒有弄明白的疑問,人們都不能詳細辨明。北周武帝天和三年,北齊請求與北周互通友好,兵部尹公正出使北齊,和齊人談到《周禮》,齊人不能回答,於是就讓熊安生到賓館,和尹公正交談。尹公正能言善辯,熊安生談話時有些問題還沒有來得及講到,尹公正就摘取關鍵的問題屢次向熊安生髮問。熊安生說:“《禮》的道理弘大深奧,自成條理,一定要登堂入室之後才能到達精深的境界,難道能打亂其先後順序嗎?只要你能夠用心聽取,我可以根據先後順序為你講下去。”尹公正於是把疑問全部提了出來,熊安生為他逐條闡發講解,都能探究出這些問題的本源。尹公正深為嘆服,回國後,把這些情況都告訴了高祖,高祖十分欽佩看重熊安生。
等到高祖進入鄴城,熊安生急忙令人打掃門庭。家裡的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熊安生說:“周帝重視學術,尊重儒家,一定會來看望我。”一會兒,高祖駕臨熊家,下令不用跪拜,(他)親自拉著熊安生的手,引領熊安生和自己坐在一起。高祖對他說:“朕沒有能夠免除戰事,對此感到慚愧。”熊安生說:“黃帝尚且有阪泉之戰,何況陛下是在恭敬地代行上天的懲罰呢!”高祖又說:“齊賦稅勞役繁重,耗盡了百姓的財力,朕救齊百姓於水火之中,想革除其弊政,準備把府庫和三台的雜物分給百姓,公認為怎么樣?”熊安生說:“當初,周武王戰勝商紂,分鹿台的財物,發鉅橋的糧食。陛下頒布這個詔令,雖然和周武王時代不同,但是美德善政是一樣的。”周武帝又說:“朕與周武王相比怎么樣?”熊安生說:“周武王討伐商紂,把紂王的頭懸掛在白旗桿上;陛下平定北齊,做到了兵不血刃,我認為陛下的謀略超過了武王。”高祖非常高興,賜給熊安生三百匹帛、三百石米、一所宅院,並賜給象笏和九環金帶,此外還賞賜了和上面差不多貴重的其它物品。又詔令主管部門給熊安生備上可以坐著乘的、套著四匹馬的車子,讓他隨從高祖的鑾駕入朝,並敕令所在之地供給所需之物。到了京城,高祖命熊安生在大乘佛寺參與討論五禮。不久,熊安生退休,在家中去世。
《周書·熊安生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周書·熊安生傳》原文及翻譯0
《周書·熊安生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