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何武傳》原文及翻譯

漢書

原文: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縣人也。武詣博士受業,治《易》。以射策甲科為郎,與翟方進交志相友。光祿勛舉四行,遷為鄠令,坐法免歸。武兄弟五人,皆為郡吏,郡縣敬憚之。武弟顯家有市籍,租常不入縣,數負其課。市嗇夫求商捕辱顯家,顯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賦繇役不為眾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為卒吏州里聞之皆服焉 
九江太守戴聖,《禮經》號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優容之。及武為刺史,行部隸囚徒,有所舉以屬郡。聖曰:“後進生何知,乃欲亂人治!”皆無所決。武使從事廉得其罪,聖懼,自免,後為博士,毀武於朝廷。武聞之,終不揚其惡。而聖子賓客為群盜,得系廬江,聖自以子必死。武平心決之,卒得不死。自是後,聖慚服。 
武為刺史,二千石有罪,應時舉奏,其餘賢與不肖故之如一。是以郡國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學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後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穀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武為人仁厚,好進士,將稱人之善。為楚內史厚兩龔,在沛郡厚兩唐,及為公卿,薦之朝廷。此人顯於世者,何侯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黨,問文吏必於儒者,問儒者必於文吏,以相參檢。欲除吏,先為科例以防請託。其所居亦無赫赫名,去後常見思。 
武就國後,莽寢盛,為宰衡,陰誅不附己者。元始三年,呂寬等事起。時,大司空甄豐承莽風指,遣使者乘傳案治黨與,連引諸所欲誅。武在見污中,大理正檻車征武,武zi6*殺。眾人多寬武者,莽欲厭眾意,令武子況嗣為侯,蓋武曰刺侯。 
節選自《漢書?何武傳),有別改 

譯文/翻譯: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縣人。何武拜見博士從師學習,研習《周易》。憑考中射策甲科做了郎,與瞿方進心志投合相互友好。光祿勛以四行推舉官吏,何武升任鄂縣縣令。犯法被罷免回家。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中官吏,那縣的人很敬畏他們。何武的弟弟何顯家有商人戶籍,經常不給縣裡交納賦稅,多次拖欠賦稅。集市上負責收稅的人求商抓住這點侮辱何顯家,何顯大怒,想要藉官吏職事中傷求商。何武說:“因為我們家交租賦服役不在眾人之前,奉行公事不和私情的官吏難道不應該這樣嗎!”何武最終報告太守,招納求商做了卒吏,州里的人聽說了這件事都很敬佩他。 
九江太守戴聖,是《禮經》中號稱小戴的那個人,實行懲處多不遵守法令,前刺史因為他是大儒者,寬容了他。等到何武做刺史,巡行部屬審查記錄囚犯的罪狀,把檢舉出來的交給郡治罪。戴聖說:“後進生知道什麼,竟想擾亂別人的管理!”都沒有判決。何武派從事查訪到他的罪行,戴聖害怕,自己辭了官。後來他做了博士,在朝廷上誹謗何武。何武聽說了這件事,自始至終不宣揚他的惡行。後來,戴聖的兒子的賓客聚為盜群,被官吏捕獲拘囚在廬江,戴聖自以為兒子一定會死。何武公平地裁決了這件事,戴聖的兒子最後得以不判死罪。從這以後,戴聖羞愧心服。 
何武作制史,二千石官吏有罪,即時檢舉上報,其餘賢能與不賢能的官吏都很敬重,因此諸國都重視他們的郡守和國相,州中太平。巡行部屬一定要先到學官接見諸生,考查他們的誦讀和論辯,詢問他們政事的得失,然後進入傳舍,拿出記錄詢問耕種田地的數量,五穀的好壞,之後才會見郡守,把造作為慣常的次序。 
何武為人仁愛厚道,喜歡舉薦士人,勸勉稱頌別人的好處。他做楚內史時厚待龔勝、龔舍二人,在沛郡時厚待唐林、唐尊二人,等到做了公卿,就向朝廷推薦他們。這些人之所以能顯赫於世,都是何候的力量,世人因此敬重何武。然而他憎惡朋黨,一定向儒者詢問考察文官,一定向文官詢問考察儒者,用來相互參考檢驗。要任命官吏,先制定科目條例來防止私相囑託。他做官也沒什麼顯赫的名聲,離任後常被人懷念。 
何武回到封國後,王莽的勢力漸漸強盛起來,做了宰衡,暗地誅殺不依附自己的人、元始三年,呂寬等事情發生。當時大司空甄豐迎合王葬的意旨,派遭使者乘驛車清理整治其同黨,牽連引出許多王莽所想要誅殺的人。何武在被陷之列,大理正用楹車徵召何武,何武zi6*殺。眾人多有認為何武冤枉的,王莽想平眾意,讓何武的兒子何況繼嗣為侯,謚何武為刺侯。 
《漢書·何武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漢書·何武傳》原文及翻譯0
《漢書·何武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