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江瑤柱傳》原文及翻譯

蘇軾

原文:

①生姓江,名瑤柱,字子美,其先南海人。十四代祖媚川,避合浦之亂,徙家閩越。閩越素多士人,聞媚川之來,甚喜,朝夕相與探討。媚川深自晦匿,嘗喟然謂其子孫曰:“匹夫懷寶,吾知其罪矣。”遂棄其孥,浪跡泥塗中,潛德不耀,人莫知其所終。
②瑤柱性溫平,稍長,去襮纇[注],頎長而白皙,圓直如柱,無絲髮附麗態。父友庖公異之且曰吾閱人多矣昔人資質之美有如玉川者是兒亦可謂瑤柱矣因以名之生寡慾,不論人是非,人亦甘心焉。
③生亦自養,名聲動天下,鄉閭尤愛重之。凡歲時節序,冠婚慶賀,合親戚,燕朋友,必延為上客,一不至,則皆雲無江生不樂。生頗厭苦之,間或逃避於寂寞之濱,好事者,雖解衣求之不憚也。至於中朝達官名人遊宦東南者,亦屢屬意於江生。
④惟扶風馬太守不甚禮之。生浸不悅,跳身杭州,道感溫風,得中乾疾。為親友強起,置酒高會。座中有合氏子,亦江淮間名士也,輒坐生上。眾口嘆美之曰:“聞客名久矣。蓋鄉曲之譽,不可盡信,韓子所謂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非客耶?客第歸,人且不愛而棄之海上,遇逐臭之夫,則客歸矣,尚何與合氏子爭乎!”生不能對,大慚而歸,語其友人曰:“吾棄先祖之戒,不能深藏海上,而薄游樽俎間,又無馨德,發聞惟腥,而府公貶我,固當從吾子游於水下。苟不得志,雖粉身亦何憾。吾去子矣。”已而果然。
⑤諺曰:“果蔬失地則不榮,魚龍失水則不神。”物固且然,人亦有之。嗟乎瑤柱,誠美士乎!方其為席上之珍,風味藹然,雖龍肝鳳髓,有不及者。一旦出非其時而喪其真,眾人且掩鼻而過之。士之出處不可不慎也,悲夫!
(有刪改)
[注]襮:外衣。纇:絲上的疙瘩。

譯文/翻譯:

①有個書生姓江,名瑤柱,字子美,他的祖先是南海人。十四代祖名媚川,為了躲避合浦之亂,把家遷居於閩越一代。閩越一帶歷來有很多讀書人,聽說媚川來到此處,非常高興,從早到晚在一起探討學問。媚川自身追求深藏不露,隱藏自己的才氣和志向,曾經感慨地對他的子孫們說:“百姓身藏璧玉,我知道這是禍患啊。”於是捨棄他妻子和兒女,漂泊流浪污濁之中,深藏自己的美德不彰顯出來,沒有人能知道他最終的結局。
②江瑤柱生性溫順平和,等他稍微長大了一些,如同除掉外衣絲上的疙瘩[注],身材修長且皮膚白皙,天庭飽滿身材如同柱子般挺拔,沒有絲毫依附於人的姿態。他父親的朋友庖公對此深感驚異,並說:我見識過的人很多,以前有人夢見姿態容貌之美有如清澈的河水的人,這個孩子是也可以稱得上玉飾的琴柱啊,因此給他起名為瑤柱。生性寡慾,不議論人對與錯,人們也羨慕(仰慕)他。
③此生也能自我修養,名聲震動天下,鄉親尤其喜愛重視他。凡是一年之中的逢年過節,如舉行冠禮與婚禮慶賀,和親友聚會,宴請朋友,必定被延請為尊貴的客人,一旦不能到,都會說沒有江生不快樂。江生很厭煩以為苦事,有時會逃避到清靜的海濱,但是那些好事之徒,即使脫衣下水求他也不怕。至於到東南出遊或做官的朝中的高官名士常常會指向四明,也多次傾心於江生。
④只有扶風的馬太守沒有對之以禮相待。生漸漸不高興,隻身去杭州,路上感染熱風,得了內心乾燥的病。但為了親友勉強起身,於盛大宴會擺下酒宴。座中有合氏子,也是江淮間名士,就坐在江生的上邊。眾人都口口聲聲讚美稱譽他說:“久仰客人大名。村野鄙陋之人的稱譽,不可全信,韓愈所說的‘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厭惡,說的話枯燥無味或庸俗無聊的人’,難道不是客人你嗎?您只管回去,人們尚且不愛惜而丟棄之到海上,遇到喻嗜好怪僻之徒,你姑且回去,尚且憑什麼和合氏子爭寵呢!”江生不能對答,十分慚愧,就回來了,對他的友人說道:“我丟棄了我先祖的戒訓,不能深藏於海上,卻為薄祿而宦遊於宴席間,又沒有美德,所發散的只有腥氣,理應被合氏子排斥,而州府的長官看貶我,本來應當讓我跟隨你游於水下。如果不得志,即使是粉身碎骨又有什麼可遺憾的呢?我現在就要離您而去了。” 不久確實如此(游於水下)。
⑤民間諺語說:“瓜果蔬菜離開土就不能生長繁榮,魚龍離開水就沒了活潑靈性。(比喻人才如果沒有發揮才幹的必要環境,就會無所作為)” 事物原本尚且這樣,人也會有這樣的情況。啊,瑤柱確實是有才德的士人。當他成為宴席上的珍品,風采味道盛美,即使是珍奇的美味也有比不上的。一旦不在恰當的時候出現從而喪失他的本真,一般人就會捂著鼻子經過他面前,有見識的士大夫也會替他品鑑並且將他置於下等之列,讀書人進退不可不慎重啊,令人哀痛啊!”
蘇軾《江瑤柱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蘇軾《江瑤柱傳》原文及翻譯0
蘇軾《江瑤柱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