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沈倫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沈倫,字順儀,開封太康人。舊名義倫,以與太宗名下字同,止名倫。少習《三禮》於嵩、洛間,以講學自給。 
周顯德初,太祖領同州節度,宣徽使昝居潤與倫厚善,薦於太祖,留幕府。太祖繼領滑、許、宋三鎮,皆署從事,掌留使財貨,以廉聞。道出揚泗屬歲饑民多死郡長吏白於倫曰郡中軍儲尚百餘萬斛儻貸於民至秋復收新粟如此則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還具以白。朝論沮之曰:“國以廩粟濟民為責,今以軍儲振饑民,若荐饑無征,孰任其咎?”太祖以問,倫曰:“國為民,自當召和氣,致豐稔,豈復有水旱耶?此當決於宸衷。”太祖即命發廩貸民。 
建隆四年,王師伐蜀,用為隨軍水陸轉運使。先是,王全斌、崔彥進之入成都也,競取民家玉帛子女。倫獨居佛寺飯疏食,有以珍異奇巧物為獻者,倫皆拒之。東歸,篋中所有,才圖書數卷而已。太祖知之,遂貶全斌等。 
先是,倫第庳陋,處之晏如。時權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隴間,以營私宅,及事敗露,皆自啟於上前。倫亦嘗為母市木營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謂曰:“爾非逾矩者。”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圖督工為治之。倫私告使者,願得制度狹小。使者以聞,上亦不違其志。 
倫清介醇謹,車駕每出,多令居守。好釋氏,信因果。嘗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嗜其膚,吮其血,童子秉箑扇至,輒叱之,縱疼癢無怨也,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歲飢,鄉人假粟者皆與之,殆至千斛。歲余盡焚其券。 
開寶二年,丁母憂,起復視事。太平興國六年,疾作,自是多請告。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贈官侍中。 
(選自《宋史·沈倫傳》,有刪改) 

譯文/翻譯:

沈倫,字順儀,開封太康縣人。原名義倫,因與太宗名字後一個字相同,改叫“倫”。從小在嵩、洛間學習《三禮》(《周禮》《儀禮》《禮記》),憑藉講學自己養活自己。 
後周顯德初年,宋太祖趙匡胤擔任同州節度使,宣徽使昝居潤和沈倫關係很好,把沈倫推薦給宋太祖,沈倫就留在了太祖的幕府中。宋太祖後來又陸續接管滑、許、宋三鎮,都讓沈倫擔任從事,掌管留使的錢庫,憑廉潔聞名。出巡經過揚州、泗水,適逢這年發生饑荒。百姓餓死的很多,郡縣的官員對沈倫說:“郡里儲備的軍糧還有一百多萬斛,如果借給百姓,到了秋天再收新糧。這樣公私都有利。這事非得您去請示不可。”沈倫回到京都後把詳細情況向皇上匯報。朝堂議論的人阻止說:“如今用軍隊的儲糧賑濟災民,如果連年歉收無法回收,誰來承擔這個責任?”宋太祖就問沈倫,沈倫說:“國家用庫存的糧食賑濟災民,自會招來祥和,莊稼豐收,怎么還會有水旱災害?這事應當由皇上來決定。”宋太祖立即下令打開糧倉借糧給災民。 
建隆四年,朝廷軍隊討伐蜀地,任命沈倫為隨軍水陸轉運使。在此之前,王全斌、崔彥進等進入成都,爭相掠奪百姓家的財物和年輕的女子。只有沈倫居住在佛寺粗茶淡飯,有人拿奇珍異寶當作禮物進獻,沈倫都拒絕了。回朝時行李箱中的東西只有幾捲圖書而已。太祖知道了,於是貶黜了王全斌等人。 
在這之前,沈倫的宅第低矮簡陋,他卻處之坦然。當時的權貴大多違反禁令在秦、隴一帶採購巨大的木材,來營造私宅,等到事情敗露,都到皇上面前認罪。沈倫也曾經給母親採購木材修建過佛舍,因此也奏明了這件事。宋太祖笑著對他說:“你沒有違反規矩。”宋太祖知道他沒有修葺宅第,於是派遣宦官按照圖紙監督工匠替他修建。沈倫暗地告訴宦官,希望規格小些。宦官告訴了皇上,皇上也沒有違背他的心意。 
沈倫清廉耿介淳樸謹慎,皇帝每次出行,大多命令他留守。他喜歡佛教,相信因果報應。曾經盛夏時候坐在房裡,任憑蚊蟲叮咬皮膚,童子拿了扇子來,沈倫就斥退他,希望以此求福。他在擔任宰相的時候,適逢饑荒,鄉里來借糧食的人他都借給,差不多借出去了一千斛。一年後他把借條契約都燒掉了。 
開寶二年,(沈倫)因母親去世服喪,喪期未滿就被起用理政。太平興國六年,他疾病發作,從此經常請假。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九歲,被追贈侍中一職。 
《宋史·沈倫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宋史·沈倫傳》原文及翻譯0
《宋史·沈倫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