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劉玉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劉玉,字鹹栗,萬安人。祖廣衡,永樂末進士。正統間,以刑部郎中出修浙江荒政,積粟數百萬,督治陂塘為旱澇備。景泰初歷左副都御史鎮守陝西請遇災傷毋俟勘報即除其賦庶有司不得借覆核陰行科率從之。還治院事。福建、浙江盜起,命往督兵捕。議創壽寧縣於官台山,以清盜窟。討平處州賊。已,復巡撫遼東。居官以廉節稱。終刑部尚書。父喬,成化初進士。累官湖廣左布政使。玉登弘治九年進士,授輝縣知縣。發栗振飢,奏蠲虛稅,復業者千家。擢御史。初,孫伯堅、金琦、王寧皆以傳奉得官,已,又以指揮胡震為都指揮,分守通州。玉抗疏言:“傳奉不已,繼之內批,累聖德,乞皆罷之。”不納。武宗即位,甫四月,災異迭見,玉陳修省六事。出按京畿,中官吳忠奉命選后妃,肆貪虐。玉奏。不問。劉健、謝遷罷,玉馳疏言:“劉瑾等佞幸小臣,巧戲弄,投陛下一笑。顧讒邪而棄輔臣,此亂危所自起。民窮財殫,所在空虛,陛下不改圖,天下將殆。乞置瑾等於理,仍留健、遷輔政。”不報。玉遂引疾歸。後瑾榜玉奸黨,復誣構之。罰輸粟塞下者三,最後逮系詔獄,削籍放歸。瑾誅,起河南僉事,遷福建副使,皆董學政。正德十五年,累擢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江防。宸濠反,攻安慶,玉以舟師赴援。事定,改撫鄖陽。世宗即位,召為左僉都御史。論遏亂功,進右副都御史。嘉靖元年改左。歷刑部左、右侍郎。六年秋坐李福達獄削籍,卒於家。玉所居僅庇風雨。天文、地理、兵制、刑律皆有論著。隆慶初,贈刑部尚書,謚端毅。
(選自《明史·劉玉傳》)

譯文/翻譯:

劉玉,字成栗,萬安人。祖父劉廣衡,永樂末年考中進士。正統年間,任刑部郎中前往浙江治理墾荒事務,積儲糧食數百萬,又督民修治河塘以防旱澇之災。景泰初年,擔任左副都御史,鎮守陝西。奏陳如遭災害,不等核查上報,即先免去受災地區的賦稅,使有關部門不得借覆核災情之名暗中剋扣,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不久,回都察院視事。福建、浙江盜賊興起,皇上命他前往監督軍隊追捕。建議在官台山設定壽寧縣,以便清除賊巢。接著,討平處州盜賊。不久,又巡撫遼東。廣衡任職以廉節著稱,官至刑部尚書。劉玉的父親劉喬,成化初年考中進士。升遷至湖廣左布政使。劉玉考取弘治九年進士,授官輝縣知縣。(劉玉)發放糧食救濟饑荒,奏請免除虛稅,恢複本業的有上千家。被提拔為監察御史。在此之前,孫伯堅、金琦、王寧等都傳達聖旨而獲得官職,不久,皇上又提升指揮胡震為都指揮,鎮守通州。劉玉上疏反對說:“傳達聖旨的太監不斷任官,常由內官批示任免,這樣有妨皇上的聖德,請皇上將太監們盡行免職。”皇上未採納他的意見。武宗即位才四個月,災異不斷發生,劉玉奏請皇上應修身反省六事。劉玉至京師地區巡按,宦官吳忠奉皇上之命選取后妃,恣意貪贓枉法。劉玉上奏揭發,皇上不加過問。劉健、謝遷免官,劉玉急速上奏說:“劉瑾等人原是善於奉迎的小人,因慣於戲弄,以博陛下歡心。愛護諂媚的小人而拋棄輔佐大臣,這是禍亂的根源。百姓貧窮,財政枯竭,各地府庫空虛,陛下如不改變打算,天下將危險了。乞請將劉瑾等人交付審理,留用劉健、謝遷以輔佐朝政。”未獲準。劉玉便稱病回鄉。後劉瑾宣布劉玉為奸黨,並對他加以誣陷。劉玉三次被罰向邊塞繳納糧食,最後劉瑾矯皇上詔令將他逮捕入獄,並削除官籍放回家。劉瑾處死後,劉玉以河南僉事起用,升任福建按察副使,先後主管學政。正德十五年提升至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長江防守。寧王朱宸濠謀反,進攻安慶,劉玉率水軍赴江西增援。叛亂平定後,改為巡撫鄖陽。世宗即位,召劉玉為左僉都御史。朝廷評議平叛之功,晉升劉玉右副都御史。嘉靖元年改任左副都御史。先後任刑部左、右侍郎。六年秋季,因受李福達一案牽連被削去官籍,回家後去世。劉玉家房屋簡陋,只能勉強遮蔽風雨。對於天文、地理、兵制、刑律等都有論著。隆慶初年,追贈刑部尚書,謚端毅。
《明史·劉玉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明史·劉玉傳》原文及翻譯0
《明史·劉玉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