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溫《蘇軾見王安石》原文及翻譯

邵伯溫

原文:

王介甫與蘇子瞻初無隙,呂惠卿忌子瞻才高,輒問之。神宗欲以子瞻為同修起居注,介甫難之;又意子瞻文士不曉吏事,故用為開封府推官,以困之。子瞻益論事無諱,擬廷試策獻wan6*6*書,論時政甚切,介甫滋不悅子瞻,子瞻外補官。中丞李定,介甫客也。定不服母喪,子瞻以為不孝,惡之。定以為恨劾子贍作詩謗訕子贍自知湖州下御史獄欲殺之神宗終不忍貶散官黃州安置。 
移汝州,過金陵,見介甫甚歡。子瞻曰:“某欲有言於公。”介甫色動,意子瞻辨前日事也。子瞻曰:“某所言,天下事也。”介甫色定,曰:“姑言之。”子瞻曰:“大兵大獄,漢唐滅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連年不解,東南數起大獄,公獨無一言以救之乎?”介甫舉手兩指,示子瞻曰:“二事皆惠卿啟之,某在外,安敢言?”子瞻曰:“固也,然在朝則言,在外則不言,事君之常禮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禮,公所以事上者,豈可以常禮乎?”介甫厲聲曰:“某須說!”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蓋介甫嘗為惠卿發其“無使上知”私書,尚畏惠卿,恐子瞻泄其言也。介甫又語子瞻曰:“人須是知‘行一不義,殺一不辜,得天下弗為’乃可!”子瞻戲曰:“今之君子,爭減半年磨勘,雖sha6*人,亦為之!”介甫笑而不言。 
(選自邵伯溫《邵氏見聞錄》) 

譯文/翻譯:

王安石與蘇軾當初沒有矛盾,呂惠卿妒忌蘇軾的才華突出,就離間他和王安石的關係。宋神宗想讓蘇軾參與編修起居注,王安石從中阻撓:(王安石)又估計蘇軾是個文人不懂官務,因此任用他擔任開封府推官,用這件事來使他困窘。蘇軾談論事情更加沒有避忌,仿照殿試策問獻上wan6*6*書,評論時政,認為國家十分危險,王安石對蘇軾更加不高興,(這時)蘇軾(要求)外調到地方任職。中丞李定是王安石的門人。李定沒有給死去的庶母服,喪,蘇軾認為他不肖,討厭他。李定因此懷恨在心,就彈劾蘇軾寫詩毀謗譏刺朝廷。於是蘇軾從湖州知州任上被逮捕關到御史台的大獄,(李定等人)存心要殺死東坡。但神宗始終不忍心殺蘇軾,後就將蘇軾貶為散官,安置到黃州。 
蘇軾貶官到汝州,經過金陵,拜見王安石,兩人見面都很高興。蘇軾說:“我有話和丞相說。”王安石臉色頓時改變,心想蘇軾大概要為以前的事辯解。蘇軾卻說:“我所要說的是國家大事。”王安石神色平靜下來,說:“姑且說說看。”蘇軾接著說道:“國家有重大,軍事動作,或者重大案件,這是從前漢朝、唐朝滅亡的先兆,我們宋朝(自開國以來)憑仁厚精神治理天下,就是要改變這一點。如今對西夏連年用兵,東南方也屢次發生大案,丞相難道不站出來說一句話來挽救這種局面嗎?”王安石舉起兩隻手指給蘇軾看,(很無奈地)說:“這兩件事都是呂惠卿挑起來的,我如今身在朝廷之外,那敢說什麼呢?”蘇軾說:“當然。在朝中就言無不盡,在朝外就不便多言,這是侍奉君主的常禮罷了。但如今皇上用來對待丞相的是不同平常的禮遇,那么丞相用來侍奉皇上的,難道可以用一般規矩呢?”王安石嚴厲地回道:“我會說!”但又加上一句:“話從我口中出去,進入在你的耳朵。”其實王安石曾經收到呂惠卿寫給自己的“不要給皇上知道”的密信,心裡有點顧忌呂惠卿,又擔心蘇軾泄漏他的話。王安石又問蘇軾:“做人必須知道‘做一件不仁義的事,殺死一個無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這才是可以的!”子瞻開玩笑說:“現在的讀書人,為了減少半年的努力,就算sha6*人也會做!”王安石笑了笑沒有回答。 
邵伯溫《蘇軾見王安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邵伯溫《蘇軾見王安石》原文及翻譯0
邵伯溫《蘇軾見王安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