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何胤傳》原文及翻譯
梁書
原文:
何胤,字子季。年八歲,居憂哀毀若成人。既長好學。師事沛國劉獻,受《易》及《禮記》《毛詩》,又入鐘山定林寺聽內典,其業皆通。而縱情誕節,時人未之知也,唯獻與汝南周顒深器異之。起家齊秘書郎,遷太子舍人。出為建安太守,為政有恩信,民不忍欺。每伏臘放囚還家,依期而返。入為尚書三公郎不拜遷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禮記》於卷背書之謂為《隱義》永明十年遷侍中領步兵校尉轉為國子祭酒。鬱林嗣位,胤為後族,甚見親待。累遷左民尚書。胤雖貴顯,常懷止足。建武初,已築室郊外,號曰小山,恆與學徒游處其內。至是,遂賣園宅,欲入東山,未及發,聞謝朏罷吳興郡不還,胤恐後之,乃拜表辭職,不待報輒去。明帝大怒,使御史中丞袁昂奏收胤,尋有詔許之。胤以會稽山多靈異,往游焉,居若邪山雲門寺。永元中,征太常、太子詹事,並不就。高祖霸府建,引胤為軍謀祭酒,胤不至。高祖踐阼,詔為特進、右光祿大夫,亦不就。有敕給白衣尚書祿、胤固辭。有敕山陰庫錢月給五萬,胤又不受。於是遣何子朗、孔壽等六人於東山受學。太守衡陽王元簡深加禮敬,月中常命駕式閭,談論終日。胤以若邪處勢迫隘,不容生徒,乃遷秦望山。胤家世年皆不永,唯祖尚之至七十二。胤年登祖壽,乃移還吳,作《別山詩》一首,言甚悽愴。至吳,居虎丘西寺講經論,學徒復隨之,東境守宰經途者,莫不畢至。中大通三年,卒,年八十六。
(節選自《梁書·何胤傳》)
譯文/翻譯:
何胤,字子季。八歲的時候,他為父母親守喪,像成人一樣因哀痛而毀傷了身體。長大成人之後,他愛好學習。拜沛國劉獻為師,學習《易》及《禮記》《毛詩》;又進鐘山定林寺學習佛經。這些東西他都學得精通。但是他隨任情性,不拘小節,當時沒有人了解他,只有劉獻和汝南周顒深深器重他,認為他是奇才。何胤初仕任齊秘書郎,遷任太子舍人。出京任建安太守,他施政講究恩德信義,百姓不忍心欺騙他。每逢伏日臘日,何胤都把關押的囚犯放回家,這些囚犯也都如期返回,沒有一個乘機逃跑。何胤入京任尚書三公郎,還未受任,又遷任司徒主簿。何胤註解《易》,又解說《禮記》,解說的文句就寫在原書書卷的背面,因此稱為《禮記隱義》。永明十年,何胤遷任侍中,領步兵校尉,轉為國子祭酒。鬱林王繼位為帝,何胤因為是皇后的親族,所以很受親寵優待。又積功遷任左民尚書。何胤雖然富貴顯赫,但他卻常有辭官退隱之心。建武初年,他已在郊外建了座房子,稱之為小山,他常常和士林友人在建造的房子裡棲游。到這時,何胤就賣掉了自己的宅院,想歸隱東山。還沒開始籌辦,何胤就聽說謝朏被免去吳興郡太守之職後並不回京,他擔心謝朏搶先隱居東山,於是就上表辭職,不等朝廷回復就擅自離京。明帝十分生氣,命御史中丞袁昂上表啟奏收捕何胤,不久,又下詔準許辭職。何胤認為會稽的山靈妙神奇,就去那兒遊覽,住在若邪山雲門寺。永元年間,朝廷徵召他為太常、太子詹事,都不赴任。高祖藩王府建立,選拔何胤任軍謀祭酒。何胤不肯到王府任職。高祖登上帝位,下詔任命何胤為特進、右光祿大夫,他也不去就職。高祖又下命令賜給何胤白衣尚書的封號,領取尚書俸祿,何胤堅決拒絕。高祖又命令從山陰庫中每月供給何胤五萬錢,何胤又不肯接受。高祖於是派何子朗、孔壽等六人到東山何胤處去學習。太守衡陽王蕭元簡對何胤十分尊崇,以禮相待,每月都常常駕車去何胤家,和他整天談論。何胤因為若邪山地勢狹隘,容不下學生,於是遷往秦望山。何胤家幾代人壽命都不長,只有他祖父何尚之活到七十二歲。何胤年紀到了七十二歲時,就離開秦望山,遷移到吳,他作了一首《別山詩》,言辭十分悽愴哀傷。到吳之後,何胤在虎丘西寺講論經學,學生們又都跟隨他學習,東部地方長官往來途中經過吳,個個都要到寺中聽何胤講經。中大通三年,何胤去世,死時八十六歲。
《梁書·何胤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