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馬文升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臨洮饑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敗寇黑水口,又敗之湯羊嶺,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和飢,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日:“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明年,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餘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於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溏罷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饑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正德時,朝政已移於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於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後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節選自《明史·馬文升傳》)
譯文/翻譯:
馬文升,字負圖,相貌奇異,很有力氣。景泰二年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御史。先後巡按山西、湖廣,依法裁處奸邪,名聲很大。成化初年,被徵召升任南京大理寺卿。滿四作亂時,馬文升憑藉所記功勞提拔為左副都御史。賑濟鞏昌、監洮的災民,撫慰安頓流亡百姓,成績顯著。當時,在黑水口打敗襲擾之敵,又在湯羊嶺打敗他們,刻石記功後返回。提升為右都御史,總管督率漕運事宜。淮安、徐州、和州三地發生饑荒,他從江南調撥十萬石糧食,五萬兩鹽價銀賑濟災民。孝宗即位,被徵召拜官為左都御史。弘治元年馬文升上書條陳十五件事,經過討論後全部付諸實行。孝宗效仿古天子親自耕種藉田,教坊就向孝宗進獻雜戲。文升嚴肅地說:“天子剛剛登基應當讓他懂得農事的艱難,你們演戲是什麼意思?”立即呵斥他們離去。第二年,擔任兵部尚書,依舊督率團營。天下太平的時間已經很久,使得軍政荒廢鬆弛,西北少數民族不時到邊塞附近窺伺。文升嚴格考核各個將校,罷免了三十多個貪婪懦弱的將校。奸人對他十分怨恨,夜間拿著弓箭守候在他的門口,有的寫了誹謗信射到東長安門內。馬文升治理兵部十三年,盡心於軍務,在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方面,多次上書陳述有利國家、合乎時宜的事。只要是對國家有利的,即使不在職責範圍內,馬文升也會言無不盡。他曾經認為太子年齡到了四歲,應當儘早曉諭教誨,請求選擇敦厚謹慎、老成持重、精通典籍的人,由他們教育扶持太子,所有的言談舉止都以正確的方法引導。山東大旱,浙江及南京鬧水災,文升奏請皇帝命令有關部門賑濟撫恤,操練士卒以備不測。都被孝宗採納。馬文升在朝廷官員中年高德劭,皇上也誠心誠意地任用他,諸位大臣沒有人敢望其項背。吏部尚書屠滽被罷免,倪岳代替屠滽,倪岳死後,用文升代替他。南京、鳳陽颳大風、下大雨,屋子被毀壞,大樹被拔起,文升請求皇上減少宴飲撤去歌舞,修養德行,反省過失,開御前講席,杜絕宴會遊樂;停下不亟待解決的事務,停止額外的織造;賑濟饑民,搜捕盜賊。後來,文升又上書諫論吏部掌管的十件事。文帝都加以讚揚並採納。正德年間,朝政被宦官把持,文升年邁,接連上疏要求回鄉,皇上答應了他。在家閒居,無事從不到州城去。說到當時政事,總是皺著眉頭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歲。馬文升文武兼備,擅長應付事變,朝中的大事常常等待他來決定。鎮守邊關有功,外國都聽說他的名聲。特別重視氣節,磨礪自己端正不苟的品性,一生走正直之道。死後一年多,盜匪到了鈞州,因為文升的家在鈞州,就離開了。
《明史·馬文升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