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袁渙傳》原文及翻譯

三國志

原文:

袁渙,陳郡扶樂人也。郡命 為功曹,後辟分府,舉高第。劉備之為豫州,舉渙茂才。後避地江淮間,為袁術所命。術每有所咨訪,渙常正議,術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禮也。頃之,呂布擊術於阜陵,渙往從之,遂復為布所拘留。布初與劉備和親,後離隙。布欲使渙作書詈辱備,渙不可,再三強之,不許。布大怒,以兵脅渙曰:“為之則生,不為則死。”渙顏色不變,笑而應之曰:“渙聞唯德可以辱人,不聞以罵。使彼固君子邪,且不恥將軍之言,彼誠小人邪,將復將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於彼。且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復罵將軍,可乎?”布慚而止。
布誅,渙得歸太祖(指曹操)。渙言曰:“夫兵者,兇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義,兼撫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與之死而可與之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 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把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內賴公,得免於危亡之禍,然而民未知義,其唯公所以訓之,則天下幸甚!”太祖深納焉。是時新募民開屯田,民不樂,多逃亡。渙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遷,不可卒變,易以順行,難以逆動,宜順其意,樂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強。”太祖從之,百姓大悅。遷為梁相,為政崇教訓,恕思而後行,外溫柔而內能斷。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前後得賜甚多,皆散盡之,家無所儲,終不問產業,乏則取之於人,不為白敫 察之行,然時人服其清。時有傳劉備死者,群臣皆賀;渙 以嘗為備舉吏,獨不賀。

譯文/翻譯:

袁渙,陳郡扶樂人。郡守任命他擔任功曹之職,後來又舉薦給公府,在官吏考核中獲得較高的等級。劉備任豫州牧,推薦袁渙為秀才。後來袁渙避難於江淮之間,被袁術所任用。袁術每次向袁渙諮詢探問,袁渙總是正氣凜然地論述自己的主張,袁術辯駁不過,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對他以禮相待。不久,呂布在阜陵攻打術法,袁渙隨袁術一起迎戰,於是又被呂布拘留。呂布當初和劉備和睦親近,後來有了矛盾。呂布想讓袁渙寫信去大罵羞辱劉備,袁渙認為不能這樣做,呂布再三強迫他,都不答應。呂布大怒,用刀劍來威脅袁渙說:“做這件事就能活,不做這件事就死。”袁渙臉色絲毫沒有改變,笑著對呂布說:“我聽說只有德行可以用來羞辱別人,沒聽說用污言穢語來羞辱別人的。假使他本來就是個君子,將不會以將軍你的話為恥辱,假如他實在是個小人,將用的話回覆你,那么受辱的是你而不是他。再說我先前侍奉劉將軍,就像今天侍奉你一樣,假如有一天我離開這裡,再來痛罵將軍,行嗎?”呂布自感慚愧而作罷。
呂布被殺,袁渙得以回到太祖身邊。袁渙曾對太祖說“武器,是種兇器,萬不得已才使用。用高尚的品行來影響他人,用仁義的思想來感化他人,則時安撫那裡的百姓,替他們掃除危害。這樣,所以百姓才可以和他們同生死。您洞明事理舉世罕見,古人用來爭得民眾的方法,您已經勤勉地實行了;當今官府失去民眾的弊政,您也已經引以為戒了,四海之內依靠您得以免於危亡的災禍,然而百姓還不懂得仁義,希望您教導他們,那么真是天下的福分了。”太祖很欣賞地採納了他的建議。當時剛剛招募百姓去開墾荒地,百姓都不願意,紛紛逃離。袁渙對太祖說:“百姓安於入土,不願輕易遷移,千萬不能突然讓他們離開故土,順著他們容易,違背他們困難,應該順著他們的心意,願意去墾荒的就讓他們去,不願意去的不可勉強。”太祖採納了他的意見,百姓非常高興。(後來),袁渙升任梁相,治理政事崇尚教育引導,本著寬恕的原則思考後再去實行,外表溫和而內心果斷。因為生病離開官任,百姓想念他。他前後得到的賜物很多,但他都分發給別人,家中沒有什麼積蓄,始終不問自己的家產,缺什麼就從別人那裡取用,不願意做出清白的姿態,但當時的人都欽服他的清廉。當時有傳說劉備已死,群臣都拍手慶賀,袁渙因為自己曾經被劉備舉薦為吏,獨自不表慶賀。
《三國志·魏書·袁渙傳》《三國志·袁渙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三國志·魏書·袁渙傳》原文及翻譯0
《三國志·魏書·袁渙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