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王彬傳》原文及翻譯

晉書

原文:

王彬字世儒。少稱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後與兄廙俱渡江,為揚州刺吏劉機建武長史。元帝引為鎮東賊曹參軍,轉典兵參軍。豫討華軼功,封都亭侯。愍帝召為尚書郎,以道險不就。遷建安太守,徒義興內史,未之職,轉軍諮祭酒。中興建,稍遷侍中。從兄敦舉兵入石頭,帝使彬勞之。會周顗遇害,彬素與顗善,先往哭顗,甚慟。既而見敦,敦怪其有慘容,而問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復何為者哉!”彬勃然數敦曰:“兄抗旌犯順,殺戮忠良,謀圖不軌,禍及門戶。”音辭慷慨,聲淚俱下。敦大怒,厲聲曰:“爾狂悖乃可至此,為吾不能殺汝邪!”時王導在坐,為之懼,勸彬起謝。彬曰有腳疾已來見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復何所謝敦曰腳痛孰若頸痛彬意氣自若殊無懼容。後敦議舉兵向京師,彬諫甚苦。敦變色目左右,將收彬,彬正色曰:“君昔歲害兄,今又殺弟邪?”先是,彬從兄豫章太守棱為敦所害,敦以彬親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應勸含投彬。含曰:“大將軍平素與江州云何,汝欲歸之?”應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當人強盛時,能立同異,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興愍惻。荊州守文,豈能意外行事!”含不從,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於江。彬聞應來,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並是敦親,皆除名。詔曰:“司徒導以大義滅親,其後雖或有違,猶將百世宥之,況彬等公之近親。”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節選自《晉書·王彬傳》)

譯文/翻譯:

王彬字世儒。從小就以品行端正著稱,二十歲時,不接受州郡的任命。後來與其兄王廙一起渡江,任揚州刺史劉機的建武長史。元帝召他為鎮東賊曹參軍,轉任典兵參軍。參預征討華軼有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他為尚書郎,以道路險阻沒有就任。升任建安太守,調任義興內史,沒有就職,轉任軍諮祭酒。中興以後,逐漸升任侍中。堂兄王敦舉兵入石頭,皇帝派王彬去慰勞。正碰上周顗遇害,王彬向來與周顗友好,就先去哭周顗,非常悲痛。然後去見王敦,王敦奇怪他面有悲容,就問他為什麼。王彬說:“剛剛去哭伯仁,感情還沒有平復。”王敦生氣說:“伯仁自己招致處死,而且像一般人那樣對待你,你這又是為什麼!”王彬生氣地數落王敦說:“兄長起兵zao6*反,殺戮忠良,圖謀不軌,災禍殃及家族。”言辭慷慨激昂,聲淚俱下。王敦大怒,厲聲說:“你狂妄悖亂到這種地步,以為我不能殺你嗎!”當時王導也在座,很為他擔心,勸他起身謝罪。王彬說:“自從有腳病以來,見了天子還不想拜,現在怎能下跪!這又有什麼可謝罪的!”王敦說:“腳痛哪比得上脖子痛?”王彬神情自如,毫無懼色。後來王敦商議向京都進兵,王彬苦苦勸諫。王敦變了臉色,示意左右把他抓起來,他嚴肅地說:“君往年害兄,現在又要殺弟嗎?”在此之前,王彬堂兄豫章太守王棱被王敦殺害,王敦因王彬是親戚所以容忍了他。王敦死後,王含想投奔王舒,王應勸王含投奔王彬。王含:“大將軍平常和王江州關係怎么樣,你還想投奔他?”王應說:“這就是應該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別人強盛的時候,敢於表明不同的看法,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看到別人衰危,必定產生憐憫惻隱之心。而王荊州墨守條規,豈能超越常規行事!”王含不聽,於是一起去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投入江中。王彬聽說王應要來投奔,秘密地準備了船等候。後來他們沒有來,感到十分遺憾。王敦之亂平定後,有關部門上奏說王彬和兄弟之子安成太守王籍之是王敦的親戚,都應除名。下詔說:“司徒王導大義滅親,他的後人即使犯有過失,還要寬恕百代,何況王彬等是他的近親呢。”就寬恕了他們。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晉書·王彬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晉書·王彬傳》原文及翻譯0
《晉書·王彬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