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張鎰傳》原文及翻譯

舊唐書

原文:

張鎰,蘇州人,朔方節度使齊丘之子也。以門蔭授左衛兵曹參軍。遷屯田員外郎,轉祠部、右司二員外。母憂居喪有聞,免喪,除司勛員外。大曆五年,除濠州刺史,為政清淨,州事大理。乃招經術之士,講訓生徒,比去郡,升明經者四十餘人。李靈曜反於汴州,鎰訓練鄉兵,嚴守御之備,詔書褒異,加侍御史、沿淮鎮守使。德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尋除河中晉絳都防禦觀察使。到官數日改汴滑節度觀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辭逗留於中路征入養疾私第未幾拜中書侍郎集賢殿學士修國史。
盧杞忌鎰名重道直,無以陷之,以方用兵西邊,杞乃偽請行,上固以不可,因薦鎰以中書侍郎為鳳翔隴右節度使代朱泚,與吐蕃相尚結贊等盟於清水。將盟,鎰與結贊約各以二千人赴壇所,執兵者半之,列於壇外二百步;散從者半之,分立壇下,鎰與結贊升壇為盟。初,約漢以牛,蕃以馬為牲,鎰恥與之盟,將殺其禮,乃請結贊曰:“漢非牛不田,蕃非馬不行,今請以羊豕犬三物代之。”結讚許諾。時塞外無豕,結贊請以羝羊,鎰出犬、牡羊,乃坎於壇北刑之,雜血一器而歃。 
盟畢,結贊請鎰就壇之西南隅佛幄中焚香為誓,誓畢,復升壇飲酒。獻酬之禮,各用其物,以將厚意而歸。
德宗將幸奉天,鎰竊知之,將迎鑾駕,具財貨服用獻行在。李楚琳者,嘗事朱泚,得其心。軍司馬齊映等密謀曰:“楚琳不去,必為亂。”乃遣楚琳屯於隴州。楚琳知其謀,乃託故不時發。鎰始以迎駕心憂惑,以楚琳承命去矣,殊不促其行。鎰修飾邊幅,不為軍士所悅。是夜,楚琳遂與其黨王汾、李卓、牛僧伽等作亂。鎰夜縋而走,出鳳翔三十里,及二子皆為候騎所得,楚琳俱殺之。尋贈太子太傅,葬事官給。
(節選自《舊唐書﹒張鎰傳》)

譯文/翻譯:

張鎰,蘇州人,是朔方節度使齊丘的兒子。因為先輩的餘蔭被授予左衛兵曹參軍。升任屯田員外郎,又轉任祠部、右司二員外。母親去世,他在家守喪有名望,被免除服喪,被授予司勛員外。大曆五年,被授予濠州刺史,為政清廉乾淨,州里的事物得到很好的治理。於是他招來懂得經書學問的的人,為學生做講解培訓,等到他離開當地時,因為懂經意而被選為士的的人達到四十多人。李靈曜在汴州zao6*反,張鎰訓練鄉兵,嚴格加強了防守抵禦的準備,皇上搬詔特別嘉獎,加封侍御史、沿淮鎮守使。德宗即位,招到京城授予吏部侍郎,不久又被任命河中晉絳都防禦觀察使。上任幾天之後又改任滑節度觀察使、兼御史大夫,因為患病辭去官職,在路途中停留了一段時間,被召回京城,在自己家裡養病。不久,被授予中書侍郎、集賢殿學士,編修國史。
盧杞忌恨張鎰名氣大行為正直,又沒有辦法陷害他,因為西邊正用兵打仗,盧杞就假裝請求前往,皇上堅持認為不可以,於是推薦張鎰憑中書侍郎的身份作為鳳翔隴右節度使來取代朱泚。與吐蕃相尚結贊等人在清水結盟。將要舉行結盟儀式,張鎰和結贊約定各帶二千人趕赴祭壇所在地,有一半人帶著兵器,在祭壇外二百步遠排列;散開另一半跟隨的人,分別站在祭壇下,張鎰和結贊登上祭壇結盟。開始的時候,雙方約定漢人用牛,吐蕃人用馬來作為祭禮供品,張鎰認為中原與吐蕃結盟是恥辱的,準備降低這個禮儀的規格,於是請求結贊說:“漢人沒有牛就不能種田,吐蕃人沒有馬就不能行路,請求用羊、豬、狗三種家畜來代替牛馬。”結贊同意了。當時塞外沒有豬,結贊請求用羝羊來代替,張鎰拿出狗和牡羊,於是在祭壇的北邊修築台子殺了這些牲禮,把這些動物的血混在一個器皿里然後抹在嘴唇上。
會盟結束,結贊請張鎰到祭壇西南角的供佛的帳篷里焚香立誓,結束後,又登上祭壇飲酒。雙方獻出給對方的禮物,都用自己的物產,用來讓對方帶著彼此的深厚的情義回去。
德宗將要駕臨奉天,張鎰私下裡知道了,準備迎接皇上,準備了一些財物用品要獻給皇上下榻的地方。李楚琳曾經侍奉朱泚,知道他的想法。軍司馬齊映等人密謀說;“楚林不離開,一定會zao6*反。”於是派楚林到隴州駐守。楚林了解這個計謀的用意,於是找藉口不按時出發。張鎰起初因為迎接皇上而心中憂慮惶惑,認為楚林會接受命令離開,也就沒有特別的督促他行動。張鎰過於追求迎駕活動的細節,不被軍隊里的人喜歡。當天晚上,楚林就和他的同黨王汾、李卓、牛僧伽等發起叛亂。張鎰連夜用繩子從城牆上順下來逃跑,出了鳳翔三十里,和他的兩個兒子都被等在那裡的騎兵抓獲,楚林把他們都殺了。不久朝廷追贈張鎰太子太傅,喪事由公家出財物辦理。
《舊唐書﹒張鎰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舊唐書﹒張鎰傳》原文及翻譯0
《舊唐書﹒張鎰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