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辨業的文言文介紹

大學辨業的文言文介紹

《大學辨業》

清代顏李學派的代表作。清李塨著。

【作者簡介】

李塨(1659-1733),字剛主,號恕谷。保定蠡縣(今屬河北)人。少時師事顏元,專治禮、數、射、御、兵法、樂諸學,棄八股,與顏元同創“顏李學派”。三十二歲中舉後出遊,結交名士,研討學術。晚年隱居家鄉,講學經農,著作除此書外,還有《國小稽業》、《聖經學規纂》、《論學》、《平書訂》、《擬太平策》、《傳注問》、《恕谷後集》。此書闡述《大學》旨義,發揮顏元之學。

【書籍簡介】

《大學辨業》認為程朱、陸王的心性理論雖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專講性天,脫離實際的懸空之學,有違聖人“下學上達”的遺訓,“朱子《孟子注》以知性知天為格物致知,存心養性為誠意、正心、修身;蓋欲先上達而後下學也,至陸王則又以為上達即是下學,兩派不同在此。不知不先下學,所謂上達非上達也,非大體也,皆佛氏之空幻耳”(卷三)。強調“上達”必由“下學”方能獲得。反對宋明理學“主靜”的`修持方法,認為閉目靜坐是佛老的主張。“心之靜,只是須臾,不可主之也。主此必人二氏矣。”(卷四)

對“格物致知”的解說,與其師顏元有所不同。訓“格”為“至”,訓“格物”為由學致知,“然不曰學而曰格,何也?學有淺深,皆可謂學。格者,由淺及深,無所不到之謂也”(卷二)。強調由學獲得知,由知指導行。“致知在格物者,從來聖賢之道,行先以知,而知在於學。”(卷二)“學於平日為學,行於臨事為行。”(卷三)因此,與顏元不同,認為先知而後行,“不知不能行,不行不可謂真知”(同上)。並把知行看做是平行的兩個方面,“格物之於禮樂,學也、知也;修身之於禮樂,行也”(卷四)。正因為對“格物致知”和知行關係作了如此理解。李塨和顏元所走的學術路線不同,走進了考據學的狹路。

【版本】

光緒初年由王灝收入《顏李遺書》,1923年收入四存學會編印的《顏李叢書》。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大學辨業的文言文介紹0
大學辨業的文言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