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虛詞用法

文言文的虛詞用法

文言文虛詞用法

之:

一、代詞

1、人稱代詞,譯作“他”、“她”、“他們”

①公與人乘,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②陳勝佐之,並殺兩尉。(《陳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論語>十則》)

④醒侯故使之問之。(《扁鵲見蔡醒公》)

2、指示代詞,指代事物,譯作“它”、“它們”或直譯事物名稱。

①學而時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

②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狼》)

③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十則》)

④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宋定伯捉鬼》)

⑤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詞:

1、結構助詞,譯作“的”

①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讀孟嘗君傳》)

⑤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結構語氣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①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扁鵲見蔡桓公》)

③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觀滄海》)

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3、語氣助詞,湊足音節。

①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④頃之,賊二十餘騎四面集,步行負弓矢從者百許人。(《大鐵椎傳》)

4、結構助詞,提前賓語的標誌。

①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愛蓮說》)

②何陋之有?(《陋室銘》)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

而:

一、連詞

1、表示並列關係的`連詞,可譯為“又”“而且”“也”等,有時也可不譯。

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2、表示承接關係的連詞,譯作“然後”“就”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

②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③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

3、表示轉折關係的連詞,譯作“但是”“然而”“卻”“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十則》)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

③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文言文的虛詞用法0
文言文的虛詞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