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歸納

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歸納

導語:文言文對有些同學來說可能很難,可是萬變不離其宗,多看多讀多記多些理解就會了。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歸納,希望對你有幫助!

《蘭亭集序》文言知識整理

一、通假字

1.趣舍萬殊(“趣”通“趨”,意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內(“悟”通“晤”,意為“面對面”)

二、古今異義

①是日也(是:古義:指代詞“這”;今義:判斷動詞,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義:長;今義:指修建、處理)

③所以遊目騁懷(所以:古義:指用來;今義:表因果關係連詞)

④信可樂也(信:古義:指實在;今義:指書信)

⑤向之所歡(向:古義:指過去;今義: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義:指旁邊,水邊;今義:指次序或質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義:指等到;今義:表並列關係連詞,和)

⑧曾不知老之將至(曾:古義:指竟然  今義:指曾經)

⑨亦將有感於斯文(斯文:古義:這次集會的詩文;今義:文雅)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動詞

(1)一觴一詠(觴:喝酒)

(2)映帶左右(帶:環繞)

(二)動詞作名詞

足以極視聽之娛(視、聽:眼睛、耳朵)

(三)動詞的使動

(1)引以為流觴曲水(流:使……流)

(2)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興:使……興,使……產生)

(四)形容詞作名詞

⑴ 群賢畢至(賢:有才有德的人、賢士)

⑵  少長鹹集(少長:少者、年輕的人)

⑶ 無絲竹管弦之盛(盛 :熱鬧的場面)

(五)形容詞的意動

(1)齊彭殤為妄作(齊: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當其欣於所遇(欣:以……為欣、對……感到高興)

(六)數詞的意動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一:把……看作一樣)

(七)副詞作動詞

足以極視聽之娛(極:盡情享受)

四、一詞多義

1 之

⑴所之既卷(動詞,意為“往,到達”)

⑵ 以之興懷(代詞,指“向之所欣……已為陳跡”)

⑶夫人之相與(取消句子獨立性)

⑷極視聽之娛(結構助詞,的)

⑸向之所欣(音節助詞,不譯)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為“高”)

⑵況修短隨化(長,修短指壽命長短)

⑶ 乃重修岳陽樓(意為“修建”)

⑷修守戰之具(意為“整治治辦)

3 雖

⑴雖趣舍萬殊(雖然,連詞)

⑵雖世殊事異(即使,連詞)

4 於

⑴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意為“在,介詞”)

⑵欣於所遇(意為“對,介詞”)

⑶終期於盡(意為“到,介詞”)

5 以

⑴引以為流觴曲水(意為“把,介詞”)

⑵亦足以暢敘幽情(意為“用來,介詞”)

⑶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意為“因,介詞”)

6一

⑴ 若合一契 (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樣)

⑶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看作一樣)

⑷ 一觴一詠(有的,表示分指,一邊……一邊……)

⑸ 悟言一室之內(數詞,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① 死生亦大矣(語意上構成判斷)

② 固知一生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③ 其致一也

(二)倒裝句

1.狀語後置

⑴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⑵當其欣於所遇

⑶終期於盡

⑷不能喻之於懷

⑸亦將有感於斯文

2.定語後置

⑴仰觀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類之盛

⑶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眾人)列坐(於)其次

2、(眾人)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

3、悟言(於)一室之內

4、放浪(於)形骸之外

【古今異義】

1.其次

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水邊。如:列坐其次。

今義:① 次第較後;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斯文

古義:這次集會的詩文。如:亦將有感於斯文。

今義:文雅;文化或文人。

3.懷抱

古義:胸懷抱負。

今義: ①抱在懷裡; ② 胸前; ③ 心裡存著; ④ 打算。

4.以為

古義:把……作為。如: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

今義:認為。

5.所以

古義:①所用來。如:所以遊目騁懷;②……的原因。如:所以興懷。

今義:①表因果關係的連詞;②實在的情由或適宜的舉動(限用於固定詞組中做賓語)。

6.俯仰

古義:形容時間短暫  今義:低頭抬頭

7.品類

古義:物品,物類。指天地萬物  今義:物品的種類

【涉及成語】

群賢畢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隨事遷、感慨系之、遊目騁懷

《赤壁賦》文言知識梳理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⑴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

⑵ 山川相繆(通“繚”,環繞)

⑶ 舉酒屬客(通“囑”,勸人飲酒)

⑷ 舉匏樽以相屬(通“囑”,勸人飲酒)

2.古今異義

(1) 徘徊於鬥牛之間

A古義:明月停留  今義:人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

B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一種競技方式

(2) 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

(3) 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曠遠的樣子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義:內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聖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徵

今義:美貌的人

3.一詞多義

(1)東  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軍)

東望武昌(名詞作狀語,向東)

(2) 望  七月既望(名詞,農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看)

(3) 下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占)

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名詞,下面)

(4)如 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往)

如訴如泣(副詞,像)

(5)白 白露橫江(白色的,形容詞)

不知東方之既白(亮,形容詞)

(6)歌  歌窈窕之章(唱,動詞)

歌曰:“……”(歌詞,名詞)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調或節拍,名詞)

4.詞類活用

(1) 名詞用作狀語。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向南)/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

(2) 名詞用作動詞。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打魚砍柴)/ 下江陵(攻占)/ 順流而東(向東進軍)

(3)名詞的意動用法。

侶魚蝦而友麋鹿(以……為侶,以……為友)

(4) 動詞的使動用法。

舞幽壑之潛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婦(使……哭泣)

(5)形容詞用作動詞。

正襟危坐(整理)/ 渺滄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

二、文言虛詞

1.而

(1) 連詞,錶轉折。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 連詞,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3) 連詞,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問客

(4) 連詞,表並列。  侶魚蝦而友麋鹿

2.之

(1) 助詞,的'。  月出於東山之上 / 哀吾生之須臾

(2)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凌萬頃之茫然

(3)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 / 吾與子之所共適

(4) 代詞,它、它們。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 耳得之而為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節助詞)

(6)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7)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去,往)

3.於

(1) 介詞,在。  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 / 徘徊於鬥牛之間 / 漁樵於江渚之上/ 托遺響於悲風 / 於是飲酒樂甚

(2) 介詞,從。  月出於東山之上

(3) 介詞,被。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4.乎

(1) 語氣詞,表示疑問,呢。  而又何羨乎

(2)語氣詞,表反問,嗎。 此非盂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3)語氣詞,表疑問,嗎。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4) 介詞,在。 相與枕藉乎舟中

(5) 形容詞詞尾。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6)用在句中錶停頓或舒緩語氣,語氣詞。郁乎蒼蒼 / 知不可乎驟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

(2)其聲嗚嗚然(指示代詞,那)

(3)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4)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萬頃之茫然 / 蘇子愀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2)何為其然也(這樣,代詞)

(3)其聲嗚嗚然(語氣詞,相當於“焉”,表陳述語氣,可不譯)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此非曹孟德之詩乎(用“非”表否定判斷)

(3)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斷)

(二)倒裝句

1.狀語後置句

游於赤壁之下 / 漁樵於江渚之上 / 寄蜉蝣於天地 / 托遺響於悲風 / 月出於東山之上

2.賓語前置句

何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羨乎!

3.定語後置句

凌萬頃之茫然 / 客有吹洞簫者

(三)被動句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用“於”表被動)

(四)疑問句

(1)何為其然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

(2)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3)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

(4)此非曹孟德之詩乎(“乎”表反問語氣)

四、成語

羽化飛天  不絕如縷  正襟危坐  橫槊賦詩

逝者如斯  杯盤狼藉  如泣如訴  遺世獨立

《游褒禪山記》文言知識歸納

一、通假字

1.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二、古今異義詞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義:十分之一。 今義:數詞。

2.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古義:不平常。 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十分,很。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泛指求學的人,指讀書人。今義:特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4.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是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相當於“……的原因”。

今義:常用來表示因果關係的連詞。

5.於是余又嘆焉。

古義:“於”,介詞,對;“是”,代詞,這件事。為單音詞連用。

今義:合用為一個連詞。

6.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古義:周圍; 今義:左和右兩方面、支配、表示概數等

7.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古義:到達,達到,動詞; 今義:表示另提一事或達到某種程度

三、一詞多義

1. 乃

①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②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於是)

④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

③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②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於”等)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5.然

①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如此,這樣)

②吳廣以為然(對,正確)

③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名詞作動詞,築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馬,仗舟楫(動詞,捨棄)

③舍相如廣成傳舍(動詞,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詞,宿舍、旅店)

7.以

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詞,在、從)

②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連詞,表並列,並且)

③余與四人擁火以入(連詞,表順承,就,便,或不譯)

④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與“故”組成固定結構,表因果,因此)

⑤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與“所”組成固定結構,表原因,……的原因)

8.其

⑴始舍於其址。(代詞,它的,代華山)

⑵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代詞,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時間)

⑶距其院東五里。(代詞,那,代慧空禪院)

⑷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代詞,它,代華山洞)

⑸其文漫滅。(代詞,它的,代仆碑)

⑹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代詞,它上面)

⑺其下平曠,有泉側出。(代詞,它的,代華山)

⑻問其深。(代詞,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譯作“那個洞”)

⑼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代詞,代“好游者”,譯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其進”的“其”是指代第一個分句,譯作“那”,“其見”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譯作“那”)

⑾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代詞,它的,代後洞)

⑿蓋其又深。(代詞,指代後洞,譯作“那”)

⒀則其至又加少矣。(代詞,那些,代遊客)

⒁既其出。(句中語氣助詞,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⒂則或咎其欲出者。(代詞,指代“欲出者”,譯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第一人稱代詞,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代詞,他們)

⒅其孰能譏之乎?(副詞“其……乎”這個固定格式,用來表示反問,可譯作:難道……嗎?)

⒆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代詞,指代那些以訛傳訛的情況,可譯為“那”)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有泉側出。側:名詞作狀語,從旁邊

2.名詞作動詞

①始舍於其址。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築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禪。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③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作名詞

①而其見愈奇。 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②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

③往往有得。 得:動詞作名詞, 心得,收穫。

④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②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險遠:險遠的地方。

2.形容詞作動詞

①好游者亦不能窮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3.形容詞的使動

①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謬:弄錯,使……錯。

②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知。昏暗:使動,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詞作動詞

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極:副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①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者,……也:“者”錶停頓語氣,“也”表判斷語氣)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者,……也)

③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者,……也)

④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斷句,“此”是主語,“所以”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的原因”,“也”語氣助詞,表判斷)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裝句

1.狀語後置句

①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②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2.定語後置

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隨(之)以止也(省賓語)

②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之)以怠。(省賓語)

③余於仆碑,又以(之)悲夫古書之不存。(省賓語)

④有碑仆(於)道(省介詞)

五、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譏之乎?(難道……嗎?)  2.何可勝道也哉! (哪裡……呢!)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就是……的緣故。)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歸納0
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