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言文及翻譯和賞析

短文言文及翻譯和賞析

中學教材中文言文篇幅較多,明珠璀璨,字字瑰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短文言文及翻譯和賞析,歡迎閱讀。

1、鷸蚌相爭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暴,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甘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孰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賞析

趙國將要討伐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遊說趙文惠王說:“今天我來,渡過易水時,看到有個河蚌剛剛打開曬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會有死蚌了。”河蚌也對鷸說:“(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的嘴不取出來,明天你的嘴不取出來,那就會有死鷸了。”兩個不肯互相放棄,漁夫看見了,就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現在趙國攻打燕國,燕趙兩國長時間相持,對兩者都沒好處。我擔心強大的秦國要成為漁夫了。所以請大王再仔細考慮這件事。”趙文惠王說:“好。”於是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計畫。

賞析

鷸蚌相爭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各種紛繁複雜的矛盾鬥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相持不下,就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所以,在生活中應該學會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訴人們:大敵當前,弱小者之間要聯合起來,消除矛盾,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敵人。處理內部事務也是這樣,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部爭鬥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權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謙讓,以免顧此失彼,讓別人鑽空子。

2、罵鴨

邑西白家莊居民某,盜鄰鴨烹之。至夜,覺膚癢。天明視之,茸生鴨毛,觸之則痛。大懼,無術可醫。夜夢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罰。須得失者罵,毛乃可落。”而鄰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嘗征於聲色。某詭告翁曰:“鴨乃某甲所盜。彼甚畏罵焉,罵之亦可警將來。”翁笑曰:“誰有閒氣罵惡人。”卒不罵。某益窘,因實告鄰翁。翁乃罵,其病良已。

異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懼也:一攘而鴨毛生!甚矣,罵音之宜戒也:一罵而盜罪減!然為善有術,彼鄰翁者,是以罵行其慈者也。”

(選自蒲松齡《聊齋志異》)

注釋

1邑:縣。振作者家鄉淄川縣。2茸生:細毛柔密叢生。3雅量:度量寬宏。《晉書·李壽載記》:“(壽)敏而好學,雅量豁然。”4征:表露,表現。5良已:完全痊癒。6攘:竊取。

譯文

淄川城西白家莊的某人,偷了鄰居的一隻鴨子煮著吃了。到夜裡,覺得全身發癢;天亮後一看,身上長滿了一層細細的鴨茸毛,一碰就疼,非常害怕,可又沒有辦法醫治。

夜裡,他夢見一個人告訴他說:“你的病是上天對你的懲罰,必須得到失鴨主人的一頓痛罵,這鴨毛才能脫落。”而鄰居老翁平素善良,心胸寬闊,丟了東西從來就不去計較或流露不高興的樣子。偷鴨的人很奸滑,便撒謊告訴老翁說:“鴨子是某某人所偷,他非常害怕別人罵,罵他可以預防他將來(再來偷鴨子)。”老翁笑道:“誰有那么多閒工夫生閒氣,去罵這種品行惡劣的人。”終不肯罵。偷鴨的人很難為情,只好把實情告訴了鄰居老翁;老翁這才肯罵,那人身上的鴨毛果然退了。

寫怪異故事的人(即作者蒲松齡)說:“太厲害啦,偷盜的人一定很害怕:一偷盜居然渾身長出鴨毛!太厲害啦,罵人的人應該小心啊:一聲罵竟然會把盜賊的罪孽減輕!但是,行善的人是有辦法的呀,那鄰居老人,是用罵的方法行善事的啊。”

賞析

這則故事至少給人兩點啟示:一是告誡那些做賊的壞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不管他偽裝得再好,也遲早會被別人發覺的,所以千萬不要做違背良心的壞事。二是勸誡那些受害之人,對於壞人壞事一定要檢舉揭發,只有這樣,才能打擊他的惡習,讓他不再危害人間。只有適當的懲罰,才能讓這些人醒悟、改惡從善。總結了道理:一個人如果做了壞事,卻以為別人不會知道,企圖掩飾,矇混過關,最終必將導致嚴重的後果。

3、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市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馬者至者三。

注釋

1.君人:當君主的。

2.涓(juān)人:宦官,國王的近臣,即中涓。官名,俗稱太監,擔任宮廷內灑掃的人。

3.於:向,對。

4.遣:派,派遣。

5.金:指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

6.反:通“返”,返回。

7.安事:猶言“何用”;哪裡用得著;怎么能夠。。

8.捐:丟掉,白白花費。

9.對:回答。

10.且:尚且。

11.市:買。

12.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於,在;是,這。

13.不能:不到,不滿。

14.期(jī)年:十二個月叫“期年”,即一整年。

15.三:並非實數,表示很多。

翻譯

從前有個想用千金重價徵求千里馬的國君。過了很多年,仍無收穫。這時,宮裡一位太監對君王說:“請您把這個差使交給我吧!”國君派遣他短短几個月內買到千里馬。侍臣用五百金將死千里馬的屍骨買了回來。返回把這件事給國君復命時,國君非常生氣,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馬,哪裡用得著用五百金買這死馬的屍骨?”侍臣說:“死馬的屍骨您都願意用重金買了,何況是活的馬?人們必定會認為您是真心想買馬的國君。一定有人自己上門獻馬。”在這以後,不到一年,國君果真得到了好幾匹別人主動獻來的千里馬。

賞析

《千金市骨》選自《戰國策·燕策》。文中敘述了燕王用千金求千里馬而不得,而地位卑下的涓人以五百金買得死千里馬的馬骨,由此引來多人獻千里馬的故事。文中對“君”與“涓人”兩個人物刻畫得十分生動,且妙趣叢生。“君”求千里馬“三年不能得”,而對“涓人”以五百金得死馬首則“大怒”;而“涓人”面對君主的責難卻從容應對,並信心十足地預言“馬今至矣”。事實證明,“涓人”的做法與預言都是正確的。短短百餘字,兩人的外在神態、內在特徵被描述的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令人喟嘆,發人深思。

假若千金才會招來千里馬的話,那么千里馬的成本可謂相當的高昂,而在擁有一大群千里馬後不合理的安置它們,或讓其耕於農田,或讓其老死槽間,或讓其日行十里,這顯然就是浪費千里馬的腳力了,也有悖於千金市骨的初衷。因此我們不但要樹立人才觀念,更要合理的最佳化配置人才,用好的制度發揮人才優勢。

這個典故是否屬實並不清楚,《戰國策》作為史實並不一定靠得住。然而,這個典故的廣泛傳播,卻反映出一種用人的普遍心理。後來人們就以此類比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等愛惜人才行為,看到了這一成語的正面激勵含義,卻往往忽略了它有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

必須注意到,千金買到的,不是千里馬本身,而是千里馬的屍首。這就同尋求真正的千里馬有了差別。不注意這種差別,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說到底,“市骨”不是需要骨頭,但就是因為它出自千里馬,所以才有了連帶價值。這種價值是一種愛屋及烏的價值,而不是烏鴉本身有價值。假如沒有後續的千里馬,恐怕那副爛骨頭白送也沒人要。所以,千金市骨僅僅是打出了一個廣告,掛起了一個幌子,上面寫的是求賢若渴。是不是真正如此,人們還得看後續行為。如果是買來馬骨供奉起來,而活馬來了卻拒之門外,或者是對著馬骨感嘆千里馬不常有,而讓有千里馬資質的活馬在磨道里轉圈圈,這樣的千金市骨,人們不會把千里馬送來,而且現有的千里馬也會離去。現實中的某些高薪招聘,有的根本就不在乎吸引和挖掘人才,僅僅是為了吸引眼球,造成轟動效應。再進一步,對自己掌握的'人才,不是儘可能讓其發揮作用,而是用來給自己當作談資和顯擺的陳列品,那么,你手裡永遠只有一堆爛骨頭,而不能得到真正的千里馬。管理者必須清楚,幌子是為了吸引眼球,而目光所及要有後續的實際內容。市骨後,遇到真馬必須要動真格。

即便千金市骨產生了正面效應,還必須有相應的恰當使用千里馬的辦法配套,否則,就有可能由“千金市骨”變為“葉公好龍”。不少管理者開始是真心想吸引千里馬,也能夠看到千里馬的不同凡響。但是,活馬的情況是複雜的,不見得每天都能跑千里,有時還會尥蹶子。越是好馬,把騎手摔下來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不是好騎手,就不會把速度放在首位,而是把是否馴服聽話放在首位。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者很快就會對千里馬產生焦慮、厭煩甚至畏懼,久而久之,反而喜歡馬骨而討厭活馬。活著的有缺點,所以要死的。有些領導人之所以只要死英雄不要活模範,奧妙就在這裡。如果僅僅強調千金市骨,就很有可能變為馬骨收藏家。當一個領導人變為馬骨收藏家後,他屬下組織的生命力也就開始凋零。

有了使用千里馬的方法配套,企業有可能成為龍騰虎躍的跑馬場。但是,這種景象能不能持久,還需要交易之外的措施。“市”是一種交易,交易一旦有效,會使領導人擴大交易的效應,既然千里馬能買來,而且買來還跑得不錯,那么,很可能會順理成章走向“有錢能買鬼推磨”,誤以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用錢解決不了的事情。這種偏差,管理學界已經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尤其是組織行為學有較多研究,這裡無需贅言。

除了用人,經營管理的其他方面,也需要警惕千金市骨的負面效應。比如,在產品質量上,以千金買骨的方式樹立了質量樣板,但這種樣板只是為了掩飾大面積的質量低劣。在隊伍建設上,以個別傑出人物造成光環效應,而整體隊伍卻處於沒有陽光的燈下黑影之中。類似的現象,幾乎在管理的所有領域都可能看到,值得引起領導者的關注。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短文言文及翻譯和賞析0
短文言文及翻譯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