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後赤壁賦》閱讀答案及翻譯
(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節選自蘇軾《赤壁賦》)
(乙)於是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節選自蘇軾《後赤壁賦》)
11.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卒莫消長也卒:到底
B.洗盞更酌 更:重新
C.履巉岩,披蒙茸 披:撥開
D.掠予舟而西也西:向西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予乃攝衣而上
B.不知東方之既白 攀棲鶻之危巢
C.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凜乎其不可留也
D.於是攜酒與魚 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
1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文“客亦知夫水與月乎”一句在結構上承上啟下,緊扣“水”與“月”,以答客的方式,展開了富有哲理的議論。
B.甲文中蘇軾認為,無論宇宙還是人生,變與不變都是相對的,皆有短暫與永恆的兩面,人對天地萬物不必“羨其無窮”。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動態美,與甲文中“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靜態美,展現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態。
D.乙文道士化鶴的故事與“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關,作者藉此寄寓對超凡脫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嚮往。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1)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3分)
(2)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4分)
參考答案
1.D西:向西飛去。
12.C項“乎”均為助詞,用在形容詞後,相當於“然”;A項,連詞,錶轉折/連詞,表修飾;B項,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的;D項,連詞,和/介詞,和。
13.C“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都是動靜結合。
14.共7分(1)從不變的一面看,萬物和我們一樣都是永恆的,還羨慕什麼呢?(一線1分,共3分)
(2)昨天夜晚,邊飛邊叫經過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嗎?(一線1分,共4分)
【參考譯文】
(乙)於是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遊覽。長江的流水發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遊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岩,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颳起,波浪洶湧。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裡令人畏懼,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裡就在哪裡停泊。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隻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
過了一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遊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經過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麼地方。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