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記承天寺夜遊》柳宗元《小石潭記》閱讀答案及翻譯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節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13.解釋句子中加點的字(4分)
①念無與為樂者 ( )②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
③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④以其境過清( )
14.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每題2分)
(1)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5.兩文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6.《小石潭記》中“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和《記承天寺夜遊》中“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都寫到景物的“影”,作用有何不同?(4分)
17.《小石潭記》《記承天寺夜遊》兩位作者處境相似,但有人說柳宗元易傷感,而蘇軾較曠達,你同意這種說法嗎?並說明理由。(4分)
參考答案
13.考慮、想到於是、就大約因為
14.(1)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2)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裡。
15.甲文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乙文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
16.答:“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中的“影”是通過魚的影子來突出小石潭水的清澈;“蓋竹柏影也”是通過寫竹柏的影子來表現月色的澄澈透明,展現月光下的美好意境。
17.答:同意。《小石潭記》中柳宗元從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樂是短暫的,在“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的環境中頓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抒發了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愴的心緒;《記承天寺夜遊》中,蘇軾從美好的月色中獲得精神的復甦和心境的安寧。“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表現了作者安閒自適、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心情。
參考譯文
潭中的魚大約有百多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遊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樣曲折,像蛇爬行一樣彎曲,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裡。
我坐在潭邊,四下里竹林和樹木包圍著,寂靜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那種環境太過淒清,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記錄下了此地就離開。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柳宗元《小石潭記》閱讀答案及翻譯0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柳宗元《小石潭記》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