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紹,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嵇紹,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歲而孤,事母孝謹。武帝發詔征之,起家為秘書丞。紹始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如野鶴之在雞群。”戎曰:“君復未見其父耳。”累遷汝陰太守。尚書左僕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為吏部尚書,可使天下無復遺才矣。”沛國戴晞少有才智,與紹從子含相友善,時人許以遠致,紹以為必不成器。後為司州主簿,以無行被斥,州黨稱紹有知人之明。轉豫章內史,以母憂,不之官。
元康初,為給事黃門侍郎。時侍中賈謐以外戚之寵,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謐求交於紹,紹距而不答。及謐誅,紹時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陽子,遷散騎常侍,領國子博士。太尉、廣陵公陳準薨,太常奏謚,紹駁曰:“諡號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文武顯於功德,靈厲表於暗蔽。自頃禮官協情,謚不依本。準謚為過,宜謚曰繆。”事下太常。時雖不從,朝廷憚焉。
尋征為御史中丞,未拜,復為侍中。河間王顒、成都王穎舉兵向京都,以討長沙王乂,大駕次於城東。乂言於眾曰:“今日西討,欲誰為都督乎?”六軍之士皆曰:“願嵇侍中戮力前驅,死猶生也。”遂拜紹使持節、平西將軍。屬乂被執,紹復為侍中。公王以下皆詣鄴謝罪於穎,紹等鹹見廢黜,免為庶人。尋而朝廷復有北征之役,征紹,復其爵位。紹以天子蒙塵,承詔馳詣行在所。值王師敗績於盪陰,百官及侍衛莫不散潰,唯紹儼然端冕,以身捍衛,兵交御輦,飛箭雨集,紹遂被害於帝側,血濺御服,天子深哀嘆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元帝為左丞相,承制,以紹死節事重,而贈禮未副勛德,更表贈太尉,祠以太牢。及帝即位,賜謚曰忠穆,復加太牢之祠。 (《晉書·忠義傳》,選入時有刪節)
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時人許以遠致 許:讚許。
B.大行受大名 受:接受。
C.大駕次於城東 次:駐紮。
D.而贈禮未副勛德 副:符合。
7.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現嵇紹正直忠義的一項是( )
①使延祖為吏部尚書,可使天下無復遺才矣 ②晞後為司州主簿,以無行被斥
③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陽子 ④時雖不從,朝廷憚焉
⑤紹等鹹見廢黜,免為庶人 ⑥唯紹儼然端冕,以身捍衛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8.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 )
A.嵇紹不僅氣宇軒昂、儀表堂堂,而且善於鑒別人才,因此深受尚書左僕射的器重。戴晞做官後因為行為不端被罷免,證明嵇紹的確有知人之明。
B.嵇紹疾惡如仇,慎於交友,因不與惡人交往而封爵;他又忠於職守,正直敢言,嚴詞批駁太常奏請加給陳準的諡號,在朝臣中樹立了威信。
C.嵇紹隨大駕討伐司馬顒、司馬穎二王,受到士眾的擁戴,拜為都督,被罷官後,朝廷為了北征,又恢復了他的官爵,足見嵇紹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D.嵇紹視忠君為天職,北征之役,王師敗績,他奮不顧身,保衛天子的安危,被飛箭攢射而死,使皇帝深為悲傷、感動。死後授太尉,謚忠穆,享用太牢的祭祀,得到了應有的報償。
9.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謐求交於紹,紹距而不答。
(2)時雖不從,朝廷憚焉。
(3)公王以下皆詣鄴謝罪於穎,紹等鹹見廢黜,免為庶人。
參考答案
6、B(受,授予)
7、C(①②均表現嵇紹善於鑑別人才,有知人之明,故有①②的項不選)
8、B(“在朝臣中樹立了威信”錯,“朝廷憚焉”一句,應解釋為“朝廷大臣都有些懼怕他”)
9、(9分)
(1)賈謐請求(懇求)與嵇紹交好(交友、結交),嵇紹拒絕不理。(“交於紹”、“距”各 1分,句子通順1分)
(2)當時雖然沒有聽從嵇紹的意見,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懼怕他。(“雖”、“憚”各1分,句子通順1分)
(3)公王以下的官員都到鄴城向司馬穎認罪,嵇紹等人均被罷官,免為平民。(“詣”、 “廢黜”各1分,句子通順1分)
參考譯文:
嵇紹,字延祖,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歲時失去父親,奉養母親孝順慎重。武帝下詔書徵用他,離家做秘書丞。嵇紹剛到洛陽,有人告訴王戎說:“昨日在人群中曾見到嵇紹,看他氣宇軒昂,恰如野鶴立在雞群中。”王戎說:“你還未見過他父親呢。”尚書左僕射裴頠也很器重他,常說:“如果讓嵇延祖任吏部尚書,可使天下不會再遺漏人才了。”沛國的戴晞年輕有才氣,同嵇紹的侄兒嵇含相互交好,當時人們相信他將來必有大用,嵇紹卻認為他一定不會成大器。戴晞後來任司州主簿,因為行為不端被驅逐,州里民眾都說嵇紹有知人之明。後轉任豫章郡內史,因母親去世,未到任。
元康初年(291),任給事黃門侍郎。當時侍中賈謐憑藉著受寵愛的外戚的身份,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賈謐請求與嵇紹交好,嵇紹拒絕不理。等到賈謐被處死,嵇紹正在官署,因為他不親附惡人,被封為弋陽子,又升為散騎常侍,兼任國子博士。太尉、廣陵公陳準死了,太常奏請加給諡號,嵇紹反駁說:“諡號是用來使死者垂名不朽的,大德之人應當授予大名,微德之人就應授予微名,“文武”這些諡號,顯揚死者的功德,“靈厲”這些諡號,標誌著死者的糊塗昏昧。由於近來掌禮治之官附和情弊,諡法便不依據原則。加給陳準的諡號過譽,應該加諡號為‘繆’。”這件事交給太常處理。當時雖然沒有聽從嵇紹的意見,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懼怕他。
不久嵇紹被徵召為御史中丞,未拜受,又任侍中。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起兵直驅京都,藉以討伐長沙王司馬乂,帝王車駕駐紮城東。司馬乂向屬眾宣告說:“今日西征,希望誰作都督呢?”軍中將士都說:“希望嵇侍中盡力在前面引導,我們雖死猶生。”於是授予嵇紹使持節、平西將軍。繼而司馬乂被俘,嵇紹重任侍中。公王以下的官員都到鄴城向司馬穎認罪,嵇紹等人均被罷官,免為平民。不久朝廷又有向北征伐的戰役,徵召嵇紹,恢復了他的爵位。嵇紹因天子蒙受風塵,接奉詔書馳往行駕住處。恰逢王師在盪陰戰敗,百官及侍衛人員都紛紛潰逃,只有嵇紹莊重地端正冠帶,挺身保衛天子,軍隊接近鸞駕,飛箭如雨,嵇紹於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鮮血濺染了御衣,天子為他的死沉痛悲嘆。等到戰事平定,侍從要浣洗御衣,皇帝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元帝司馬睿為左丞相時,承襲前制,認為嵇紹死節之事關係重大,而追贈之禮與功勳德操不合,又上表請求追贈太尉,用太牢禮祭祀。等到他即位為帝,賜諡號為忠穆,又用太牢禮祭祀。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