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贈太傅董公行狀》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

贈太傅董公行狀
韓愈
公諱晉,字混成。先皇帝時,兵部侍郎李涵如回紇,詔公兼侍御史,賜紫金魚袋,為涵判官。回紇之人來曰:“唐之復土疆,取回紇力焉。約我為市,馬既入,而歸我賄不足,我於使人乎取之。”涵懼不敢對,視公。公與之言曰:“我之復土疆,爾信有力焉。吾非無馬,而與爾為市,為賜不既多乎?爾之馬歲至,吾數皮而歸資。邊吏請致詰也,天子念爾有勞,故下詔禁侵犯。諸戎畏我大國之爾與也,莫敢校焉。爾之父子寧而畜馬蕃者,非我誰使之?”於是其眾皆環公拜,皆兩舉手曰:“不敢復有意大國。”
李懷光反,懷光所率皆朔方兵,公知其謀與朱泚合也,患之,造懷光言曰:“公之功,天下無與敵;公之過,未有聞於人。某至上所,言公之情,上寬明,將無不赦宥焉。乃能為朱泚臣乎!彼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於公何有?且公既為太尉矣,彼雖寵公,何以加此?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彼知天下之怒,朝夕戮死者也,故求其同罪而與之比,公何所利焉?公之敵彼有餘力,不如明告之絕,而起兵襲取之,清宮而迎天子,庶人服而請罪有司,雖有大過,猶將掩焉。如公則誰敢議!”語已,懷光拜曰:“天賜公活懷光之命。”故懷光卒不與朱泚。
汴州自大歷來多兵事。劉元佐益其師至十萬,元佐死,子士寧代之,畋游無度。其將李萬榮乘其畋也,逐之。三年,萬榮病風,昏不知事,其子乃復欲為士寧之故。監軍使俱文珍與其將鄧惟恭執之歸京師,而萬榮死。詔未至,惟恭權軍事。公既受命,遂行,不以兵衛。及鄭州,逆者不至,鄭州人為公懼,或勸公止以待。有自汴州出者,言於公曰:“不可入。”公不對,遂行。後二日,惟恭及諸將至,遂逆以入。進見公者,退皆曰:“公仁人也。”環以相告,故大和。
始公為華州,亦有惠愛,人思之。公居處恭,無妾媵,不飲酒,不諂笑,好惡無所偏,與人交泊如也。
(節選自《韓昌黎集》,有刪改)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歸我賄不足 賄:財物
B.邊吏請致詰也 詰:責問、追問
C.故求其同罪而與之比 比:勾結
D.乘其畋也,逐之逐:隨、跟隨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屬於董公“以理服人,以行感人”的一項是(3分)
①爾之父子寧而畜馬蕃者,非我誰使之
②公知其謀與朱泚合也
③天賜公活懷光之命
④公不對,遂行
⑤進見公者,退皆曰:“公仁人也。”⑥與人交泊如也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董公以判官的身份陪同兵部侍郎李涵出使回紇,面對回紇的責難,李涵無言以對,董公慷慨陳詞,有力地回擊了回紇,並贏得了回紇人的尊重。
B.李懷光zao6*反的時候,董公擔心他和朱泚聯合起來,就親自拜訪他,為他分析形勢,講清各種利害關係,最終感化了李懷光,使他沒有與朱泚聯盟。
C.汴州多兵變,當鄧惟恭叛亂之時,董公奉詔領兵征討,他不顧個人安危,不聽他人勸阻,深入險境,最終折服了鄧惟恭及其將領,平息了戰事。
D.董公為人有仁愛之心,深受百姓得愛戴。他在平時生活中端莊正派不隨便,不苟言笑,不以自己的好惡而有所偏袒,與人交往恬淡無所求。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我之復土疆,爾信有力焉。(3分)
(2)且公既為太尉矣,彼雖寵公,何以加此?(4分)
(3)劉元佐益其師至十萬,元佐死,子士寧代之,畋游無度。(3分)
參考答案:
5.D(逐:驅逐、趕走)
6.A(②④⑥不屬於董公“以理服人,以行感人”的內容)
7.C(“奉詔領兵征討”理解不當;“鄧惟恭叛亂”這一說法也缺乏依據。)
8.(1)我們收復疆土,你們確實出了力。評分建議:“信”“有力”各1分,語意通順1分,共3分。“有力”翻譯為“有功勞”亦可。
(2)況且你已經身居太尉之職,他(朱泚)即使尊寵你,(給你的官位)又怎么能超過太尉呢?評分建議:“既”、“加此”、反問語氣各1分,語意通順1分,共3分。
(3)劉元佐擴充兵力到十萬,他死後,他的兒子士寧取代了他的職位,(士寧)無節制地打獵遊樂。評分建議:“益”“畋游”各1分,語意通順1分,共3分。“益”翻譯為“增加”亦可。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韓愈《贈太傅董公行狀》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0
韓愈《贈太傅董公行狀》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