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先正事略選·潛齋先生姓應氏》原文及翻譯

清先正事略選

原文:

潛齋先生姓應氏,諱撝謙,字嗣寅,仁和人也。
先生生而有文在手為八卦。少即偕同志虞畯民等為狷社。後交沈朗思,稱莫逆。母病,服勤數,母憐之曰:“吾為若娶婦以助若!”先生終不肯入私室。母卒除喪,始成禮。於遺經皆實踐而力行之,終身無疾言遽色。所居僅足蔽風雨,簞瓢屢空,恬如也。
一日,見樑上白蛇墮地;曰:“此兵象也。”奉親逃之山中。既遭喪亂,自以故國諸生,絕志進取,益盡力著書。
康熙戊午,閣學李公天馥、項公景襄以博學鴻儒。先生舉床以告有司曰:“某非敢卻聘,實病不能行耳。”乃免徵。范忠貞公承謨繼撫浙,又欲薦之,先生遂稱廢疾。同里姜御史圖南視鹺①歸,於故舊皆有饋。嘗再致先生不受偶遇諸塗方盛暑先生衣木棉衣蕉萃躑躅。御史歸,投以越葛,曰:“雅知先生不受人絲粟;然是戔戔者,非自盜泉來也。”先生謝曰:“笥②尚有絺綌③,昨偶感寒,欲其汗耳。”竟還之。
先生坐臥小樓中,一幾一榻,書冊外,無長物。弟子甚多,因以樓上、樓下為差如馬融例。里中一少年使酒,忽扣門求聽講;先生許之。居三日,不勝拘苦去,使酒如故。偶醉,持刀欲擊人,洶洶莫能阻。忽有人曰:“應先生來!”其人頗失魄,投刀垂手,汗浹背。先生撫之曰:“一朝之忿,何至此!盍歸乎!”其人俯首謝過去。
先生卒於康熙二十六年,春秋六十有九。病革,尚手輯《周忠毅公傳》,未竟而卒。平生不喜陸、王之學。其論太極,於程、朱亦不盡同。其所著《周易集解》,皆獨具心得之言。他若《詩傳翼》、《春秋傳考》、《古樂書》、《論孟拾遺》、《朱子集要》凡十餘種,各有精義。又撰《教養全書》四十一卷,仿《文獻通考》例,而明代事實尤詳。平湖陸清獻公嘗兩會先生於武林,與論學術源流甚契,先生亦命二子訪清獻於西湖寓次。其卒也,清獻祭以文。先生歾後,河陽趙公士麟刻其遺集行世。
(節選自李元度《清先正事略選·卷三》,有刪改)
(注)①鹺(cuó):鹽。②笥(sì):盛飯食或衣物的竹器。③絺綌(chīxì):葛布衣服。

譯文/翻譯:

潛齋先生姓應,名撝謙,字嗣寅,仁和人。
先生生下來的時候手裡就有八卦形的掌紋。年少時就和志同道合的虞畯民等人組成了狷社。後來與沈朗思相交,成為意氣相投的好朋友。先生的母親生病了,先生多次殷勤的服侍照顧,母親憐惜地對他說:“我為你娶妻來幫助你吧!”先生最終不肯進入洞房。母親去世後服喪完畢,才完婚。對於古代留傳下來的經書都親身實踐並且努力地去推行,一輩子沒有言語神色粗暴急躁的時候。他居住的地方僅僅可以遮蔽風雨,盛飯食的簞和盛飲料的瓢常常是空的,他也表現的泰然自若。
一天,他看見房樑上的白蛇掉在地上,說:“這是戰爭的徵象啊。”就侍奉雙親逃到山中。在遭遇禍亂以後,自認為是已經滅亡的祖國的讀書人,斷絕了出仕為官的想法,更加致力於撰寫著作。
康熙戊午年間,閣學李天馥、項景襄以博學鴻儒徵召先生。先生從病床上起身對主管的官吏說:“我不敢推卻朝廷的徵召,實在是病得不能走。”才免於被徵召。范承謨繼任浙江巡撫,又想要推薦他出來做官,先生於是對外宣稱自己有殘疾不能作事。同鄉的御史姜圖南視察鹽務回來,對老朋友都有饋贈。(姜圖南)曾經兩次饋贈先生,先生不接受。(姜圖南)在路上偶遇先生,當時正是盛夏,先生穿著木棉做的衣服,面容憔悴的走路。御史回來以後,送給先生越葛,說:“我知道先生一向不接受別人的糧食衣物;然而這微不足道的東西,並不是來自盜泉的。”先生推辭說:“我箱子裡還有夏衣,我昨天偶感風寒,(穿厚衣服)是想要發汗。”最終還是還給了他。
先生在小樓中坐臥,一張幾、一個臥榻,書籍以外,沒有多餘的東西。於是他就像東漢馬融一樣,以樓上、樓下來區分教學和起居的地方。鄉里有一個少年喜歡喝酒鬧事,忽然有一天扣門請求聽先生講課,先生答應了他。過了三天,不能忍受拘束辛苦離開了,像以前一樣喝酒鬧事。有一天喝醉了,拿著刀想要砍人,氣勢洶洶的沒有人敢阻攔他。忽然有人說:“應先生來了!”那個人就像丟了魂一樣,放下刀垂著手,汗流浹背。先生撫摸著他說:“一時的氣忿,何至於此!何不回去呢!”那個人低下頭承認錯誤離開了。
先生在康熙二十六年去世,六十九歲。病勢危急的時候,還親手編輯《周忠毅公傳》,沒有完成就去世了。他平生不喜陸、王的學說。他論述太極,與程、朱也不盡相同。他所寫作的《周易集解》,都是獨具心得的言論。其他像《詩傳翼》、《春秋傳考》、《古樂書》、《論孟拾遺》、《朱子集要》共十多種,各有精義之處。又撰寫了《教養全書》四十一卷,仿照《文獻通考》的例子,而明代的事實尤其詳細。平湖人陸清獻曾經在武林和先生兩次相會,與他談論學術源流非常投緣,先生也命令兩個兒子到陸清獻西湖的寓所拜訪他。先生去世後,陸清獻寫文章祭奠先生。先生去世後,河陽人趙士麟刻印了他的遺作發行於世。 
《清先正事略選·潛齋先生姓應氏》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清先正事略選·潛齋先生姓應氏》原文及翻譯0
《清先正事略選·潛齋先生姓應氏》原文及翻譯